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胜利泥沼(下)——联邦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雅尔达尼亚远征作战(下)
胜利,胜利,胜利!!雅尔达尼亚主岛战场,白洋民主联邦远征军,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这里的战场,白洋民主联邦看似正在由胜利走向胜利,直至最终的胜利。但远方海军陆战队的一系列胜利对联邦陆军却没有丝毫帮助。联邦本土联邦陆军一直在吃败仗。
C世纪元年,曾占据几乎整个白洋河平原的白洋民主联邦终于与西鲁帝国爆发了事关国运的决战,秋水原会战。白洋民主联邦军主力部队被彻底击败。在这场战争中,联邦已经陷入了被动。随后为夺回战场主动权,联邦陆军频频出击发起多次反击战役,但却总是事与愿违,战线也距离白洋联邦首都彩云城越来越近了。
与联邦陆军的焦躁不同,西鲁帝国军一直稳扎稳打,充分谋划后,终于发起了一场足以一击制胜的决定性战役。他们的最终选择是奇袭白洋联邦的首都----白洋明珠彩云城。次年,也就是战争开始的第二年,C世纪01年6月8日,联邦首都彩云城被西鲁军悍将萧起(又名萧戈)发动的奇袭攻克,仅仅一天,仅仅一天白洋民主联邦的首都彩云城就陷落了。有白杨明珠之称的彩云城沦陷后瞬间就成了人间地狱,而后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西鲁帝国军的这次行动可谓神速,以至于所有的白洋联邦中央政府机构和众多各类军事机构都没来得及逃走。这些军事机构包含了白洋民主联邦所有的陆军高层军事机构,有多次谋划对西鲁帝国军进攻行动的联邦军总参谋部,有除了联邦军海军外所有的大脑机构,还有联邦军队几乎所有的造血机构---各类军校教职员和学员。不及逃走的整个联邦军陆军高层部门和联邦军总参谋部军官们真的没有了未来,那些未来会在军队中起中坚作用的军校学员也消失在这次沦陷中。首都一天就陷落了,也确实没有人来得及逃走,甚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首都不会被西鲁帝国军攻下来。这种观点的理由似乎很简单——因为周围人都这么想,所以这一定是对的。可首都真的真的是陷落了,他们也为这种群体性自大付出了生命代价。
彩云城沦陷后,一直凯歌高奏的远征军成了一支无主之军,没了高层的指挥命令,也没了后勤机构的供给……
很快,一直处于颓势的雅尔达尼亚军队意识到敌人深陷危机,果断发起全面反击,联邦军海军陆战队迎来了这场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
附录:
关于大英帝国殖民地战争的一系列思考
(一)地理位置因素与英国的殖民扩张
印度历史学家经常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在欧亚大陆印度率先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而不是土耳其、波斯或者中国等等。从距离上讲,土耳其所在的奥斯曼帝国、波斯都比印度更接近英国,为什么不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率先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三哥就是喜欢研究一些脑洞大开的问题,所以一辆摩托就能搭载一个排的人。
原因很简单:不是英国不想,而是在英国把注意力全集中到印度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和波斯不像印度如此分裂,处于统一稳定时期,英国没法通过武力使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当时印度政治分裂,这个弱小民族聚居的地区又为西方国家所熟悉,认为是一个富庶地区,所以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相继而来。英国捡软柿子捏,是一种务实的策略。可以说在欧亚大陆上,距离英国最近,又容易欺负,而且富庶有油水可捞的国家只有印度了。中国虽然富有,但中国统一强大,而且遥远。阿富汗容易欺负,可身居内陆距离又远。
于是英国以印度为大本营东征西讨。北面和阿富汗干了三架,三场皆输;西面在波斯和俄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南面斯里兰卡成了殖民地;东面通过三次英缅战争,让缅甸成为了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而且原属于缅甸的阿萨姆等地区纳入印度,至今还在其领土范围之内;在东南亚又占据了马来亚。如果不是法国在东面控制了印度支那,整个中南半岛怕都是英国的。从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向来看,大体是向东发展的:先是印度,然后是缅甸,然后是中国。
(二)大英帝国的战争时间及对手选择
从现在的地图来看,同样是印度的邻国,为什么英国会先进攻缅甸后进攻阿富汗?第一次英缅战争是1824年,第一次英阿战争是1839年。这在于当时英国控制的印度与缅甸接壤却不和阿富汗接壤,是英国在占有印度西北之后才与阿富汗有领土邻接的。
1824年,英国已经控制现在的孟加拉国地区,现在还属于印度领土的阿萨姆当时还是缅甸的一个公国。英国人也许不知道中国的远交近攻战略,但是却这样做了。最接近英属印度的缅甸最早受到了侵略,而且战败后的缅甸也是割地赔款通商。不同的是清政府割让的是鸟不拉屎的香港岛,而缅甸割让的是若开和丹那沙林两个省。当然今天若开和丹那沙林是比不上香港,可当时正好反过来。这两个省濒临大海,著名的实兑港就在若开省。而且还规定缅甸不得干涉阿萨姆、卡恰尔和德扎伊恩季各公国的事务。如果说《南京条约》只伤及清政府毫发的话,那么这个英缅的《杨达波条约》可就是损伤体肤,弄痛了缅甸王朝了。不过英国在这次战争中损失了15000名英军,可清军打死了几个英国人?与其说鸦片战争是一场战争,还不如说是一场闹剧。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了错误的战争。从英国殖民扩张方向来看,鸦片战争是完全可以推迟十几年的。
很有意思的是英国与阿富汗、缅甸和中国都是进行了三次战争。不过由于中国过于庞大,英国在后两场战争中不是单独行动,而是和法国联合或者组成八国联军。
让人深思的是两次战争的间隔时间。第一次英阿战争是1839-1842,第二次战争是1878;第一次英缅战争是1824,第二次是1852;鸦片战争是1840,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8。我们再联想到1858年法国侵略越南。这到底给予了我们什么启示?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1852年以后的背景,1852年法国进入第二帝国时期,对外采取扩张,联合英国对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输掉战争,尼古拉沙皇自杀。打败奥地利获得尼斯和萨瓦。侵略清朝和越南。既然法国在这一时间加快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作为老对手而且是头号强国——英国自然也不甘落后。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第一次英缅战争还有第二次,为什么鸦片战争还有第二次。缅甸和清政府毫无争议的输掉了第一次的战争,英国觉得缅甸和清朝都容易对付,所以就迷信武力。相反,第一次英阿战争,英国战败了,英国再想对阿富汗动武就需要权衡再三。1871年又是一个关键年,德国统一,世界各国加快帝国主义步伐,到处扩张。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1878会有第二次英阿战争,为什么法国会在1883侵越和中法战争。那么为什么第二次英阿战争要一直拖到1878年,而不是1852年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次战争,阿富汗胜利了,英国不敢轻举妄动了。
到这里请思考一下,看出问题来了吗???
这些国际视角的历史或许能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当遭遇外敌入侵的时候,就要抵抗到底,而且打败他。如果没有进行有力的还击,就会很快遭到下次的侮辱。同样是在1840年,阿富汗能胜,清政府会败。那个时代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真是个莫大的讽刺。诺大一个中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战争表现居然不如一个小小的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