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礼询问:“既然如此,陛下可否详细说说?”
周革点头道:“天下至理非在说,而在做!说大话,冠冕堂皇的话都没有用处,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天下,贵于品德高洁。但一人品德再高,再扬名天下,若不能带动更多的人成为品德高洁之士,即对他人产生促进作用,又有何益于世!又怎可以品德而作为衡量人的标准?而三德就可以作为标准来衡量世人!”
“这里我暂时不详细解说,以后大家就会逐渐了解,现在笼统一说,没有作用,这里有秘籍,先发放给大家,修炼着,其中有着关于三德的详细介绍,修炼方法,作用。回府后,自行参悟,研究,修炼,有什么不懂得,可以请教五位贵客,又或者我,以后会定期举办每月一次会议,专门集中解决困惑。来人,上秘籍!”
一排排宫女们捧着一叠叠书籍,逐一发放到每一个人,书籍上写着‘星力修炼法’。
武王翻了翻书,道:“陛下,自行修炼,会不会出差错?”
周革道:“武王,放心,这种功法修炼不同于一般的所谓功法秘籍,不会走火入魔,出现偏差,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没有效果,二有效果。”
“现在有件首要大事,急需办理,如今秋收刚刚过去,田地空闲,我们的贵客带来了新种子,不但亩产高,营养丰富,而且和土地贫瘠,水势关系不大,冬季也可种植,到来年春季,就可收获!故今日最重要的事就是这件,推行天下,天下十二州,每一州,种植面积不得少于一万顷地;每一府,种植面积不得少于五百顷地;每一县,种植面积不得少于三十顷地!种植土地不拘一等,二等,三等,或者山地!凡欲种植者,全力供应。”
群臣大哗,冬季也可种植农作物,且不拘土地肥沃,贫瘠,更关键的是高产,无疑大大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顿时,有大臣出来质疑,会否影响土地,影响春季种植,新种子出来的粮食能否食用,且没有副作用,地方官府,百姓会否愿意推广种植。
周革解释道:“疑问肯定有,但是先小范围实施一下,可以让地方上专门选择三等土地,或者干旱贫瘠土地种植,但是必须规定各地最小种植面积。这样几个月后,大约在春季前,就可以丰收,到时一切将大白于天下,也是对一切的最好回应!”
王仁礼出列道:“陛下,如此当无问题,新种子推广,冬季种植,无论好坏,都无什么影响,臣等必大力支持,只是下面官府办事不力,如何惩治?新种子又在哪?”
周革道:“由内阁派遣几个地方巡视组,王相牵头,凡办事不力,就地撤职,永不录用!做得好,列入考核,作为提拔标准之一。新种子的事,你与易先生商量!尽快安排人手发往各地,指导百姓种植!”
王仁礼应是入列。
苏庆元出列道:“皇上,陛下,会试很快就要举行,可有什么指示?”
周端想起,昨晚两人谈过这个问题,道:“这次会试题目,另外再出,录取人数,安排也与往年不同,退朝后,你与王相留下,商量细节!”
又商量了几句,大殿中众人都没什么兴致,今日见识到神话力量,群臣大受刺激,急欲回去修炼,也希望享有如此力量。
皇帝周端便宣布退朝。
上书房,周端,周革,王仁礼,苏庆元,四人各分座次,端坐着。
苏庆元问:“皇上,陛下,不知对这次科举有何安排?”
周端沉思片刻,道:“父皇有意扩大进士人数,并且扩建国子监。”
王仁礼闻言,忙道:“皇上,陛下,这万万不可啊!科举人数都有定额,如今政局趋于稳定,朝廷和各地空缺着实有限,这加大进士名额人数,会造成一批人无法安排,这会大大损伤天下读书人的信心!”
周革笑道:“王相,不必着急,我自有道理。这天下人识字的人数实在稀少,绝大部分老百姓片字不识,这严重阻碍了圣贤道理的传播,也非圣贤本意。百姓的觉悟也很低,易受愚弄,故传播圣贤道理于天下人,可谓千秋万代之事!这是大大的好事啊!这多招的进士,可以到各地去教育他人,为人师表。”
旁边,苏庆元大惊失色,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开民智,这万万不可,如今天下民众愚昧,方可轻易为陛下所用,一旦开了民智,那么离天下大乱不远矣!这非百姓福祉,反是大祸呀!还望陛下和皇上慎重考虑。”
王仁礼忙道:“庆元说的极有道理,皇上,陛下,这绝不能开先例啊!民智大开,天下百姓必会造反,到时贵族和官员,甚至皇室也会生乱,难以坐稳江山!这是取祸之道啊!”
两位大臣极力反对,竭力劝说。
周革笑道:“客观来说,皇室也不能存在千年,更别说万年,坐不稳江山那是可以预期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我不会试图欺骗自己。”
王仁礼忙道:“陛下,何必……”
周革抬手制止,道:“事实就是事实,不会改变。这种局面是体制决定的,没有更好的体制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江山换来换去,天下人都受苦,哪怕太平日子也未必好过,百姓饱受各种形式欺压。”
周端接话道:“不错,父皇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改革!改善这种局面,打破怪循环,打破摆在百姓头上的大山!要实行大改,必须逐步实施,逐步放权,当然这需要有个前提,百姓的素质要提高,否则只会混乱,不如不放权,而素质提高,则必须实行普及教育,想普及教育,则必须有钱,建立书院,聘请教师,而教师来源,就在这次科举的三千举人!综上所述,科举改制,势在必行!”
周革笑道:“皇帝说的不错,王相,苏卿,科举扩大人数,就在于去各地建立书院,实施教学,首先提高孩童的识字人数,而且不单单只讲圣贤学说,还会添加各种学科,增加人们的常识和判断能力。”
苏庆元道:“陛下,国子监扩招,又是为何事?”
周革道:“国子监,就是对这一批举人和进士,进行更深化的教育,拥有丰富的学识,上可以为官,理政一方;下可以教书,懂农业,工匠,天文地理!这次新教育,我会亲自前去执教。”
王仁礼道:“原来如此,不过兹事体大,容老臣回去好好琢磨。”
周革道:“王相,此言甚好,不过尽快与内阁商议一个办法,呈交上来,我就定个大纲,进士大概扩大至三百人左右,举人则明文公告,愿者皆可来接受教育!”
周端也道:“王相,新种子下发事务不可一刻耽搁,你要亲自去抓,去落实,务必不能打折扣!办的漂漂亮亮!苏卿,你也要配合王相把科举改制做好!”
王仁礼和苏庆元恭敬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