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干什么的?”
“、、、、、、”
“你们烦不烦?天天都打我电话!”
“、、、、、、”
“你们再打电话骚扰我,我就报警了。下不为例,给我记住了!”
孔总对着紧贴耳际的手机,怒气冲冲地咆哮着不明来电者。他歇斯底里的怒吼,打破了办公室的沉静,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位员工的耳膜,像突然暴发的雷阵雨,从天而降的雨滴,摔打着地面、屋顶和树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头扎进工作中的每位员工,被突如其来的吼叫干扰了,下意识地仰起头,面面相觑,但识趣地保持着沉默,最多让脸部的表情肌颤动一下,不敢露齿而笑,似乎习以为常了。
孔总挂了电话,马上将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回工作上,就像用遥控器切换电视频道那么简单。他依然聚焦于文档上的内容,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噼里啪啦地响。不知从哪里打过来的骚扰电话,没有让他分心,他依然保持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有条不紊地处理着错综复杂的公司事务。他像一位信念坚定的战士,任枪林弹雨如何的残忍,任敌人如何的凶猛,始终不后退一步,丝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朴博经过一段时间的留意,内心里总结出了一种规律——根据孔总听电话发出的语气和脱口而出的言词,判断来电者的身份,准确率可达99%。孔总接听电话后,大致有三种类型:一、如果孔总爆发出了爽快的笑声,并客气地用“X总”称呼对方,总是唯唯诺诺地寒暄着,那来电者肯定是大有来头,不是某某公司老板,就是某某公司CEO;二、如果孔总使用低沉的语气,没有任何客气的称呼,不胜其烦地责问着“有什么事,赶快说。”,十有八九,来电者是他妻子;三、如果孔总歇斯底里般地咆哮着,并不留情面地怒吼着对方“为什么打我电话?”,来电者肯定是那些渴望通过电话推销保险、卖房或放贷款的。朴博巧妙地利用着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在第一种情况,比较适合拿一些方案或总结报告和孔总讨论,获得孔总认可的机率较大,从而顺利通过;如果是第三种情况,那就适得其反了。
其实,朴博也常常受到不明电话的骚扰,他没有用孔总那样的脾气去怒吼那些躲在暗处的来电者,常常一声也不哼,直接终止接听。他犯不着动怒,伤了陌生人的感情,也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毕竟,怒伤肝,能不怒就不怒吧。
整整一天,朴博忍受着不时来袭的困意,三心二意地忙碌着,工作效率低下。这一天,他虽然心不在焉,虽然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但不得不坚守岗位,草草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似乎并不违反劳动合同法。
下了班的朴博,像逃出笼子的小鸟,第一个走出公司的玻璃门。突然,顾佳发来了微信——博士,我昨晚网购的东西,快送到我们住的楼下了,你早点回去接收。
朴博迅速地回复——嗯。我知道了。
下了楼,朴博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高新园地铁口。眼前的一幕——黑压压的人群快挤到地面上来了,吓了他一跳。他这才反应过来——今天周五了。周五的下班高峰期,地铁通道是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人民大道是车流如潮,吃饭的地方则是人满为患,已成了这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成了物理学上的牛顿定律。这座人人向往的大都市,习惯了以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宣扬着它的繁华和昌盛,吸引着刚毕业的大学生、留学人才、农民工和创业者等各种人群。
赶时间的朴博,不愿意挤在密密麻麻的人群排队,下意识地取出手机,打开滴滴打车软件,填好自己的出发地点和目的地,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快速地下达了打车的指令,向另一个网络枢纽传输着信息。他识相地站在地铁口附近等候着专车的到来。
五分钟后,朴博叫的滴滴专车,出现在他的视野。他和陌生的司机打个招呼,简单地核对后,立即上车。
司机四十出头的模样,五官端正,留着最潮流的莫西干发型,双眼总是溜溜地转,甚是精明的样子,话里言间满是浓浓的东北口音。
熟悉交通的司机,轻巧地避开了拥堵的人民大道,抄捷径进入北环大道,轻车熟路地开向朴博所住的民乐区的城中村。
朴博坐在舒适的副驾驶位置,惬意地欣赏着璀璨的夜景和忽隐忽现的万家灯火,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按耐不住寂寞,便和豪爽的东北司机侃侃而聊。
“大哥。你是兼职跑滴滴专车的吧?”
“是的。我是在民治区上班,也是住在民乐区。刚下了班,准备开车回家,顺便捡个顺路客回去。”
“你蛮会赚钱的嘛。现在滴滴专车,好不好做?”
“还行吧。我是下了班的晚上和周末,才出来跑一下。赚点油费和生活费吧。”
“不止这么少吧。你们用私家车搭客,交警不抓吗?”
