“报告,经探险队刚刚的晋级搜查。除了逃出来的威廉以外,其他的六位捕鱼队成员,……全部阵亡了。”
一时间,会议室中的气氛有点沉默
“把尸体收殓好了吧,择日安葬,把仪式搞得隆重一点吧,这也是我们的向心力汇聚方法之一啊”从船长摇身一变成为委员长的刘亚敏最近是忙炸了。“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于捕鱼队将来的前途是如何考虑的,加快建设步伐还是彻底取消,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投票通过的内容”
“我觉得要不我们就暂时放弃了这个捕鱼点吧,现在警备所的能力已经有所不足了,没有能力再派大量的人去守备这个定居点。”国防委员王卫东最近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全民军训和武器设计上了。“可是我们除了基本的温饱外,也需要一些蛋白质的摄入。牧场的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唯有渔场能给我们带来必要的肉类。”农业委员宋博阳反驳道,“上次的被偷袭我们的最大问题是在于没有防守意识,如果我们能够布置好防守,修好工事,并派出一些经过过军事训练的人员,在防卫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我们可以利用水系运输物资,不一定要经过危险的陆路地区”交通委员补充道。“而且在罗恰湖修建据点对于我们后期城市的扩建也有好处……”“可是谁能保证我们能够撑过印第安人的下一轮攻击?”…………讨论持续了近半个小时后,委员会开始了投票,除了二产委员、国防委原弃权外,其他的委员都投了赞成票。所以,在罗恰湖的正式定居点就提上了日程。
不过,被偷袭了这么多波,泥人也有三分土气,难道穿越众又这么忍了?
会议刚准备结束,王卫东突然站了起来“既然大家都决定在罗恰湖附近建立定居点了,难道我们还有忍受野蛮人对我们连续的无理袭击么?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居点,跟这帮印第安人玩一把大的。我们先派遣十几名警备队队员,若无其事的继续钓鱼,慢吞吞的修建我们的围墙。暗地里在附近布置一些陷阱,并埋伏大量经过我们们军训能熟练操作十字弩的穿越众和一些警备队员,负责防守和近战。多布岗哨,用对讲机联络。一旦敌人进犯,营内的同志们迅速隐蔽,营外的进入战斗位置。等到印第安人再如法炮制上次隐秘、接近、伏击的攻击方法时,我们就触发机关,敌人的部队势必分成两截。内营勇士搅乱敌方的先头部队。一部分接近内营的弓弩手进行火力支援,而其他的则对营外的敌军已经混乱的队形和薄弱的战斗意志进行火力压制,让他们开始溃散。之后剩余的几部热武器则布置在最外段,收割他们逃跑的战士。而且我们的探险队已经基本摸清了这股印第安人的情况,总共有3,400人,其中有200人大约是壮年男子。而我们经过训练的弓弩手就有150人,加上原有警备队30人,还有六十多个欧洲流氓,因为只能拿到汉语三级且军队待遇优厚,经过重重审核和严酷的初期训练还坚持了下来。更令我们惊喜的是,其中竟有很多波兰农奴说自己曾经是草原上的风之子,协助我们利用30多匹艾格丢给我们的马(多为大型的挽马,不过也有一些看起来相对矮小的有阿拉伯马混血的马,更加适合做战)组织了一个马队,在混乱中马队的效果更是奇佳。而且我们观察了一下这些波兰人的骑术,还真是很不错,我们这边前世是马术教练的控马基术都远远不如,更别提马站能力。如果我们第一阶段足够顺利,我们甚至可以直捣黄龙,把他们的老家也端了。大家意下如何”当然,作为众位东岸“大佬”的委员们,在表现出一瞬间的冲动后,仿佛又陷入了理智的沉思之中。
自从穿越那一天起,为了生存不断加强保护自己的能力就是东岸人不断进步路程中的重中之重。而从保安队到警备队到如今的国防委员,王卫东肩上的担子一天都没有减轻过,并随着东岸人在陆地上的面积扩张而不断增大。可惜虽然王卫东不断努力,但尴尬的被偷袭事件却一次次降临到他的头上。所以这几天,他更是牟足了劲要打一个翻身仗。他凭借的资本就是他那初见雏形的全民皆兵的策略和各种科技人员夜以继日操劳的军事工业。由于东岸初建,肯定没有能力维持一大堆职业军人的存在。所以王卫东的策略是,广撒网,每一个东岸成年男性公民都需要接受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训练(这个计划严重打乱了其他部门的工作,不过大家都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出了闲暇之余吐吐槽外没有真的反对这个计划。)操练的主题首先锻炼的是体能储备和集体团结的精神(神似我们现在军训的效果),第二阶段则是实际使用器械的能力。每个人都会被教授最基本的刀盾攻防和十字弩小组打击的能力(由于这两样武器的操作难度并不大,只要有了一身蛮力和一定的身体协调性,只需要基础的武器教学),而一些比较有潜力的穿越众则又被加授了长矛方阵的教学(抄袭西班牙大方阵),成为了东岸“国防军”的中坚力量。至于支持这一切的基石,便是东岸军事工业的进步。首先,批量生产的十字弩(其实也不能算是一种黑科技了,这个东西欧洲也发展了好久了,只是一直没有被重视,东岸人的货只是在设计上吸取了后世许多经验,在制造工艺上很有可能还不如同时代的欧洲)为东岸人提供了一种制造、使用都非常简单的远程攻击武器。虽然做工较为粗糙导致有效射程一直没能超过150M,而且准度不堪入目,不过相对强大的贯穿能力对于打个野蛮人来说无疑是够用的。这批十字弩便是临安木材加工厂的第一批产品,也算是给各位木匠们练手了,在后来制作,木盾时工艺就明显成熟了不少,速度也加快了许多。而更引人注目的则是设置在临安铁厂隔壁的临安军工一厂,自从一群瑞士炮匠到来后,东岸人自制热武器的计划便提上了日程。可是火绳枪的制造工艺过于精细,第一把加工好的火绳枪其实已经制作出来了,但是过于长的工期和过高的造价使得火绳枪暂时还只能躺在试验台上继续改进。而另一块的火炮量产工作则比较顺利了,在几个赶工加班的深夜后,炮身过脆,一体化成型难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几天之后,三台虽略显粗糙但仍让所有围观者虎躯一震的24磅炮炮身呈到了试验场上(这也避免了军一厂沦为只能为盾牌贴铁皮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