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火,这是江陵的第一反应,第二反应自然是想要将让自己恼火的人掐死。不过鉴于江陵是个书生,自然不屑于做那等粗鲁之事,而且好歹老人家年纪也不小了,禁不起折腾,就当她更年期好了。
江陵强行压下归家的冲动和团聚的思念,银子已交,便算是摆下擂台,敲响擂鼓,这算是不得不战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四十两所代表的生活意义,让他知晓自己可不能再败家了。
声音有些低沉道:“开始吧!”
一重楼东阁。
厅内此刻正放着不少雅座,雅座上自然坐着江湖侠客和富商权贵,而江陵此刻正站在台上,与四大姑娘中的知琴姑娘隔帘相对。
丝制的屏帘内,隐约可见一个妙人在里面弹着名为《清风兰》的曲子,琴声优雅,身姿纤美,一曲奏罢,便缓缓从其中走了出来。
江陵微微抬头,不是江湖侠客那种直直盯着的目光,恨不得搂在自己怀里,放在自己心里,也不是富商权贵那种眉目淡扫,却在心底砰砰直跳。怎么说呢,那是一种秉持着读书人特有的风骨,礼貌而不唐突,显得很有礼节。
知琴姑娘很白,略带病态的那种白,年约十六的她,却好似得了重病一般,眉目上总显得有些哀愁。
再加上那副小巧玲珑,娇怜可人的模样,微微拨动那纤纤玉手,便好似可以勾人心魂,真是我见犹怜啊!
“江公子,刚才我弹奏的是《清风兰》这一首曲子,那你就以“兰花”为题,弹奏曲子,只要公子能以一曲兰花让我心满意足,我便亲自为您带路,上二楼拜会知棋姐姐那里!”知琴姑娘轻启唇齿道。
声如莺啼,引人入胜,让人不觉如酥如麻,江陵暗道果然不负这十两银子,这等享受比起以前南唐国的姑娘,也不逞多让啊。
想起南唐国,江陵不觉想起这十年自己游历求学,访问山川名隐,拜会在南唐国第一文艺大家四奶奶的门下的那些往事。
江陵也想起五岁时,老爹拗不过自己执意要弃武从文的决心,只记得临别时,城门楼外,老爹的背影说不出的凄凉,还有那句深入江陵骨髓的告别语“我等你回来”。
江陵晃了晃头,觉得今儿自己特别容易走神,虽然此刻正在与知情姑娘比拼琴艺,但心里却总有着不舒服的意味。
可能,那是思念吧。
游学时候所认识的无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尽可能掌握主动,而不是一味地任人安排,换一种让自己舒服的姿势,而不是时刻被拷问着。”
望着眼前这任谁都要生怜的姑娘,江陵心中自然有了主意。并不理会所谓让自己弹奏一曲兰花曲子的要求,而是轻言慢语道:“知琴姑娘刚才弹奏的是《清风兰》的曲子,乃是根据扬州南京城内,秦淮河岸八大名妓之一的马湘兰所画的《墨兰图》所作,清风吹夜色,空谷开幽兰,正是这首曲子真实的写照。”
“清风徐来,才有空谷幽兰,所以说,这幽兰只为清风而生,晚年的马湘兰所画《墨兰图》,正是处于其苦涩的漫长等待期,所谓男女之间,幽兰对清风的痴情,也不过是明月照沟渠,自作多情罢了。”
“而这首曲子,词风看似优雅,清新脱俗,一听仿若身临人间仙境,描绘了山谷幽兰只为等待有缘人的痴情。但最深处的底色依然是黯淡。”说到有缘人的时候,江陵显然稍微停顿一下,意味深长地看了知琴姑娘一眼。
知琴姑娘本来还在生气江陵打破自己的主场地位,但听到其谈到马湘兰的时候,心中一种知己的状态便表现出来,因为自己一生最崇拜的就是马湘兰。
但知琴姑娘还没来得及反应,却又听到“有缘人”三个字和江陵好似有意无意传达过来的深意,心中不由得突突直跳。知琴知道,那是心事儿被人猜透时候,那种惊慌失措的感觉。
而人,往往会在这种时刻,第一闪念的便是“他怎么会知道”,紧接着便是“谁出卖了我”。可仔细想想,知晓自己故事的没有谁会乱嚼舌头的。
当时私下的人都知道,知琴十二岁的时候,相中了一位少年,两人经常秉烛夜话,相谈甚欢,可好景不长,少年因为一年来经常出入春满楼,致使钱财散尽,家道中落。而知琴自己也是深受名妓马湘兰“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的风骨影响,于是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百两白银全部交给少年,嘱咐其一定要去北相国考取功名,荣成归来。
或许冥冥中故事总有相似之处,马湘兰与官场不得意的书生王稚登的结局终将难为同林鸟,两者并无结成婚姻,一朵幽兰唱尽了马湘兰的落寞和无奈,一盏残灯了却了当年的风流往事。而正值芳华的知琴姑娘,也不免惶恐未来的命运,喜欢《清风兰》的原因,便在于等待有缘人的过程中,宣泄内心对于未来的惶恐。
江陵一直看着知琴姑娘的面容,一丝一毫的表情都没有错过,尤其是察觉知琴姑娘的表情表现得越来越不自然的时候,在江陵眼中,如今的她早已是花容失色。正如一只被鹰抓在爪下的兔子,本就没有逃脱的可能。
江陵不由得拿捏出一副微笑关切的模样,可在知琴姑娘看来,这家伙怎么看都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笑容很假很丑很讨厌。
知琴姑娘的哀怨之气不免缕缕而生,心想:“那个少年没有回来,你这个书生又拿这事来威胁我,果然自古薄情多书生啊!”