“有时候,也抓。抓得紧,我就不跑。管得不严,我就出来。跟他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哦。兼职当司机搭客,累不累?”
“累,肯定的。但为了还房贷,为了供孩子上学,还得给老家的父母生活费。这些都需要钱啊。只要能赚钱,多累多苦都无所谓。”
“你们东北人,都像你这么拼吗?”
“为了生活,每一个人不都得这样嘛。我觉得,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很拼。不拼的话,连混口饭吃都难,更别说可以在这里扎根了。是不是?”
“你深有感触嘛。这句话,我认同。兼职做滴滴,怎么个流程?”
“你在手机上下载它的软件,自己有一部车,就可以了。你也想兼职做吗?”
“听你的话,似乎这钱蛮好赚的。我被你说得都蠢蠢欲动了。你不会介意我抢你的生意吧。”
“哈哈。怎么会呢。况且,你愿意做就做吧,我也没有权利去干涉。说实在的,值得试试。”
“嗯。现在也有很多人开着电动车搭客,他们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生意?”
“我个人觉得,影响不大。毕竟,愿意坐滴滴专车的人总是叫滴滴的,愿意坐电动车的人只会坐电动车,就像井水不犯河水吧。”
“哈哈。你这观点,蛮新颖的。”
朴博的大脑突然短路了,不知该聊些什么;脑海突然枯竭了,搜刮不出满意的只言片语,去倾诉出内心深处的某种诉求,像江郎才尽。他陷入了默默无语的状态,不知这种状态,何时结束,只好顺其自然地等待着。他再次转过头,凝望着车窗外面的夜色,观赏着郁郁葱葱的绿化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他的感官时而也被呼啸而过的跑车刺激着,感受着《速度与激情》里才有的电影镜头。司机被那些奢侈的跑车超越后,心里似乎有些不服气,忍不住狠踩油门,加快车速,似乎想反超嚣张的跑车,但总是徒劳无功。
二十分钟后,滴滴专车抵达朴博的住处。他掏出钱包,准备付车费,却发现钱包空了,空得只剩下一张邹巴巴的十元纸币,这显然不够车费。征得司机的同意后,他通过微信转账,付了他应付的车费。随后,他轻轻地打开车门,礼貌地和萍水相逢的司机道声别,便下车了。
11月11日,这个普通又不普通的日子,却神奇地撩动着全国网民的心。他们躲在虚拟的世界里,点击着鼠标,疯狂地下订单,促进网购平台的繁荣,拉动GDP的增长,书写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
也许,过了今天,那些送快递的年轻小伙子们,就开始头疼了,因为从四面八方投送过来的快递包,将在快递公司的仓库里堆积如山。在这几天,他们开着电动车,搭载着快递物品,急速地穿梭在各个小区、写字楼、城中村,常常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连上个洗手间的时间也没有。有些体力差的小伙子,不堪频繁的爬楼梯送货,甚至累得趴下了;体力好的小伙子,尽可能多地揽活,多加一会班,多送几件货,多拿几份钱。往后的几天,他们比谁都累,虽累,但获得的月薪比任何一个月都多,所以累并乐着。
一些网络媒体,甚至爆料——送快递的工资,月薪都过万了。这种以偏概全的新闻报道,间歇性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刺激着还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低薪阶层。这条充斥在互联网上的爆料新闻,似乎在蛊惑着年轻力壮的人去从事送快递,门槛如此的低,收入如此的高,还有什么可犹豫?
朴博的电话忽然响起,是陌生电话。他小心地接听着,做好防诈骗的心理准备。
“你好。我是送快递的。到你家楼下了。”
“哦。我也在楼下。我看到你了。”
一位穿着顺丰工作服的小伙子,正坐在一辆载满快递包的电动车上,疲倦的身影,投射在路面,醒目地环顾四周,寻觅着领取快递的疑似对象,眼神很着急的样子。
朴博一眼就看到了快递员,识相地走到他的电动车那里,和气地说:“你好。我领179栋的快递。”
经验丰富的快递员,已经挑出了朴博所要领取的快递包,放在车前头。朴博的话还没说完,他已经身手敏捷地从快递包那里取出一张字迹模糊的纸张,让朴博签名。
朴博从快递员那里接过圆珠笔,潦草地签了姓名,得以取走属于他的快递包,完成交易。
年轻的小伙子,收走朴博签名后的那张纸,不敢耽搁一分钟,迅速启动电动车,鸣笛而去,继续穿梭在城中村的巷子。他单薄的身影,淹没在黑蒙蒙的夜色中,在楼房的夹缝间,轻车熟路地寻找着下一个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