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牢之眉头一皱,诸葛侃神态自若道:“让他进来吧!”
“刘裕,一会儿你要看我的颜色行事说话。”诸葛侃嘱咐道。
“知道了。”
谢飞燕进来后一眼就见到了刘裕,眉毛一竖:“大个子,你怎么在这里?”
刘裕嘿嘿一笑说道:“见过飞燕小姐。”
“哼!”飞燕哼了一声,转头向刘牢之:“刘叔叔,你们在谈事情?”
“是啊!燕儿没事了吧!我可是付出了一粒聚神疏气丹,小飞燕你可要好好的谢谢我哦!”刘牢之笑眯眯的逗笑道。
“小气!”飞燕咕哝一声:“刘叔叔、诸葛叔叔,你们在谈什么事情?”
诸葛侃说道:“我们正在商量怎么处置这三个人呢!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那两个杀了人,这个杀人未遂。”
“你们怎么处置的?”飞燕斜着眼打量站立一旁的三个人。
黑不溜秋的黑塔被她一掠而过,孟怀玉身长英俊,气质脱俗,星眉朗目英俊非常,好一副英雄男儿的样子。
刘裕生的身高马大,肩宽背阔的也是相貌堂堂,站在那里好似一座小山,无形中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那两个人我不管,这个大个子你们是怎么处理的?”飞燕问道。
“小姐的意思呢?毕竟他得罪的是你。”诸葛侃反问道。
“我建议直接杀了了事,干脆利落。”飞燕恨恨的道,眼中凶光直冒的看向刘裕。
刘裕大大方方的,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个小丫头。
“怕是不能如你的愿了,这个人有很大的来头,我们惹不起的。”诸葛侃沮丧的说道。
“你是什么来历?很牛吗?”飞燕不服的问刘裕。
刘裕时刻注意着诸葛侃的,见他微微点头,这才微微笑道:“我的来历很清楚,但是天下能杀我的人不少,真正敢杀我的人目前还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的。”
“王家也不敢?”
“不敢!”
“谢家也不敢?”
“不敢!”
“庾家也不敢?”
“不敢!”
“桓家呢?
“更不敢了!”
飞燕沉默了,她说的这是大晋的四大门阀,任何一家都比皇帝更有权利。整个江左之地还真没有这四家做不了或者不敢做的事。
“那你为什么来当兵?”飞燕问道。
“这个我可以不告诉你吗?”
刘裕脸上的笑容看在飞燕的眼里是那么的可恶。
“燕儿,你该回去了,我们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谈。”刘牢之开口说道。
====================================
京口,这个刘裕出生的地方从六十多年前开始逐渐的成为了军事重镇。地处运河北口,江北正对广陵,扼邗沟与江南河口,就是淮河、长江到钱塘江的连接之处。
是南北、东西水路的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从此路过,是大晋的经济贸易中心。地理位置也是非常的优越,北邻大江,南靠峻岭,依山傍水易守难攻。东控吴郡、吴兴、会稽“三吴”之地。西边距离建康城也不过一百余里,朝发夕至,实乃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汉末曾是孙吴的大本营,称作京城,后来迁都建业才改为京口。
司马衷是个憨厚的皇帝,皇帝憨厚老实可不是什么好事。
当初他爹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后,总结了一下曹魏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是皇族的势力太单薄的原因,所以大力的分封司马姓藩王,以郡为国,封他的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伦为琅琊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弟弟司马攸为齐王,都是邑两万户的大国,弟弟、堂兄弟、叔伯、叔祖父等封王者达二十七人。创业的功臣、亲戚都加封进爵公、侯。
这么多的王、公、侯在司马炎死后都欺负司马衷这个老实人,连他的母后杨艳、皇后贾南风都欺负这个憨厚的皇帝。
开始的时候由他姥爷太傅杨骏辅政,皇后贾南风杀了杨骏、太宰司马亮、皇太后,掌握大权。匈奴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开始反叛,贾南风没有孩子,他因为妒忌迫害太子、皇子,使得司马衷竟然一个儿子都没有留下。贾南风的专权和丧心病狂使得各藩王纷纷进京,赵王司马伦假造诏书废杀贾南风,自称相国开始把持朝政。
后来,司马允举兵讨伐司马伦兵败,司马伦觉得当相国不过瘾篡位当了皇帝,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受到CD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的支持,司马伦被杀,司马囧专权,东莱王又推翻司马囧。
各路藩王开始了大混战,这就是八王之乱,最后这些藩王几乎死绝。朝廷乱成了一锅粥,北方的各民族开始叛乱,纷纷自立为王,开始了烧杀抢掠。这是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民族。
氐族的汉赵国攻陷长安大晋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建康建立政权。
北方从此再也没有了安宁,征战杀戮不断,短短的数十年间,大大小小的国家建立又灭亡,一波接一波。在外力的不断冲击之下,城镇、乡村结构开始瓦解,活下来的百姓不是集结在一起形成“坞堡”自卫,就是组成武装流民集团南下,这些流民集团蜂拥而来,地处咽喉要道的京口首当其冲。
大量的流民超过了本地的土著,北方的幽、冀、青、徐、并、兖等州的流民在京口、广陵建立侨郡、侨县,流民也成为了侨人。这些从北方过来的侨民没有一个是良善之辈,良善的也过不了无关、斩不了五将从战乱的北方来到江左之地。
这些侨民都是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哪个没有亲人被杀,妻女被夺的之仇?丧家亡国之恨?