江陵趁机朗声问道:“不知知琴姑娘,我说得可对?”
“恩……”宛如嘤咛的声音低低地响起。
江陵和知琴姑娘两人在打着哑谜,旁边那些半瓶子墨水的人显然也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貌似,这知琴姑娘,将要在江陵面前认怂了?
他们不清楚,为何知琴姑娘出题被打断,反而并没有生气,为何江陵三言两语便将知琴姑娘折服成小家儿女的姿态。但天相国男人惯有的思考方式不会变,既然不寻常,那便是猫腻,有猫腻?恩?男的和女的有猫腻?那肯定是奸情了。
不得不说这些不懂文艺的糙老爷们,即便懂得一些学问,也显然并没有一颗细腻的心,他们的想法离事实显然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江陵满意的看着如此场景,心道:“也算没给四奶奶丢脸。她老人家可是南唐国琴棋书画样样通,样样精的存在,玩弄这些东西,好比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要知道那可是艺术界的大师存在,而同龄人之所以尊称其为四姑娘,正是对称琴棋书画这四样巅峰造诣的赞美。”
江陵可不是喜欢屈打成招的勾当,这小妮子吓也吓了,自然轮到收尾了,轮到让其心悦诚服的一招了。这大概就是策论里面,一棒一萝卜的学问吧。
江陵继续道:“空谷幽兰的美好,是其本身就有的幽香魅力,并非说,只有等到了清风才会显得美好!”
“兰花如果仅仅呆在自然中,是会显得宁静清纯。但我们人不同,正值年少,是需要懂得生活的!简单点说,便是不要去刻意逢迎古意,《清风兰》词风看似优雅,清新脱俗,一听仿若人间仙境,但那是不真实的,因为它本身便是参照极其富含悲伤韵味的《墨兰图》所做!”
“我这里有一首曲子,名为:《木兰簪》,是我一位好友所著,词曲清新欢快,写的是:一位戴着木兰簪的贵妇人,陪伴自己的夫君仗剑天下,游历江湖,直至繁华归隐之后,精心所作的一首曲子。
“而且,它还有个寓意:带上木兰簪的女子,定会花好月圆!”
“恩?在哪里呀?江家小少爷能不能给我看一看?”虽然明知道江陵会马上给自己瞧一瞧这首曲子,但知琴姑娘此刻早已被江陵所描绘的那个木兰簪女人的幸福生活所沉迷,心里想着自己也能如此生活,嘴上便不由急切道。
知琴姑娘接过江陵从袖间递来的纸张,小心翼翼的接下,只一看那《木兰簪》的曲子,便有种深深的喜爱,小嘴不由得轻声呵唱起来,一心想要据为己有,舍不得还回去。
江陵不失时机的笑道:“我想,如此蕙质兰心的姑娘,也只有这《木兰簪》的曲子才更为适合你。”
知琴心中“讶”的一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让她一时间便不知道如何回答。但不愧是蕙质兰心,懂人心意,当下微微屈身一谢,莺莺之语响彻在大厅内:“多谢江公子成全,公子大才,小女子甘拜下风,这一重楼第一关,公子圆满过了。”
不仅知琴“讶”了一声,观众里面的许多人也“讶”了一声:这就完了?两人就说了几句虚头巴脑的话,给了一个琴谱,这就甘拜下风了?这江陵小娃也没有弹琴吧?这算是怎么回事啊?
但也有一些人表现出高深莫测,一副了然的模样,诸如纪大海之流。不得不说,这时候才能显露出来一些人真实的才艺水平。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两个成语,果然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