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杨光看着还在沉睡中的林雪儿,就进了空间装了一瓶青松灵泉水,又摘了些水果,拿出来给林雪儿吃。以后是自己的女人了就得享受最好的待遇了。过了一会儿,林雪儿才从美梦中醒来,看到杨光坐在旁边看着自己,红着脸道:“我马上起来,去向婆婆请安。”
等林雪儿起床收拾好了,杨光将青松灵泉水递给林雪儿说道:“雪儿,给你喝点好东西,。”林雪儿道:“什么东西,不就是水吗!”说着喝了一口,一口下肚浑身舒坦,昨晚的劳累一下子都全没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水,怎么这么神奇。”杨光说道:“这是做口服液的原料水,很金贵的只给父母和你供应,以后你每天喝一口,会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百病不生。”林雪儿道:“好啊!怪不得父母亲都那么年轻,母亲的皮肤也特别光滑,原来是喝了这个水的原因啊!”杨光又将新鲜的水果那给林雪儿吃,林雪儿吃着香甜的水果,心中特别幸福,心想嫁给杨光可以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此生足矣。
因为很多人都看了电影,感觉很震撼,最后应大家的要求,杨光又开了个电影院。刚开始几天人们每天排着队来看电影。都感觉挺新奇,这又为杨光带来很多收入。
忙完了婚姻大事,杨光又跟罗多手去了城外工地,城外的各个作坊都已建成,还有学校也都全用水泥建造。共建了4栋楼都是三层高,杨光为了坚固容纳人多,全是用的现代化的装修。钢筋水泥结构,塑钢窗玻璃门窗,白灰墙面。里面亮亮堂堂,光线很好。
第一栋用于综合学院,名为兴华文学院。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由自己重新编了一本),中医,各种工匠技术。首先培养自己的政治,经济人才。
第二栋为兴华军事学院。准备让小五子将500名士兵领进军事学院,以后在学院内学习。让小五子再继续招人,先招500人以后再看情况。
第三栋为兴华艺术学院。包括书画,音乐。准备将现代的歌曲,舞蹈,电影搬过来,总之文化娱乐全部照搬。
第四栋为兴华作坊。作坊又分为,军工作坊,主要制作枪炮。民用作坊,如印刷厂,农具,工业机械,铅笔作坊等。
为所有的学校都配备了桌椅板凳一应用具,杨光又带四叔来到军工作坊,四叔已经将人手找够了。看到这么多的机械,还有杨光拿出来得图纸,四叔可是惊讶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最后就有四叔负责军工作坊。四叔请来的人里,也有工匠大体能看懂杨光给的步枪图纸。杨光给了四叔购买原料的钱,剩下的就交给四叔了。
杨光决定学校招收的学生一切全免,学校有统一的食堂和宿舍负责学生吃住。这条主要针对很多穷人家没钱上不起学还有很多人对兴华学院不了解,不一定愿意让孩子来次学习。
杨光为了学院的发展,为了北宋的发展,决定和赵佶谈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最后决定,让赵桓请皇上赵佶来参观学院,然后在学院里面和赵佶谈一下。
看到三层高的结实的楼房,玻璃窗,塑钢门,白白的墙面。教室里整齐的桌凳,大大的黑板,每一给教室都有电灯,电视,电脑,音箱,设施齐全。电视大屏幕里面正有一位老师在讲课,讲地球是个圆形的……
赵佶和赵桓后面还跟着杨光的舅舅李纲,这也是杨光特意叫来的,毕竟自己以后要靠李纲协理朝政,帮助赵桓治理新的北宋。
来到兴华艺术学院,赵佶就不能淡定了,看着墙壁上的各个名家手笔,有书有画。赵佶很快就沉浸其中。
直到一阵流行音乐想起才惊醒过来,随着音乐有12名白衫女子翩翩起舞跳的是现代的流行舞蹈。为了这个舞蹈,杨光专门从乐坊找来12名女子跟着碟片里的舞蹈讲座学来的。个个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如水的精灵般仿佛从梦境中走来。天上一轮春月开宫镜,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转、甩、开、合、拧、圆、曲,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
那欢畅淋漓的舞姿,那优美娴熟的动作,那千般娇姿,那万般变化,似孔雀开屏,似莲花绽放,似飞龙穿梭。看着这么美的舞蹈,不单是对美的愉悦,力的喝彩,生的赞叹,更是感化的激动,灵魂的洗礼和放飞!
看到动情处赵佶就抓住杨光的手要求经常来学院,感受这种氛围,可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意境。杨光将赵佶请到校长办公室,诚恳的请求赵佶能担任兴华艺术学院的院长。这个办公室就是赵佶的,看着这个充满书香气的办公室,书架上是杨光从现代搬来的各种绘画书法书籍,舞蹈音乐书籍和光盘。赵佶在不作他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赵佶来说,最重要的是书画,还有**声色犬马。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从此以后赵佶就每日召集人手研究书画,另组建一帮乐队歌女学习现代音乐供自己玩乐,当然现代的乐器都是杨光从现代搬来的。后来赵佶觉得国事分心,就在朝中颁旨由太子辅政。又重用了李纲为军机大臣,辅佐国事。
有了皇上的加入,学生很快就招了3000人。每个学院各1000人,军事学院加上小五子带领的500人现在就有1500人了。
学生都有吃有住有学上,大家都知道在学校毕业后,不是在朝廷做官就是去杨光的作坊经商。所以都用功学习。因为对不用功学习的学生,学院将在年末赶出学院。杨光不能养闲人。这些学校可都是花的自己的钱。
杨光又去了知医堂见到成无己,就提出由成无己给学院的学生讲中医课。重点是讲《伤寒论》因为这是成无己最擅长的。又将现代的一些中医学著作,如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吴又可《瘟疫论》,叶天士的《临症指南》,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看到这么精彩的中医书成无己感动涕零,毕竟穷其一生也不可能研究出来的东西杨光直接就放到了她的面前,《温病条辨》,《瘟疫论》,《临症指南》,等著作弥补了伤寒论的不足,开阔了思路,还有《四圣心源》绝对是名家所作,自成一派言之有物发人深思。成无己欣然接受当学员老师,为传播中医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