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一开始只是个气象学假说,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历史长河中,平时看似人畜无害平凡平庸不起眼小人物,某时某地一次热血惊人之举或仅仅是机缘巧合的异常举动,也许会造成某地区人类历史进程天翻地覆的大转折,进而改变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这大概就是所谓历史中的蝴蝶效应。
舰队母港码头角落里,莫兰上将面对多米尔亲王义正言辞:“《雅尔达尼亚王国皇家海军军法条例》第一条,王国皇家海军官兵无条件忠于国王,以效忠国王和王国为荣。若有损害国王和王国利益的行为,视情况予以惩处,最高可判处死刑。多米尔亲王蓄谋发动兵变,并在兵变中杀害了国王和其他多名无辜王室成员,依照《军法条例》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海军军法条例》第二条,皇家海军官兵务必忠于职守,处处维护皇家海军尊严和利益,爱惜军人荣誉。违反此条例,玩忽职守,损害军队利益,有损军人尊严和荣誉者,最高可判处死刑。多米尔亲王主持涉外舰船交易和军事物资采购,每次都索取贿赂,或者收受各种贿赂,数额特别巨大,经手所购部分舰只成交价格中居然有一半是其索要的回扣,其购买的炮弹竟有七成是不合格产品或者假冒产品。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海军军法条例》第三条,皇家海军军官务必明确,王国军人有守土护民之职责,不可欺侮百姓,更不可凌辱民女。可是,你连七八岁的孩子都不放过,你不止一次的向有求于你的丈夫索要妻子,向被你凌辱过的母亲索要女儿,你还一次次的炫耀自己的无耻作为,令整个军队蒙羞……《海军军法条例》第四条,……”随后一颗子弹解决了这位亲王陛下,也终结了雅尔达尼亚最后的皇族。
“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一颗子弹足以改变一个小国家的历史,甚至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大陆,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历史中有无数颗子弹值得歌颂,莫兰上将射出的那颗就是其中之一。多米尔亲王死了,他的所作所为却影响深远。
泗水海峡战场,雅尔达尼亚舰队主力舰使用的炮弹全部是多米尔亲王亲自经手的,那自然是高利润炮弹为主了。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厂家疏漏,在这些腐败炮弹中居然能找到30枚半穿甲弹和104枚高爆弹,这也算是个奇迹了。
(后世,战史学家研究次战役,从弹药生产厂家调取了装货记录和仓库管理记录,惊奇的发现,高爆弹是多米尔亲王定制的,而半穿甲弹则是装错了货。正是这三十枚装错货的炮弹让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赢得了一场海战,一场对战世界头号海军强国的海战。)
那时那地的莫兰上将心里清楚,如果想让这些炮弹发挥威力,那么必须要跟敌舰靠的足够近,而自己的袖珍战列舰是追不上敌军的战列巡洋舰的,那就只有让敌军追上自己……
苦思冥想一夜,莫兰上将有了个大胆的主意——“我舰炮弹打光了”,让敌人以为我舰主炮的炮弹打光了,然后敌人一定会追过来……为什么能确定敌人一定会追过来??
