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虽然是空虚的,但却充满了亲情、友情及爱情,它们共同构成了心灵的三维,填补了心灵的空虚。只有当三者相互填充、互相平衡时,心灵才会是充实的,但当它们中的任何一项出现缺失、或者说破损,那心灵也就不再饱满了,需要填充一些其它的东西,或亲情、或友情、亦或爱情。所以,当一个人的情感出现缺失或破损时,他就需要寻求一些其它的东西来填充,这就形成了需求,产生了依赖。就好比如说:当某个人的亲情出现缺失或破损时,他就会寻求友情或者爱情来填充;而当他的友情或者爱情出现缺失时,他又会反过来寻求亲情又或者是其它什么情来填充,从而就形成了需求、产生了依赖。而现在我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外出打工去了,那我的亲情自然也就出现了真空,需要用其它的情感来填充,所以,自从父母外出后,我就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了什么似的,过的并不是很充实。而这也让我对某些东西产生了某种特殊的依赖,就好比如说:其他亲人的关怀、朋友间的温暖,以及看到自己所爱之人时的温馨、想到她时的甜美,这些都令我很是依赖。而现在,我日思夜想、昼夜思念的人,就竟然又如奇迹般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又恰逢我之后心灵空虚的时段,而这又怎能不令我对她产生某种依赖,形成某些痴迷呢!但作为单方面的爱恋,我又不能表现的太过于直白,这样容易引起反感、造成误会,结果反而适得其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现在她就坐在我的前面,隔了没几个位置,只要我一抬头、一睁眼就能看见她,真视而无阻,盯着她看却不用担心被她发现,暗恋她却不想让她知道,而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结果,简单而安静的喜欢就好,也许青春的我们,面对春意的萌动,羞涩的还无法直面爱情,所以暗恋就成了必然且唯一的选择。于是,那在校园的园里、在教室的室里,她就成了我目光的焦点、心神的期盼,我时刻都在寻找着她的身影、找寻着她的印记,哪怕就只是看到,心也是甜的。而我之前就由于父母的事情,变得意志消沉而无心读书,现在心中又有了挂念,想要再怎么认真读书也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有时上课的时候我甚至都不怎么听讲了,就只是傻傻的盯着她看,又哪还有什么心思专心的上课,而她有时也好像有所察觉,总是在逃避着我的目光,而我认为这样也好,反正我也没有什么其它的杂念,只是觉得这样看着她挺好,目光一瞬一瞬的就被她吸引过去了。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我学习的松动,成绩那是一落千丈、大幅滑坡,所以我说这个中是有原因的,也不无道理。一则父母外出,导致我心里没落,本就无心读书;二则我心怀挂念、思想分散,根本就无法集中心思读书,上课也老走神,无法做到专心听讲,所以成绩的松动是必然的、无可避免,而我自己也不太所谓,总认为这个成绩什么的没什么,考多考少也无所谓。而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间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就变成这样了,总感觉就连自己都无法主宰,就好像苹果的落下一样,是很自然的发生,非人力所能主宰的。而我自己也认为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入迷、太投入了,整个魂都好像是被她吸去了似的,完全无法自己、不能自拔,虽然我也知道这只是我心理上的一种需求、情感上的一种弥补,用以填充我那缺失的亲情,但自己的依赖未免太深、投入的未免太多,整个人都不能自拔,完全的深陷于其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啊!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尽量的去降低这种依赖、改变这种痴迷,以达到心理的正常化、情感的多样化,而这一切,都在我父母回来之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竟然能够完全的脱离对她的依赖,而不再受她的左右了,倒不是因为我不再爱她了,而是因为我爱的更加理性、更加低调了,不会再那么盲目、那么痴迷了。也许人都是善变的动物,突然有一天,我就发现自己竟然能够把她当妹妹看了,而不再有那种让人如青春般悸动的感觉,以及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痴迷。由此,我的这段单方面的暗恋就宣告彻底的结束了,而令人奇怪的是,从此以后,我们之间的距离却是愈加的近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万事不可强求,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说我性格孤僻,不易与人特别是异**往,其实也是有根源来的,除了性格上的木讷及不善言辞外,其实很多都是与后天有关,是后天逐渐养成的,而这也与我从小所处的环境及地域是有关系的。