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入门,又没有涉及秘法传承,肯定会很相似啊。好像有的门派还不讲入门的方法呢,随随便便就借别人的。听前辈说,佛门有两个门派把《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还有《道德经》列为必修;道门也是,入门的时候必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古月大概是在嘲笑我的动作,所以说话的语气极其奇怪。
我故意挤兑他,学着腔调说:“你说你,才学了点皮毛就开始嘚瑟。最烦你们这些懂了一点然后到处装文艺的。李白非得说太白,甚至还得叫青莲,病更重的还非得喊谪仙。那个李清照也是,纳兰容若也是,还好屈原没啥外号,要不然别人除了跳江还得干不少活儿。经文非得说全称,你不觉得累?像咱这样稍微有点文化的,都知道该讲《说常》、《心经》。”
古月有些不好意思了。其实我明白,他的语文成绩太差,许多文学常识也都不懂,现在有些进步了,就很想让我知道。作为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我的心很累。语文向来是不被人重视的科目,分数很难拉开差距。勤奋和懒惰在试卷上往往也看不出区别。我真不是故意要打击他,只是班上能一起这么随便说话的,也只有他一个人。
“哈哈,被我打击到了?你别太在意,我不是说你。我是说班上除了我的所有同学。话我就撂这儿了,这个学校,除了笑丘、惊梦还有东流他们三个,其他人我根本不放在眼里。层次太低,没有共同语言。我还算读了几本书,唯恐自己出言不逊,贻笑大方。其他的那些人,连半瓶水都没有,成天晃荡!”
古月倒没有真生气,本就是随便说说。可我这一长串话反而使他迷惑了。他嘟囔着:“怎么无缘无故说这些?莫非是你考试没考好?还是有人嘲笑你了?”
我沉默不语,他说的都对,可惜都不全对。我的情绪有些不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想了片刻,还是先把话题转向别处吧。“希望你月考语文能多考些,要不然不就白装了文人?你看你,几句话就露馅儿了。还以为你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借你吉言。也不枉你跟我讲那么多。就是作文还不会写,真要不行了就只有背几篇……”
我笑了笑说道:“说这些就太俗了。而且我可没让你去背什么万能作文什么的,年轻人不要自甘堕落。”
古月嗯了一声,然后说道:“身正不怕影子歪,身正了发力也正,这是基本。身正之后是息正。呼吸虽然微弱,但对射箭而言却有非常大的影响。箭矢射出的一刻,身不能歪,手不能抖,甚至都不能呼吸。但长时间屏息对身心不利,对准头也不利。所以正息要的就是呼吸与射箭合为一体,没有分别就没有干扰。
初期的呼吸很平常没有什么不同。但射箭的次数多了之后,身心会自然跟弓箭产生联系。弓箭也会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有这样的境界,随便怎样呼吸都不会有影响了。
按照前辈所言,长时间习练箭术,呼吸会变得平稳而绵长。表面上看只觉得很细微,其实蕴含着很大的力量。到了这个境界,呼吸就已经变得平稳了。
后面还有一重境界,修成以后人的内外没有隔阂,呼吸也不依赖鼻子,乃至都不用依靠肺。全身所有的孔窍都能呼吸,甚至这时候的呼吸所言的都不是氧气。不过这重境界我还没有触摸到,简直不可想象啊。”
古月做了一个弯弓搭箭的姿势,他的呼吸随着动作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如果不是他故意将那些变化表现出来,我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但不得不说,这些变化有很深刻的意义。思考了很久,我仍然没猜出前辈的用意。这样的变化大概更有利于射箭吧。
“太相似了。”我感叹道。但转念一想,入门不应该这样么?于是便释然了。“我学过不少入门的功夫。所得的妙法各有玄妙,抛开其中的特异,跟你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在姿势上了。一般都强调坐着,可你是站着的。但有人告诉我,行走坐卧并无讲究,只要高兴躺着也行。话虽然简单,可真能那么做的人只怕天下找不出几个。你这法门很奇特,我突然发觉了自己的一些错误。我想抽出大量的不被人打扰的时间来修行,可终究是不行。但你这门功夫可以将修行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古月收起了架子。看得出来他很累,几个动作当然不会让人感觉累,他是全身心投入其中后,元气自然流转,消耗会比平常大很多。“所有的修行都可以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里。你之前学的当然也可以。是不是哪里弄错了?”
我刚想反驳,话却没有说出口。他说的是对的,我没有什么话好说。问题出在哪儿我也不知道,那时候从来没有想太多问题。就像有一个无形的金箍套在我头上,在我还没有下决定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我的想法。
叹了一口气,我无奈地说道:“你是对的,有些道理所有人都懂,但只有少部分人会去思考。修行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前辈的用意我猜到一部分了。正息说的不是呼吸,而是别的东西。最后说的是正心,这应该是关键了吧。”
古月:“是的。三正只有正心有心法口诀。前面两正所求的也是正心,所以这才是关键。修没修成也只能看是否心正。”
我有些疑惑。“心正不正怎么看得出来?总有什么表现吧。你修的法门实在奇怪。里面总给人一种包含儒家思想的感觉。可是儒家没有降龙伏虎的神通啊,流传下来的典籍中也几乎没有提到修行。”
古月挠了挠头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前辈提到过《易经》。”
我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这就是儒门的东西。神通法力只是表象,精神内核才是关键。我本以为各门妙法都已经见识过了,现在又跑出来一个‘儒’。几乎没有听说过儒门弟子成仙了道,原来是被欺骗了。有意无意把别人当成了道士、和尚。《易》是中华文化之滥.觞。诸子百家都是一脉相传,源头一样当然就有共同的修行。这可是个大秘密,大家都心照不宣,可把我瞒得好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