历史上的原因,萨克森温莎帝国的陆军就是这么玩的。还有更靠谱的,战争心理学这一学科分支“统帅心理学”——对面那家伙的德行(二战和抗战时期,日本人一直乐于此道,尤其是对中国重要将领的心理学研究,那叫一个精确,现在好像还是有一帮人专门搞这个)。
莫兰上将审讯被俘敌军得知,对面的舰队司令是大名鼎鼎的硬汉霍克,那位当年的纪律纠察队队长。作为老同学老朋友,莫兰了解老同学霍克队长,那是个极度渴望荣誉的人,霍克最须要的就是胜利。霍克渴望胜利,霍克期盼胜利,他比任何人都想要获得战场胜利的荣誉,并不仅仅是为了胜利后获得利益,更多的是为了解开内心压抑数十年之久的心结……
…………
6月4日晚,联军舰队旗舰海军上将号,舰队司令霍克少将在司令休息室内独处。这位将军正在翻看一本发黄的影集,里面是一张张军人照片,其中就有霍克少将的父亲——帝国陆军少将,德尔曼将军。这位老军人阵亡于B世纪75年,雅尔达尼亚主岛战场,那年霍克正好15岁……
历史记载:
B世纪75年的雅尔达尼亚战争,那是一次强力开拓新殖民地伟大尝试,一次失败的尝试,似乎也是最后一次尝试。
B世纪74年3月5日,雅尔达尼亚主岛北方阿萨姆地区,多位皇族亲王联合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征讨叛乱者的战争首先在阿萨姆打响,附近的中央政府军前往镇压平叛。叛军的强大远远超过中央政府军此前预想。付出沉重代价后,第一次平叛宣告失败,叛军控制了整个阿萨姆地区和周边多处重镇。
B世纪75年3月1日,中央政府精心准备后,发起了第二次平叛攻势。政府军的主要战役目标为攻占阿萨姆首府,在这个攻击方向上,政府军集结了6万多人的精锐部队,并在当时王国最优秀将领班杜拉将军指挥下主动出击。
B世纪75年5月初,平叛大军渡过内夫河,一举攻下阿萨姆地区重镇拉特纳帕兰和拉木,距离阿萨姆首府阿萨姆城咫尺之遥。叛军小朝廷极为震惊,但很快就想出了对策——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通过外交手段在政府军背后插一刀。
就在班都拉将军大军高奏凯歌之际,背后却出了大问题:5月中旬,萨克森温莎帝国殖民地军队从海上发起突然袭击模式的进攻,攻占了主岛南部港口重镇仰天,中央政府统治者在战略上顾此失彼,权衡利弊只得急招班杜拉的部队回防首都,将平叛主力调回南线。阿萨姆地区战场形势开始转而对叛军有利。5月底,叛军转守为攻,并于B世纪75年6月下旬攻占重镇阿卡多地区首府,7月,叛军控制了阿卡多地区全境。但受兵员数量所限,叛军短期内无法再继续扩张了……王国中央政府军得以全力以赴对付中央大陆来的殖民者。
B世纪75年5月12日,萨克森温莎帝国投入了一支由66艘战舰和1.5万人地面力量组成的强大军事力量从帝国殖民地安曼群岛驶向雅尔达尼亚主岛南部沿海,乘政府军主力尚在主岛北部地区平叛,南部沿海兵力空虚之机,在仰天港登陆,攻占了仰天、卡古等海岸城市,从南面直接威胁雅尔达尼亚中心地区。
雅尔达尼亚中央政府只得急调部队据守仰天以北阵地,利用地形优势成功迟滞了殖民军继续推进,将殖民军阻挡在仰天北部地区(实际是天气原因),并召班杜拉将军率精锐部队回师南线。7月,雅尔达尼亚中央军主力部队6万多人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用了近两个月时间,行程600多公里,赶回仰天北部前线。
整个8月上旬,班杜拉部队一直在休整。殖民军则因大雨酷热等天气原因,一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7月底,第二批殖民军地面部队到达,仰天地区殖民军野战部队数量达到两万人,由殖民战争经验丰富的德尔曼少将指挥。
8月11日,班杜拉将军率部向驻守仰天的殖民军发起决战模式进攻,但由于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太大,接连几次进攻失利,伤亡惨重,被迫退守仰天城西北山地掘壕固守。此役雅尔达尼亚军伤亡5000多人,萨克森温莎帝国殖民军只损失不到400人,雅尔达尼亚方面在军事上遭受严重挫折。面对己方败局显露无疑的窘态,王国中央政府准备议和,但班杜拉将军等将领坚决反对,“一旦议和,让侵略者尝到甜头,恐怕是后患无穷”。班杜拉将军为首的军人集团决心再战,“只要在适当地区采取适当战术,一定能使敌军遭遇毁灭性打击”。那时那地,一场大战正在酝酿之中。后世曾有歌曲,《你的决心拯救了国家》,歌颂这位伟大的将军和他英勇的部下,歌词如下:
(哪里的哪首歌改的,军事爱好者一定知道,向伟大的苏联致敬)
1、
这里的鸟儿不再歌唱,
这里的树林也成废墟,
班杜拉将军我们肩并着肩,
牢牢坚守这阵地。
硝烟笼罩着祖国山河,
看那城市燃烧成瓦砾。
此刻我们决心要取得胜利,
我们一心只想着胜利,为了胜利在所不惜!