广大的北方遗民汇聚在京口,其中不乏英勇神武之辈,这些人很快的组成了复国联盟,开始操练兵马,时刻准备夺回失地,回到家园。
最初,第一个京口大亨名叫郗鉴字道徽,高坪金乡人。他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士族豪门之后。他幼时孤贫但好学,素有儒雅之名。在八王之乱时曾跟随司马伦,后来发现司马伦有当皇帝的野心,认为这是送死的节奏,所以就托病回家了。东海王司马越也曾邀请过他,也被拒绝了。从事后赵王司马伦和东海王的下场看,他的政治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
汉赵的刘聪攻陷洛阳,郗鉴历尽艰辛回到家乡高平。他集结乡民一千多户到邹山逃避战乱,因为他统驭有方,部众发展到数万人。
后来在后赵石虎大军扫荡之下,被迫放弃邹山退到合肥。这年正逢司马睿建立的大晋发生“王敦之乱”,司马睿气死,新帝司马绍早就听说郗鉴忠义、勇武,变招揽他对抗王敦。王敦之乱平定之后,郗鉴因功受封高平侯,后来又平定苏峻、祖约之乱立下大功,加封南昌县公,从此入驻京口这块风水宝地。他在京口经营十一年,护卫京城,稳固朝局,对大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郗鉴死后,京口的执掌经历了蔡谟和何充、褚裒,但是这三个算是过度,因为他们在京口没有根基,最终还是由袭父亲爵位的郗愔再次回到京口。郗愔这个人忠心可嘉,字也写得不错,号称仅次于他姐夫王羲之。但是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和他父亲郗鉴差太远了,他儿子郗超是恒温的死党,和恒温里外应合将郗愔调走,桓温自领徐、兖二州刺史,京口落入了桓温的手里。
桓温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他是司马绍的驸马,大晋国的军事重地荆州就是他的大本营。三十三岁就掌控荆州军事,三十五岁的时候逆江而上征灭成汉(三国时的蜀地,巴氐族李雄建立),后来又两次北伐,在朝中一时无两。京口落入他的手里之后,整个江左之地两大军事重地荆州、京口在握,信心爆棚的桓温再度北伐,可惜这次遇上了一代猛人慕容垂,五万大军全军覆没。
桓温本想凭借北伐的功劳回来后废掉皇帝自己当当,这次失利使得他狗急跳墙废掉了皇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以此立威。这个主意就是郗鉴的孙子,郗愔的儿子郗超出的。
后来桓温求赐九锡不成,忧郁而死。
后来他的弟弟桓冲坐镇京口,三弟桓豁镇荆州。这个桓冲使个忠心之人,但是桓家拥两大军事重镇的事实使得朝廷和执政大臣谢安很不舒服,后来桓豁死后借故把桓冲调至荆州,从此京口落入谢家之手。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今年谢玄大败秦军,乘机从广陵转到京口。
初来乍道,要想在此站住脚军事政治是一方面,朝中有叔叔谢安,自己又建立了北府兵,现在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局面。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地方的民间势力。郗鉴经营多年,在他去世之后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一部分兄弟就转到了地下,暗中经营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这股势力有个名字叫寒衣会。
寒衣会是江左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帮派,江左文化分为侨、吴、士、庶四个方面。
士,士族、世族、门阀、高门。
庶,寒门、寒人、庶人,寒族。
这是江左社会的两大对立等级,士族是特权阶级,庶族没有特权。
同时士族内又有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庶族也有侨、吴之分。
这就是江左的四大对立阶级,侨姓士族以王、谢、袁、萧等世族为代表,南迁时避开了吴姓世族集中的三吴之地,在会稽落脚扎根,侨姓庶族则大多集中在了广陵和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