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在那里四面环山、绿植葱葱,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是一条不足2米的马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是同一个祖先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没有杂姓。由于固守着穷山恶水,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这里的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异常艰辛的,很多人家里连电视都没有,就算有也是老式的收不到什么台的,所以和外界的信息通量是非常少的,只有少数的几户人家安装了电话,而成为了全村人的呼叫机。很难想象,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能有不孤僻、不木讷的,所以,我就算是木讷一点、孤僻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环境这东西,还真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
说了地理环境,我们再来说一下人文环境吧!生活在这偏僻乡村,蔽塞不知天外世界的人,想要有多高的见识自然是不可能的,能讲出来的东西也十分有限,哄小孩的故事就那么几个,说来说去总无新奇,听多了不免让人厌烦。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不免有些孤陋寡闻、见识肤浅,心中没什么料,口里自然就倒不出什么东西来,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善言辞了。所以,生活在这里,就算是我再口吃一点、木讷一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成长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这东西,也不是我们能轻易改变的,更何况我还不至于此,还是能正常的与人交往与交流的。
至于和人特别是异**往的难处,这在我也是有典故的。村子里和我同年的女孩足有四五个,这就不可避免的大家经常玩到一块,正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而我又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调皮鬼,争强好胜,经常容易和人起冲突,因此也自然不可避免的会时常和她们闹矛盾,这样下来,关系自然不会太好,特别是和其中一两个同样比较倔强的女孩,就更是闹得比较僵了。记得有一次,大家在草坪上学自行车,我一不小心的碰到了她一下,她就得理不饶人的跟我打了起来,而我自然也不甘于吃亏,相互撕扯起了头发,谁也不放过谁,女孩子的头发自然要比男孩子的长,扯起来自然也更吃亏,但我其实也没得到什么便宜,头上也被扯起了几个大包,由此可知她的辛辣,那也是不容小视的。但这些都还是小事,好戏还在后头,回到家后,她竟然还带着她爸爸来找我,指着她头上被扯起的包,要和我爸妈评理,而我爸妈对于这种事一般都是向外不向里、帮理不帮亲的,所以我自然就只有挨批的份了。但当他们后来得知我头上也被扯起了好几个那么大的包时,就只能略带无奈的教导我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以后看到她们就要绕路走,又何必去招惹她们呢!而说这话的就只能是我老妈了,她知道我的性格迥异,人又调皮不大合群,所以就叫我不要再去招惹她们了,但这又哪里能做到啊!先不说村子就那么大点,正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会有碰面的时候嘛。单就论我这争强好胜的性格,又怎么可能夹着尾巴、躲躲闪闪的做人呢!因此自然是不可能的,而矛盾也自然会不可避免的随时出现,这也是小时候的我们,在成长的历程中所不可避免、无法逃避的。但随着大家都逐渐的长大,也不像儿时那般打打闹闹、疯疯癫癫了,就算是真有矛盾的也只是相互的不理不睬,大有我不理你还不行吗之势,所以,我们的对抗从小时候的打打闹闹,升级到了后来性格上的孤立,真如父母所言,我真的不再去招惹她们了,而是互相的看不惯,在性格上相互孤立,甚至不相往来,彼此形如陌路。而这也不是我所想要看到的,只是性格倔强而又争强好胜的我,又怎么可能去首先打破僵局、缓和矛盾呢!其他人倒没什么,都是能够轻松玩耍、简单相处的,就只是那个和我从小打到大、争到大的人,也就是那个被我在头上扯出了大包的女孩,却至今都还没有再搭过话,当然这或许是因为久不重逢,没有机会和解罢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再聚到一起,就大概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吧!毕竟小时候的冲突不会再延续,一切都将贮存在记忆的画册里,纪念着我们那似水的年华、流金的岁月,童年无限好,只是不复还!小时候的玩伴啊!我愿祝你们能够幸福!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快快乐乐的玩耍,脸上满挂着,那天真烂漫的笑容,及朝气蓬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