任何代价在所不惜!任何代价在所不惜!
(副歌:)
那敌军炮声如霹雳,但它虚弱无力,
敌人疯狂强大,但不能压倒我们,
常胜的班杜拉将军所向无敌!
常胜的班杜拉将军所向无敌!
2、
战斗是如此激烈,
仿佛永不停息,
那通讯兵又来把命令传递,
我们发疯似地冲出阵地。
反击!期盼已久的反击!
红色的信号弹正升起,
听我们的大炮不断在射击。
班杜拉将军指挥我们取得胜利!!
此刻我们一心只想着胜利!!为了胜利在所不惜!!
任何代价在所不惜!任何代价在所不惜!
(副歌)
3、
冲破敌人的防御阵地,
我军战线一直向前推移,
我们向着敌人老巢一步步进逼。
追杀着败退的敌军,感觉如此惬意。
有一天我们回头想起,
击败了如此强大的敌军,
连自己不免也惊奇。
是伟大的班杜拉将军带领我们走向胜利!为了胜利在所不惜!!
任何代价在所不惜!任何代价在所不惜!
(副歌)
战场上,两军对垒,你不打我,我就要打你!!
B世纪75年8月13日,挟新胜之威名,德尔曼将军率领殖民军主力部队,无惧雅尔达尼亚军队的绝对数量优势,主动进攻,沿着山间谷地向西北山地突进。临近当天中午,部队攻击前进至班杜拉守军山地防线主阵地。
13日正午,借助北射阳光的掩护,殖民军发起猛攻,并与下午15时左右,突破守军防线,缴获守军火炮三十多门,全部是M1841型6磅(2.54公斤)野战炮(口径为93mm,身管长1.52米,炮重389公斤)。德尔曼少将惊奇的发现,守军的火炮在,但弹药却不知所踪,遂大胆判定:连续的作战行动已经耗尽了王国中央军的炮弹。其实这三十多门炮是班杜拉将军故意遗弃的。目的有两个:其一,吸引殖民军来追,为伏击战创造条件,类似八路扔掉机关枪;其二,使得殖民军误判王朝军炮弹告罄,疏于防范炮火急袭。
当天下午,殖民军在原王朝军防线宿营。次日,殖民军继续推进。德尔曼将军对敌军可能的伏击或偷袭早有防范,除了多路平行进军,还在各个要点部署了留守部队,以保护后勤供给线。
16日,伏击或者是偷袭开始了。
16日上午8点,班杜拉将军的部队发起了进攻,王朝军队同时进攻了殖民军宿营地的正面和后方,而此时的殖民军士兵正在吃早饭。这本该是一场有把握的战斗,但德尔曼早已把营地进行了整顿,修改了宿营规则以应付战斗,他让士兵们用机关枪火力和每个营配属的2门6磅步兵炮猛烈射击靠近的雅尔达尼亚士兵。殖民军炮手训练有素,在葡萄弹300码以内的射程上不断开火打进雅尔达尼亚士兵组成的人堆里,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虽然这一地区雅尔达尼亚军参战兵力是殖民军的三倍左右,战况仍然一片零落,参战将领们全都一筹莫展。
德尔曼一直保有手头的机动预备队和机动火力支援部队,哪里被王朝军队进攻就奔向哪里,遭到炮击的王朝精锐部队士兵后仍继续前进,但在机动支援部队机枪火力扫射下死伤惨重,紧接着又被殖民军士兵的步枪齐射加刺刀突击战术一次又一次的打退。对班杜拉的部下来说,德尔曼的营地犹如一只刺猬,就是攻不进去。
这种模式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15点,殖民军后方援军赶到了,两个装备了机枪的步兵团到达战场,刚赶来生力军立即向正在进攻营地后方的雅尔达尼亚军发起进攻。这些遭遇了惨重损失又被前后夹攻的官兵们很快就全部崩溃了,溃散的士兵把失败后的战败恐惧症迅速传染到正在攻击宿营地正面的士兵身上,于是全军溃散,活着的士兵们狼狈地往山间树林溃退逃散。战斗结束后,殖民军占领了尸横遍野的战场,一位帝国军官估计雅尔达尼亚军在这战场上至少留下了四千多具尸体,殖民军也伤亡了800多人。
