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我们本都是平凡的,无足轻重的;可是,这无数的一分子联合起来,就变成伟大的了。
所以,这每一分子,既是伟大中的平凡,也是平凡中的伟大。
乃禾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也并没有错,只是现在的认识更深刻、更入木三分了。
九月里的课,很快也结束了。
虞一老师送了几句祝福的话给乃禾,乃禾很是感激,并向他保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大舌女”也许是迫于大表哥的压力,正准备着考研呢。
乃禾将离开熟悉的大学校园,去两公里外的附属中学当实习老师了。
她终于品尝了一次实习生的日子。每天要按时上下班,在学校里忙忙碌碌,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一天下来后,竟又不知自己究竟忙了些什么呢。零零碎碎,繁繁琐琐,哪有什么成就感啊!
再想想自己的大学日子,悠哉乐哉,真是幸福无比啊!
很多没有珍惜大学生活的同仁们,肯定会在毕业后的什么时候,感慨地唱着:
。。。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拥有,如果时光能够再倒流。。。
乃禾在H师范大学的附属中学实习了两个月的时间后,重新回到学校了。
通过实习的经历,乃禾对老师的看法又成熟了许多。
比如,教学,不仅要教,也要学;教书育人,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但更重要的是育人。还有,老师其实并不像那些被宣传的优秀教师们一样,他们实际上是平凡的,是普通的,又是硕果的培育者,是默默的奉献者,他们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忍”,就是“坚持”。如此地循环往复,度过一轮又一轮的春夏秋冬。
伟大中的平凡,平凡中的伟大!
十二月中旬的时候,碧琼再次打电话回来,说一帆被UL建筑学院保送读本学院的研究生了,她自己也正准备考UL工艺设计系的研究生呢。
有些辛苦,但是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了。碧琼苦笑着告诉乃禾。
乃禾很为她的努力高兴,希望她能坚持下去,并祝愿她取得成功。
2002年元旦后不久,石磊被SH仁济医院正式聘用,他是该医院脑外科的得力干将了。
石磊与方敬宏教授的那个有关脑科学方面的研究项目也进行得很顺利呢。
大四的第二学期开始了。
这学期主要忙那篇重要的毕业论文和答辩。
乃禾与“大舌女”的导师是虞一,听说还是虞一老师钦点的呢。
最终,她们俩的论文都获得了评委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还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将发表在学报年刊里。
时间飞快地奔到了新一届的毕业月。六月。
乃禾顺利地与她所实习的学校签订了工作合同,她将成为那所学校的一名新教师了。
就在这一年的暑假里,乃禾母亲不幸去世。
乃禾感到再一次的天崩地裂,再一次的悲痛欲绝,再一次的沮丧和无助。
石磊一直都陪在她的身边,也许是她坚持下来的唯一理由了。
碧琼考取UL工艺设计系的研究生了,终于如愿以偿。
因为姑姑去世,她还是打乱了原先的计划,回来了。一个人。
一帆被建筑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指名参加学院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建筑设计项目,所以没能陪碧琼回来。
2003年的6月,乃禾报名参加了支援西部的“支教”活动,被顺利录取。
石磊很不舍,但也不想破坏她的理想,还是坚定地支持了她的选择。
乃禾去西部的甘肃省古浪县吴家营镇的一所中学进行支教活动,本来是只要一年的,而且和她同去的两位老师都如期而归了。但当乃禾看到当地的师资匮乏,还有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毅然决然地狠了狠心,再待一年。
石磊无语,仍然默默地支持她。偶尔会在五一或国庆长假期间,去那边远的山区看望她。为她带些好吃的,带些新衣服(当然是舅妈为她准备好的),再带些能用得上的科技产品,比如能收发彩信的新手机,能观看影像的MP4,等等。石磊本来还想带一个手提给乃禾的,可是乃禾说她所支教的学校,还没有通网呢,附近也没有任何网络的迹象。只好作罢。
石磊满心以为,乃禾在那儿再待上一年,肯定就会回来了。
事实——更准确地说,是乃禾,总是出乎他的意料。
第三年的时候,也就是2005的6月,乃禾居然还是没有回来。
她,这是怎么了?
难道真的喜欢上了那个地方?
还是有其它别的原因呢?
石磊茫然了,糊涂了,难道自己还没有真正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