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4年,秦国讨伐魏国,攻占吴城,韩国国君前来朝见秦王,魏国全国听从秦王号令。
公元前253年,楚国迁都之钜阳。
公元前252年,卫国卫怀君去魏国朝见魏王,魏国人将他抓住杀了,另立他的弟弟为卫国国君,是为卫元军。这个卫元军是魏王的女婿。现在明白魏国人要杀卫怀君的原因了吧!
公元前251年,秋季,秦昭襄王去世了,其子赢柱继位,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尊奉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立子赢异人为太子,于是赵国人便把赢异人的妻子儿女送回秦国,韩国国君则穿着丧父来到秦国,祭奠昭襄王。
这些事从侧面完全可以看出,秦国的势力已经大到让周边的所有国家望而生畏了。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得巴结秦国才觉得安心。现在的秦国虽为统一,但是已经与统一中国相差无几了。
燕国国君姬喜刚一继位,马上派使臣栗腹去与赵王缔结友好盟约,还花了五百金为赵王准备了丰盛的酒宴。明摆着是公款吃喝。栗腹返回燕国之后对燕王说道:“我看赵国的青壮年全部在长平战死了,现在赵国那些年纪小的还不到当兵年龄。依我之见,趁它虚弱不如攻伐它沾点便宜!”
燕王不敢决断,叫来了昌国君乐间商量,乐间就是乐毅的儿子,他承继了父亲的位。乐间听完后回答说:“赵国四面都有强敌,如今的赵民均已习惯打仗,所以别看它新败,攻伐它也不一定占到什么便宜。”
燕王说道:“那我军以五敌一呢?”
乐间仍然不赞同。燕王不禁有些生气,不知道为什么乐间会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下面一帮子大臣也都认为可以攻打,燕王一时兴起,发两千辆战车,由栗腹率领一路进攻,还让卿秦率领一路士兵攻打代地。这两路不论那一路得胜,都会得很多便宜。
此时大夫将渠说道:“刚刚才请人家赵王吃酒,订立友好盟约,转而就对人家开战,这不是什么好事。”
燕王这个时候哪还能听进去别人的劝,亲自率领配合主力的作战部队随大军一起出发。将渠觉得燕王迷了心窍,一把拉住燕王腰间系纽扣的丝带,燕王一怒之下踹了他一脚,将渠哭着说:“我是为我自己吗?我可是为了大王你啊!”
燕王看了不看他一眼,径直走了。燕国的军队抵达宋子,赵王起用老将廉颇,率军迎击,先击败栗腹的那一路,接着又战胜去往代地的卿秦,乐乘的部队,并乘胜追击五百余里,这一下子包围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又派人向赵国求和,赵国人说道:“一定让将渠前来议和。别人不行。”燕王于是急忙任命将渠为相国,前往议和,赵国才罢了兵。
这一年,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去世。赵国又少了一个蛀虫。
公元前250年,冬季,农历十月初四,秦孝文王正式登基王位。可是这个秦孝文王偏偏没有做君王的命,上任三天就去世了,他的儿子赢异人理所当然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尊奉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关于秦孝文王的死,的确很蹊跷。秦孝文王死之前没有任何预兆,虽然他死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三岁,在那个时候可以算是岁数不小了,但是毕竟他还置办了父亲的丧事,这期间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说明秦孝文王身体有恙,或者别的什么。都没有,总之就是这么突兀的死了。关于这点,有些人推测是吕不韦在中间捣的鬼,目的就是要让赢异人继位,这一说法也值得却推敲,总之,我不认同这个秦孝文王是自然死亡的说法。肯定有内幕。
燕国的将领攻克了齐国的聊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这个将领的坏话,燕王信了,这个将领知道后,据守聊城不敢回去。齐国国相田单率军反攻聊城,一直打了一年多仍然攻克不下。燕将绝非一般人物啊!可惜没被重用。齐人鲁仲连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了城中,燕国的这位将领得到后,只见信中写道:如果为你打算,你不是回燕国就是归附齐国,现在你独守孤城,齐军日益增多,燕国却根本没有打算来救的意思,下一步你该怎么办呢?
燕将看了此书信,哭了两三天,依然犹豫不决,回燕国,人家早已猜疑你了,降齐国,这一年多自己手上沾了多少齐人士兵的鲜血,人家会在你投降后待见你吗?不禁喟然长叹道:“与其被人杀死,不如我自己一死。”便自杀了。聊城顿时大乱,田单趁机攻克聊城。胜利回来的田单,向齐王说鲁仲连的功劳,齐王想赐给鲁仲连爵位,鲁仲连听说后逃跑到了海边,说道:“我怎能因为富贵而屈从与别人?我宁愿贫贱也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魏国国君问孔斌谁是天下的高士,孔斌说道:“如今天下没有这种人了。不过要说次一等的,鲁仲连还能数得上。”
魏王说:“我觉得鲁仲连有强迫自己的嫌疑,并非是他本性使然!”
孔斌说道:“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不停地这样做下去,终究会成为君子,始终如一的这样做,时间长了也就与本性详洽融合了,也就自然了!”
这一点我倒觉得很对,做任何事,都不要怕人家说三道四,等你一旦达到那个境界,说你的人自然就没有了。
公元前249年,吕不韦当了国相。这时候东周国君与诸侯商量着,要联合起来共同攻击秦国,秦庄襄王因此派吕不韦统兵灭了东周,并将东周国君迁到阳人聚。经查阳人聚是古村落名。位于现河南省汝州市庙下乡古城村。周王朝到此算是正式灭亡。周王朝灭亡时共有七邑,分别是: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
秦庄襄王封相国吕不韦为文信侯,并将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他的封地。
秦国将军蒙骜攻打韩国,夺去了成皋,荥阳,在这里设置了三川郡。
楚国灭了鲁国,把鲁顷公迁移到,贬为平民。
公元前248年,出现日食。
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楚国的春申君对楚考烈王建议说:“淮北地区与齐国交界,防务不敢懈怠,不如在那里设置边郡,并让我去江东!”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便在吴国的旧都上建城,作为自己的都邑,所造宫室极具华丽。
一开始我还以为春申君有心报国,原来又一个坑害国家的蛀虫。楚国都到什么状况了,还穷奢极欲,不被灭国又待何为?