惨败后的班杜拉将军在此地一处山顶短暂停留,看了一会儿凄凉的战场后,其余部队再也未发一枪一弹,沿小路向东北方向逃走,撤离战场。精心准备寄予厚望的偷袭战却收获了惨败,令这支本土作战的卫国之师吃瘪不少。面对这位殖民地战争行家,班杜拉将军一时无从下手,万般无奈之际,只能集中兵力准备一场战略决战。当代军事学角度观察,班杜拉将军的伏击突袭战法并无错处。他希望使用他的内线优势突然袭击敌军,摧毁敌军的攻击能力,可是双方装备差距过大,以至于战斗表现天壤之别,让他的设想无法实现。
B75年8月16日,德尔曼部队通过山岳地区,一天后,也就是8月17日,该部攻击前进至班杜拉将军安排的决战地区——南部重镇,王朝旧首都丹巴城,未完工新建首都的南大门,实际临时首都所在地。德尔曼命令部队在城南休整两天,构筑环形防御阵地,等待辎重,19日正式开始攻城作战,也就是这场战争的决战。班杜拉将军也是计划在19日决战,他要等待援军,还要掩护达官显贵转移……
雅尔达尼亚王朝军本土作战,建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后勤供给也十分便利,这些似乎都是守方的优势。可是,守方最大的劣势似乎也来自于此,仗打不赢可以逃,尤其是达官显贵跑路以后,士兵开小差跑回家是没问题的,如果国家或王朝真的败亡了,回家的士兵除了保住性命外,还不会遭受任何惩罚。反观殖民军,从来都是背水而战,如果打不赢,大概率上是跑不掉的。所以战场上,殖民者的军队必须死战到底,面对通常拥有兵力优势的敌军,殖民军基本都能以一当十克敌制胜。
据说,当时的班杜拉将军为了克服这些劣势,采取了十分野蛮的绝杀手段,对于逃兵,要杀是必须的,还要杀逃兵的家人……除了杀人,班杜拉将军还大笔打赏,一车车的白银从国库中运出,发给了前线士兵。赏罚并用再加上本就是王朝精锐,当时前线的雅尔达尼亚军队在纪律性上一点不输近代模式军队,只是在装备上要落后一些,但完全可以通过构筑工事弥补这一差距。
B世纪75年8月19日,决战即将开始:
历史档案记载:德尔曼少将从仰天港出击时统帅的殖民军野战部队共21000人。
步兵:3600名中央大陆国家军官和士兵,15000余名各个殖民地土著士兵,其中有几百名骑马步兵,可充当机动部队和传令兵。
炮兵:980名欧洲炮手,所有火炮都由他们操作,以防殖民地人掌握火炮技术。
野战火炮共100门,包括12门18磅炮、18门12磅炮、38门6磅炮,8门3磅机关炮,24门5.5英寸短管榴弹炮。
另有工程兵和技师:文明人军官和士官加上殖民地的杂役大约有1000人。
考虑到沿途布防和战斗损耗,实际参加决战战斗的至多有上述兵力的七成,雅尔达尼亚方面声称歼灭萨克森温莎帝国殖民军一万六千余人,也基本符合这一推论。
雅尔达尼亚参战兵力:
野战部队:23000步兵、5000骑兵、装备了48门M1857,54门M1841的野战炮兵。
M1857型12磅野战炮炮管长66英寸(1.676米14.3倍口径),口径117mm,炮身重1227磅(556.57公斤)左右车轮直径57英寸(1.45米),全重(炮身、炮架加上车轮)重2445磅(1109公斤)。全炮组合(全炮加上前拖车上和附带弹药箱)共重3865磅(约合1750 公斤)。
守城部队:20000名步兵,还有总数量达数千人的旧式炮兵,部署在城墙上,但装备的火炮威力十分有限。
据王朝历史记载,19日的决战是在前一天的下午开始的:
