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景阳冈上,吃醉了酒,打死一条猛虎,被千万人传颂,这成了英雄壮举的标志。其实众好汉里,打虎的英雄就很多。打虎成了胆量、力量、武功的体现。李逵打过虎,而且一杀就是四只,地点是沂岭。李逵打虎是有原因的。李逵看到别人都接家人到梁山上享福,受了很大刺激,想起他瞎眼的老娘,没享过一天福,就决定下山探母,接老娘上梁山享清福,谁知天不从人愿,在沂岭上老娘被老虎吃了,李逵好心办了坏事,孝心成了祸心。李逵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心找虎报仇。他找到了虎穴,将老虎父母及小仔共四只杀死。还是用的刀,过程不紧张,不精彩,比武松那场轰轰烈烈的壮举逊色许多,没引起人们的关注,被淹没在武松的光环里。
解珍解宝打虎就更没有什么看头了,被一笔带过,没有任何波澜。解珍解宝是山东登州人,是猎户,他们打虎是官派任务。他们住地的山上有许多豺狼虎豹,特别是老虎,常出来伤人,影响了人民生活、威胁到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地政府(知府为代表)聚集猎户,发了文件,发动群众打虎。二解也在这打虎大军之列,用的是窝弓药箭,弩子膛叉,在草丛中苦守三天,终于射得猛虎,却滚落山下毛太公庄园。不但讨要不回,还吃了官司,入了大牢。最后被亲戚们救出。一同投了梁山,因打虎而上山,而带累一群亲朋好友上山落草。他们没有与虎亲密接触,一点也不精彩。没有一点看点,更是容易被读者忽视。
为何其他打虎壮举很少为人乐道,只有武松打虎成了经典,这有深刻的原因。其一、其他人打虎用器械,李逵用刀一口气杀死四虎,解珍、解宝打虎用钢叉和药弩,只有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虎的。武松本意也不想赤手空拳,没办法,被逼的以命相搏。一开始,武松手中有个齐眉长的哨棒,可惜刚开始就出了问题,一棒打在树上,而且用力过猛,一下子就断了。没办法,只能拳脚相向,只希望把虎赶走或吓走,没想到竟将虎打死了,这是一个意外,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其二是别人是在清醒状态下打虎,而武松是在喝醉的状态下打虎,现在喝醉了连车就不让开,还想去打虎,连想都别想。清醒的人见到虎就跑,喝醉的武松是见虎就上。武松当时醉的不轻,别人三碗就不能过岗了,他却喝了十八碗,他不仅海量,也是个二球。这么醉,是深度酒精中毒,别人早趴下了。有的可能还要到医院抢救。他却屁事没有,还能上山打虎,也算一奇,用当今话讲是太牛、太酷、太有才了。其三是作者写的精彩,其他的打虎情节一笔带过。只有武松打虎写的细致入微、生动形象。气氛紧张扣人心弦,让人连气都不敢出。打虎情节惟妙惟肖,深入人心,成为经典。
在那个时代,虎很多,当时没有动物保护观念,也没有生态环境观念,一切听其自然。虎很多,有的就出来伤人,于是虎成了害兽,人人可得而诛之,不像现代,打老虎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是犯法行为。有动物保护法,森林法为其护驾。那时打死老虎是为民除害,是有功的,是要奖励的。有时政府组织打虎,是要目标考核的,都会有任务。完不成是要打屁股的。完成任务有奖,或是财物,或是安排工作,或是给予官职。武松是个受益者,通过打虎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堂,打出了能力,弄了个都头当当,至少也是个派出所所长或刑警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