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若谷”是位于白沙瓦——伊斯兰堡之间的一条狭长的山谷。
白沙瓦据点位于“喀布尔蚁穴”和伊斯兰堡据点之间。“天网”由于在中亚的军力有限,因而将中亚机械主力集结在白沙瓦据点,以便随时应对喀布尔及伊斯兰堡两个方向的情况。
“天网”的兵力不济,但中亚方面军此时在数量上却占据绝对优势,正规部队的总数在中亚机械部队的60倍之上。
秦崇太先命令各部轮番出击,以运动战及游击战的方式,对“喀布尔蚁穴”和伊斯兰堡两个方向施压,迷惑、消耗“天网”的中亚机械部队。
“喀布尔蚁穴”是“天网”势力在中亚存在的根本,自然不容有失。
而伊斯兰堡是“天网”在中亚扩张的前沿,地位也非常重要。
在伊斯兰堡沦陷前后,中亚方面军曾与机器在此展开了多次“据点攻防战”,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令“天网”认为,中亚方面军的首要作战目标,就是要收复此战略要地,其战术也未改变,“据点攻防战”将持续下去。
所以“天网”一面在两个方向加固防御、增设据点,一方面频繁调动白沙瓦的中亚机械主力,在两个方向展开清剿。
在进攻机器据点及应对机器清剿的早期拉锯中,中亚方面军遭受了牺牲和损失,看秦崇太的战术也“不过如此”,方面军里也由此出现了一些对他的看法。
可是由于秦崇太有代表团长的头衔、在中亚战区后施展了有效的“铁腕”手段、之前的战绩又极其出众,且“枉死城英雄”的名号也很具震慑力,所以他的命令还没人敢打折扣。
但当时的战史记录表明,战区司令阿齐兹?亚辛那里可是收到了不少下面的牢骚和质疑,但阿齐兹?亚辛提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中央全权军事代表团”的服从和支持,以自己的威望把所有的质疑都担下来了,这一正直而明智的举动进一步统一了方面军的思想,也为秦崇太的军事才能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中亚“人和”之后,也就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决战的“天时”终于来临。
从方舟4年10月2日起,白沙瓦等地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机器的侦测和机动能力被大大削弱,但这种气候对中亚军民来说却习以为常。
秦崇太根据早先获得的天气情报,命中亚方面军各部一改之前“打了就跑”的游击战作风,乘“天时”大胆摆开战斗队形,在“喀布尔蚁穴”和伊斯兰堡两个方向展开作战。
对“喀布尔蚁穴”的作战是围攻性质的,以牵制为目的,由岳无忌将军指挥。
对伊斯兰堡据点群的攻击时强攻性质的,有明确的据点攻击目标,而且崇太要求这些作战目标必须按计划完成,这个方向的作战由阿卜杜拉?拉赫曼和张羽分别率部,从南北两个方向共同展开。
另外,秦崇太还命令中亚方面军副司令阿?因佩拉托雷将军率方面军一部,向白沙瓦一线攻击前进。
白沙瓦据点中驻扎这中央机械主力,与之正面作战没有任何胜算,在这个方向的作战是消耗性质的,并以此来为其他方向的作战争取时间。
而早在其他部队行动前,秦崇太就密令小林觉率一支5000人的特战突击团,乘夜机动潜伏至狭若谷的山洞中。
秦崇太自己则和亚辛司令一起,亲赴白沙瓦一线指挥作战,并将中亚战区临时司令部设在了那里,同时阿克萨烈士军由司令部直辖指挥,这支中亚精锐被作为预备队隐蔽配置在狭若谷附近。
这次战役部署,看似是为了夺回伊斯兰堡地区而展开的据点攻坚,实际上却是围绕白沙瓦据点布局的,目的是将白沙瓦的中亚机械主力诱出坚固据点,而后对其实施伏击歼灭战,歼灭战地点就设在靠近狭若谷。
狭若谷是由地质运动而形成的一条狭长裂谷,为白沙瓦到伊斯兰堡地区最近道路的必经点。
狭若谷深而陡峭、地形复杂,但谷底有一条曲折却较为平坦的土路,在这条道路上行进,能躲避沙尘等特殊气候的影响,大大提高行进速度,中亚机械部队在之前奔袭伊斯兰堡的时候,就时常利用这条道路。
秦崇太据此判断,在这样的气候和混战条件下,为了支援伊斯兰堡,中亚机械主力极可能通过“武装高速行进”的方式,从白沙瓦向着伊斯兰堡方向攻击前进。
当然,机器对战场也进行过精确的测绘。因为机器不善于应对复杂地形,所以狭若谷中布置了“天网”的探测器,机器人每次通过时,也会预先进行侦查。
因此,为了增强部队的隐蔽性,秦崇太只派出小林觉率少量特战部队,先一步秘密潜伏至预定地点。
小林觉部的任务,是待中亚机械主力进入谷底伏击范围后全力困住它们,而后阿克萨烈士军的大部队将从外围向战斗地迅速靠拢,其余各部努力狙击敌人援军,利用“地利”最终将中亚机械主力聚歼于谷底。
小林觉的突击团是整个狭若谷战役的关键所在,这支孤军深入、距敌主力最近的部队,如若被机器人探测到,或狭若谷战役计划出现差错,对小林觉部造成的威胁都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战役开始不久,还就真出现了差错。
阿?因佩拉托雷将军的部队在白沙瓦的战斗中被机器迅速击溃,并遭到了中亚机械主力的堵截和追击。
一支被打散的部队遭到机器的分割包围,那时启示录时代的军情大忌,人类在“天网”这手上有太多惨痛的教训,白沙瓦方向的部队当时就面临这样的险境。
阿?因佩拉托雷将军大为惶恐,他一连向司令部发出数道紧急求援消息,要求司令部调预备队接应自己突围撤离。
但没想到的是,他的求援消息竟如石沉大海,没有获得司令部的任何回应。
阿?因佩拉托雷将军被逼无奈,只能自己组织部队拼命突围,在激战一天一夜后总算冲破了机器人的阻截,好在机器人也没有穷追不舍,部队虽然损失惨重,但建制还是勉强保住了。
对于狭若谷战役开始阶段的这次失败,以及司令部对因佩拉托雷求援的“迟缓”反应,当时出现过不少争议。
秦崇太注重行动,且有些清高孤傲的特质,对争议是极少回应的。
针对这些流言,阿齐兹?亚辛司令倒是在此次中亚战役结束后作出了澄清。
他首先提到,司令部其实早就获悉了因佩拉托雷将军部败退的消息。
继而亚辛又指出,对佩拉托雷将军的求援不予回应是秦崇太将军的决策,秦崇太是中央全权代表,并且是狭若谷战役的总指挥,自己不会干涉他的战场决策。
而且亚辛声明,秦崇太当时与他有过交流,他认为秦崇太的决策是全局性的。因佩拉托雷在整个战役的开始阶段,即连续使用紧急频段直接呼叫向司令部,本就违反了战场规定,司令部如若回应,很容易暴露司令部的位置,
对之不予回应有章可循。
而且秦崇太当时判断,中亚机械主力的作战重点,是保护“喀布尔蚁穴”及伊斯兰堡据点的安全,因佩拉托雷部败退后对白沙瓦已不具威胁,机器还有优先级别更高的作战要完成,不会把太多的精力花在消灭因佩拉托雷所部上,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机器人也不太可能深入追击。
亚辛说自己完全赞同秦崇太当时的决定。
战斗结果似乎也印证了亚辛司令的话。
话虽如此,但《反“天网”斗争史》一书中曾对此却有更客观和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