丹巴南部平原,适合大兵团作战,也是轻骑兵骚扰战的良好地形,既有树木可以掩护,也足够开阔适宜骑兵的行动。
“8月18日下午,王朝中央军近卫骑兵部队连续两个小时骚扰敌军,试图冲进运送火炮弹药的敌军队伍里以及两支敌军护卫部队中间的辎重队里。这只是试探性的攻击,随后,敌军辎重纵队的尾部突然发生了激烈的交战,2000名雅尔达尼亚轻骑兵以林木为掩护靠近纵队的后卫,同敌军后卫交战,虽然敌军马上展开了反击,以两门6磅炮和步兵火力猛烈向我军骑兵开火,6磅火炮发射的葡萄弹和多达540支步枪的齐射火力,不断地把我军骑兵打下马来。敌军一位上校还亲自率领步兵阻滞骑兵冲击,但骑兵还是在侧翼成功突入,随后又有1000多名骑兵加入战斗……”
殖民军在这次突袭中,由于多数后勤部队缺乏枪械和护卫部队来不及展开线式队形射击,参战官兵很快在骑兵冲击下溃散,几乎全部被俘或阵亡,总计损失了1600余人。此战说明:在机枪等自动火力没有普及的年代,没有骑兵掩护又兵力不足的步兵队伍暴露在轻骑兵之下也是危险的。
8月19日,决战开始。
因8月18日,辎重部队遭袭,未能得到足够炮弹补充,德尔曼的炮兵部队携行弹药数量有限,必须节约使用。
上午10时,在进行了象征性的炮火准备后,殖民军向雅尔达尼亚守军野战阵地发起集团冲锋。历史事实证明这种多次战败的封建军队通常会被刺刀冲击的精神压力迅速击垮。
与此前遇上的封建国家军队不同,雅尔达尼亚守军毫不畏惧,在殖民军靠近后立即展开对射,在两轮对射过后,守军发起了反冲锋。一位幸存军官称:“当时观察到大约2000到3000人的步兵勇敢地从阵地护墙越出,冲向殖民军。很快,两支军队展开刺刀搏杀。敌军毫不畏惧白刃战,更糟的是敌军骑兵也参战了……”
临近11时,德尔曼的第一波攻击部队已被歼灭,雅尔达尼亚军队趁势展开反击,殖民军只好开炮阻滞敌军,而雅尔达尼亚军队居然也有相当数量的火炮回击,不断炮击殖民军前沿阵地,这着实令德尔曼大吃一惊。
敌军很快冲破了火炮阻滞带,殖民军前沿遭遇炮击和敌军冲击,很快就濒临崩溃。德尔曼有两个选择:一,率部向环形防御工事营地撤退。敌军重兵环伺下,这种撤退注定会是灾难性的。二,亲赴前沿,稳住阵脚,打退敌军进攻,子弹不着眼,前线死得快,人品一定要好。
但凡有点胆气或有点经验的将领都会选择第二种办法。
德尔曼少将带着卫队去了前沿,还带去了机动支援部队。12时20分,经一个多小时惨烈战斗,前沿总算是稳住了。这时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后方营地遭到敌军猛烈攻击……敌后作战,孤立无援,辎重补给很重要,德尔曼只有一个选择,回师救援营地……
此时,离开营地出击的殖民军部队连续打退了王朝军的两次进攻。班杜拉将军眼见形势不妙,就没有再发起新的进攻,白白错过了这个追歼敌军的战机。可是,他的好运气还在后面。前一天晚上,他在殖民军回营道路旁树林里埋伏了18门M1857和一支数百人的骑兵。操作这些火炮的炮兵都受过良好训练,可以把这火炮的射速发挥到极致。
中午,13时10分,炮响了,18门M1857,距离殖民军行军队伍500米,榴散弹,很快又是一轮榴散弹,有些殖民军步兵临阵不乱,试图冲向敌军炮兵阵地,摧毁这些火炮,不想却遭遇了散弹射击,倒毙一片。随后,王朝军骑兵杀出……
混战过后,殖民军控制了战场,树林中的敌军火炮不知所踪,树林边一地死尸,其中还有德尔曼少将和司令部的大多数军官。这位德尔曼少将一天多次亲临前沿,人品用光了。幸存军官中,军衔最高的,炮兵最高指挥官卡罗尔准将被推举为整只部队的新任指挥官。