公元前247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陷魏国上党郡各城,并设置太原郡。
秦国蒙骜率兵攻伐魏国,夺取了高都和汲。魏兵根本就不是秦军的对手,魏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是办法,于是让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来。魏无忌一直害怕魏王不安好心,躲着不见,并且告诫门人说道:“谁敢和魏使见面,我弄死他!”门人都不敢在劝谏。毛公,薛公知道了之后,见到信陵君说道:“公子你之所以受到各国的尊敬,还不是因为有魏国在那支撑着?现如今魏国大难临头,公子您却不闻不问,一旦魏都大梁被秦军攻破,宗庙被损毁,到那时候你有何面目站在天下人的眼前?”
话未说完,魏无忌脸色大变,不由分说急忙赶回魏国。魏王见到魏无忌回来,感动的握着他的手不住的哭泣,拜为上将军。魏无忌派人向各个国家求援。各国一听说魏无忌回来了,全部出兵救魏。魏无忌率五国之师,在河外打败了秦军,蒙骜逃走,魏无忌率军一直打到函谷关,才率军回来。
在这一战中,魏无忌率军打到管城的时候,久攻不下。后来魏无忌得知守卫管城的是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安陵为楚、魏相交之地,是魏的附庸小国,当时缩高的儿子正在秦国当值,秦人让他守卫此城。魏无忌知道后,令人去见安陵君说道:“我希望你能把缩高给我送来,我将让他当五大夫,并让他担任执节尉。”
安陵君说道:“这里不过是一个小国,百姓不一定听我的话,还是劳烦使者您自己去邀请吧!”于是找了一个小官引着魏国使者找到了缩高。
使者见到缩高后,对缩高说明了来意,缩高听后说道:“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不就是想让我带兵攻打管城。我作为父亲去攻打我儿子所守卫的城池,传出去,还不让天下人耻笑于我。若是我儿子见我攻城,就会放弃守城,这样一来,便是背叛他的国君。我做父亲的不能这样教儿子。所以我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指令,我想以信陵君的为人,想必一定能理解我。”
使者无奈,回报魏无忌,魏无忌听后大怒,派人对安陵君说道:“安陵本是魏国属地,现在我攻不下管城,等秦军的援军一到,我就麻烦了。我希望你把那个缩高给我捆来,要不然我先攻破你安陵!”魏无忌这真是狗急跳墙了,有失风度。
安陵君则从容的说道:“先王早已奉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地,还亲手把太守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我,现在仅仅因为缩高不愿接受你给他的高官,从而成全他们父子之义,你就让我把人给你绑过去,这是让我违背道义,纵然是让我死,我也不会这么办。”
为什么安陵君不吊魏无忌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魏无忌没有请示魏王,而私自为之,如今不论安陵是否是魏国附庸国,作为安陵君来说,如果是魏王下令,他应该不敢推辞,但作为魏无忌,他说话的分量显然就比不上魏王了。
缩高知道这事后,说道:“像信陵君这样的人品,蛮横无理又刚愎自用,他威胁安陵君的话都是因为我,如今我已经保全了名声,也未违背作为臣子的道义,我又怎能眼睁睁的看着安陵君因为我而为难呢?”他来到魏使居住的地方,拔剑自刎。
魏无忌听到这一消息之后,身穿素服,并让人去给安陵君道歉说:“我魏无忌乃是小人,因某些事而对您说了些不尊重的话,请让我向您请罪。”
假仁假义,既然这么诚恳怎么不亲自前去,还要让使者去代你请罪,不知道安陵君是否买他的帐?
魏无忌的所作所为被很多忌恨他的人看到眼里,秦庄襄王看到魏无忌的能力不可小觑,便使了一个计谋,离间计,为了挑拨魏无忌和魏王的关系,派人携带万金到魏国,找到被魏无忌所冤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去劝说魏王说:“这个魏无忌流亡国外十几年,现在一回来就当了魏国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也都隶属于他,现在天下人恐怕只知道信陵君魏无忌,而不知道还有你这个魏王了。”
秦庄襄王又多次派人给魏无忌送礼物表示庆贺说:“您什么时候才当魏王呢?”
魏王天天被这些话围绕着,久而久之不信也相信了。于是令人替换了信陵君的职务。魏无忌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会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呢?便以生病为由不再参与政事。整日饮酒作乐,沉迷于女色,四年之后就死了。
关于信陵君魏无忌被魏王疑忌,有一部分确实是自找的,魏无忌本来是一个心无叵测的人,他虽然有一点自大,不讲理,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人有篡夺大权之心。魏王猜忌他也与他的这一性格缺陷有关。至于被魏王猜忌后信陵君的表现,也可以看出,这个人整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他可以更洒脱一点的。
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位,因为当时嬴政只有十三岁,所以朝政大权都被吕不韦掌握着,嬴政也称他为“仲父”。
这一年秦国属地晋阳反叛。
这一段时期,政局是比较烦乱复杂的,各国都恐惧秦国的快速扩张,为此想法设法的为自己的国家谋求更多利益,想以此与秦国抗衡。这一段时间的大多数征伐,都是没有意义的。受苦受难的,还是国内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