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就是三皇五帝中一个人物的后代,他叫炎帝,又称神农氏。”姜子牙没有理会马大锤的嘲笑,眼望远方,慢慢说道。
雕塑一般凝重的姜子牙气场很强,一下子让马大锤没了笑的底气。他也学着姜子牙,表情严肃起来,问道:“你祖宗这么厉害,你怎么混得这么差呢?”
是啊,我怎么混得这么差呢?姜子牙叹了口气。其实,这也是他若干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祖上是做过官的。”姜子牙道。“夏朝的时候,祖上因为辅佐大禹治水,立了功,就有了封地。因为这个封地的名字叫吕,所以我们也把吕作为我们的姓氏。”
“所以你可以叫姜尚,也可以叫驴上?可你为什么非叫驴上,不叫马上呢?马可比驴子值钱!”马大锤认真地说。
姜子牙摇了摇头,唉,咱这么高贵的人,和这些土老帽真是说不到一块去,没有共同语言!
其实姜子牙知道自己是在对牛弹琴,可他不是想说,而是想发泄,也想借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聊天,来梳理一下自己的过去、展望一下自己的未来。所以,他就把马大锤当成一个树洞,也不管他懂不懂、谈不谈得来了。
“你知道黄帝吗?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吗?”姜子牙淡淡地看了马大锤一眼,心里想,如果今天我能把这个大字不识、啥文化没有的马大锤给感化了,那我将来肯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至少也能在马家村立足吧!
“嗯,你当然不知道了。不过,我可以炎帝后人啊,后来祖上就去了封地吕,那可是在海边啊!东海之滨。我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前面说过,姜子牙的出生地,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在今天的山东日照。日照是个好地方,阳光灿烂,碧海蓝天,清新怡人。——这是说的现在。要是3000多年前,那就不成了,基本上属于蛮荒之地。
山东一带,古时候称作“东夷”。有个词叫“蛮夷”之地,蛮是指的南蛮,夷就是东夷,都是相对于华夏民族发源地的中原地区而言的。中原地区是中心,西方的叫戎,北方的叫狄,东方的叫夷,南方的叫蛮,在当时都算是少数民族。
姜子牙的祖先是炎帝,炎帝和黄帝都是华夏始祖,因此姜子牙自然不是正宗的“东夷”少数民族,而是属于移民。
夏朝的时候,大禹之所以把姜子牙的祖先分封到属于东夷的吕地,一方面是奖赏,另一方面也又通过移民巩固对东夷统治的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分封到蛮夷之地,和发配也差不多啊!当时商贸、海运都很不发达,基本以农耕为主,到了到处都是盐碱地的海边,表面看是分封、开垦,其实和发配也差不很多。
农耕时代,有平原、有水浇地的地方,就是宝贝疙瘩。吕这个地方,山多地少,靠近大海,海水动不动就倒灌一下,盐碱地多。姜子牙的祖先再聪明、再能干,面对这么一块荒蛮之地,也是一筹莫展。
所以,可以猜想一下:他的祖先,一代不如一代,在吕地混得越来越惨。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地方不养人,怎么办?走呗!到底姜子牙是举家搬迁,还是只有他一个人迁移了,现在很难确定。但从常理推测,姜子牙智商很高,他家里人应该也都是聪明人;姜子牙混不下去的地方,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估计日子也很艰难。
历史上的迁徙,虽然背景不同、家庭不同,但原因基本上是相似的:要么因为天灾,要么因为人祸。人灾,比如发生了战争;天灾,比如发生了洪水、大旱、洪灾,日子过不下去了,肯定就要迁移,而且往往是举家搬迁。
青州,位于姜子牙老家日照的西北方向,距离大约200多公里。您可别小瞧这200公里,没马没车的,又整天忍饥挨饿的,您自己下步量量试试。当时交通条件太差,这200多公里不算近了。
姜子牙到底多大年纪开始这次迁徙的?很难考证,但从时间上推断,年龄也不算小了。他被周文王发现的时候,已经七八十岁,在此之前还在商朝的首都“西漂”过一段时间;“西漂”之前的日子,基本就在青州做女婿。六七十了还去首都打工,此前基本上就是在青州和日照混。
在青州的时间,应该也不算特别长,因为他那个丈母娘特别恨他,说他除了吃啥也不会,整天想把他往外撵。一气之下,子牙同志跑去首都“西漂”了。那么,他在青州的时候,估计差不多就能有五六十岁了吧。这是咱们的猜想。要不,一个十八九二十出头的帅小伙,怎么会做倒插门的女婿呢!如果这种推测成立,那他从日照离家的时候,可能已经三四十岁了。
诸位,咱们这虽然也叫“历史小说”,但内容还是要往靠谱的地方说。您可别拿《封神演义》里的东西来和我犟嘴,那我肯定说不过您。传说就是传说,姜子牙在《封神演义》里是个了不起的大神,可那基本上属于神话的范畴。
没有严格的史料,对姜子牙同志的青葱时代,很多时候就只能推理、推测。如果姜子牙三四十才从日照离家,那是不是因为他酷爱兵法谋略,不务农活、啥也不干,被赶出家门了呢?从他被青州丈母娘赶出家门的史料来看,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姜子牙这一辈子,可谓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但他的韬略、计谋不是凭空来的,是靠自己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得来的。这种学习,应该是从小就已经开始。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他酷爱学习谋略、兵法、武功,农活、家务活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那他在一个以农业为谋生手段的家庭中,会受人待见吗?肯定不会。
所以,他之所以离开日照的家,一种可能是遭遇天灾,举家搬迁;另一种可能则是在家里遭遇“弹劾”,被赶出家门。
“唉,想当年,我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逗比青年哪!”姜子牙一边和马大锤说着自己的过往,一边暗暗地想。从小,自己就不喜欢农活,喜欢研究天下大事、星象命理。夜观天象,他发现这大商朝已经进入了老年期,估计再过个几十年,就要被灭掉了。
他关心的是这个,家人关心的是粮食。没吃没穿的,你还研究个屁呀!老大不小了,也不知道谈恋爱,也不会赚钱,更不会种地,您说说,这在一个农家养着,不就是个废物嘛!
干脆,让他自己出去闯荡闯荡,自谋生路。
走,自然是要走的。问题是:往哪个方向走?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