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故事会
从前,有一对结拜兄弟。这天,义弟忽然得了一种怪病,嘴里吐血,鼻孔流血,大便拉血,小便尿血,没过几天,他的脸色就像白纸一样。
义兄知道后,急忙从自家后院挖来一棵草药,给义弟煮汤喝。义弟连喝了几天,血竟奇迹般地止住了。
义弟感到好奇极了,便问:“大哥,这是什么灵丹妙药?”
义兄笑了笑,说:“是我家祖传的一种止血草药。”说着,他把义弟带到自家后院,只见那里长着一片奇花异草,有的开着淡黄色的小花,有的果实累累,红得就像快要流出鲜血来。
“除了止血,它还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跌打损伤呢!”义兄说。
义弟听完,眼珠一转,撒谎道:“大哥,我听说这‘出血病’三年之后还会复发,你能不能给我一棵幼苗带回去栽培,以备将来应急用。”义兄爽快地答应了。
义弟把幼苗带回家栽在院子里,精心侍弄,一年后,那幼苗长得枝繁叶茂。
这天,财主的儿子得了“出血病”,吃了许多药也没用,眼瞅着就活不成了。老财主重金悬赏,谁能治好儿子的病,就赏一百两银子。义弟听说,忙把自家的草药挖出来送给财主。
可是,财主的儿子服用后,不仅不见效,没过多久,竟血尽身亡。财主气急败坏,抓着义弟就去见官。县衙大堂上,义弟招认说是跟义兄学来的。
县官派人去把义兄抓来审问。义兄如实回答:“这草药是我家祖传秘方,专治跌打损伤、止血止痛。我义弟之所以会误治他人,那是因为他对草药一知半解。这种草药要生长三到七年,药力才强,才有疗效。而他那棵只长了一年多,根本就没有药性。”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明白了。
后来,人们给这种草药取名叫“三七”,意思是它须栽培三到七年,药力才最佳。这个药用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三七即田七。
三七自古以来就是公认的一种良药,有着“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的美誉。
《本草纲目新编》记载: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红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三七(常用药用部分)
《玉揪药解》记载:
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本草汇言》记载:
“三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本草求真》记载:
“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医学衷中西录》记载: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如何选择三七,认别其品质?
三七分“春三七”和冬三七”两种,这是以采收季节来区分的,在结籽之前采收的为春三七,结籽以后采收的为冬三七。以春三七的品质为佳,选择个大。体重、色好、光滑、坚实而不空泡者为最好。冬三七绉纹较多,质量次之。
作者:做事不可一知半解,不要耍小心眼。懂则懂,不懂则不懂。做事要做正事,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