当天下午,败军困守营地,卡罗尔准将计划固守待援,以火炮阵地为核心,步兵外围环形布防,实施环形工事火力防御战法……白天这么搞,大概率上是没问题的,可是晚上炮打不准,更糟的是弹药,炮弹真的不多了。
当晚,敌军果然发动了夜袭,卡罗尔准将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想要稳住部下,却不幸中弹身亡。殖民军全军陷入一片混乱,班杜拉将军指挥的王朝军趁机攻入了殖民军环形阵地。随后,这支一直保留着冷兵器格斗传统的落后军队大开杀戒……
主帅阵亡,指挥机构也早已被摧毁,殖民地土著士兵为主力的远征军成了彻底的无头苍蝇。在拥有绝对数量优势敌军的包围攻击下,殖民军战败并在溃退中被屠杀殆尽,这是一种必然。主力覆灭后,防守交通线的部队主动撤退到仰天港,部分部队在撤退中遭受攻击覆灭。
九月,萨克森温莎帝国又重新组织1万多人的部队,向雅尔达尼亚军山地防线发起进攻。帝国高层多数将领反对这次军事行动,称:“守军新胜士气大振,又通过缴获和购买得到了大量重武器补充,还拥有地形优势并决意防守,这次进攻必然遭受惨败。”果不其然,双方激战一天,帝国殖民军阵前遗尸三千余具,又是一次败。那次进攻的唯一战略成果大概是击伤了班杜拉将军。三年后,班杜拉将军因旧伤复发去世,民间传言称其真实死因系国王派人毒杀。
B世纪75年10月30日,两国展开和平谈判,几天后就签署了和平条约:
一,通商,仰天港作为通商口岸,两国共管。双方商品可自由进出这一地区,两国间全面自由贸易。
二,割地,仰天港港区作为萨克森温莎帝国永久性租借地,帝国可在此驻军,王朝方面不得索还。
三,赔款,支付萨克森温莎帝国战争赔款100万帝国金元。(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不过帝国方面在战事中阵亡的人数达20000人之多,各项战争支出高达1000余万帝国金元,此战着实是笔赔老本的买卖。)
通过这条约,帝国算是找回了一点尊严,不至于被全世界嘲笑,鄙视为没落帝国。不过,部分阵亡军人的家庭可真是塌天了……那时的霍克家家境一落千丈,当年就搬出了居住了几个世代的富人区,继而一步步搬到低阶层平民聚居区。
看着祖先照片,霍克将军感慨万千。将军父亲死后,二十五年了,父亲离开他已经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了,总算挺过来了,如今的他也是少将,敌人也是雅尔达尼亚人,只是战场由地面换成了海面……
胜利!必须胜利!!为帝国的荣誉,也为了家族的荣誉,必须豪赌一把!!
最终,取胜心切的霍克少将决意铤而走险,他制定了最后的作战计划:“舰队主力舰海军上将号采取近战模式攻击敌舰,逐一摧毁敌军袖珍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约克号则带领驱逐舰群掩护战巡的近战攻击行动,并对丧失战斗力的敌舰实施鱼雷攻击。”
这一作战方案是明显的把战巡当成战列用,非常不科学战法,或者该叫做海军作死大法。
6月5日拂晓,霍克舰队出战,最后的出战,一路向北,一路向北。北方海域,莫兰上将的主力舰严阵以待。
战后,历史学家考证莫兰上将家谱和祖先文书得知:莫兰上将就是这位班杜拉将军的庶出子,种种原因,这位少年被送到了多米尔亲王身边。而历史又一次安排了一场战争,班杜拉将军的后代莫兰上将VS德尔曼少将唯一的儿子霍克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