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明白前辈的意思,总觉得他将最应该说的话藏起来了。无奈之下,只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慢慢回答。
“前辈您苦行多年,对世事的体悟肯定比我更深。有神通可以不用,可要是没有神通那就连说用的资格都没有了。而且现在乱象纷纭,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我如果不求神通,别说追求超脱,只怕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总是拖累大家,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至于那几个混混身上的法术,我也不知道该算在谁身上,但总归是罪有应得。这回是运气好,遇上前辈,倘若日后遇上更凶残的贼人我该怎么办?”
我一口气说了好大一通,等感觉气息不畅,一口气喘不过来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刚才的话语实在是很欠思量,对老前辈也实在不够尊重。前辈沉默不语,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气氛很微妙,我的心境也很微妙,想来想去,又硬着头皮说道:“我听说过麒麟这种瑞兽,虽然很强大,却设武力而不用,也从不欺负小动物。我也想学习麒麟的德行,何况我与一般的修行人不同。他们或天资不够,或机缘欠缺,我则是样样不缺。修行无成确实与各派高人有关……”
“早在三十年前,我就不理会这些俗事了。求不得超脱,渡不过苦海,终究是无用。我曾见世事变迁如同沧海桑田,可没有一样是神通法力导致的。人原本就没有法力,何必去追求这虚无缥缈的东西呢?还不如钻研点学问以飨后人。”
前辈话里有话,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训斥。仅仅看最表面的意思,当然也是对的,可给我的感觉却非常奇怪。于是我反问道:“假如真要那样,前辈何苦做那样的苦行?依山傍水,三亩薄田,闲居度日不比苦行安逸?”
前辈微微一笑,说道:“根器不足,悟性不够,万幸没有走上邪路。刚才说的都是不求,不求则无祸患,无烦恼,无劫难。人间多是平凡人,凡俗之人无大功亦无大过。以修行而论,不成仙终为尘土,世上善恶功过到头来都没什么意义。
你既然要‘求’,那就得说说‘求’的道理。普通人没责任,修行人则要承担太多太多。世间的律法管着你,修行的戒律逼着你,重重的劫数等着你……须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踏上这条路就不能后悔,而且在这近乎末法之际,你也没有机会后悔。千难万险,然后有微末修行,这便是求。
你可得想清楚,求还是不求?”
我双手猛抓膝盖,内心又开始挣扎。别说求不求了,我之前已经想过修不修的问题。如果不是贼人逼迫,我肯定会老老实实做一个普通人。可现在,哪里有置身事外的机会。笑丘他们三个生死未卜,柳扶风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连龙女都遇险昏迷,这些难道还不够让我清醒么?
“我求。”简单的两个字快要耗去我浑身的气力,人啊,从来都是身不由己。
前辈抚了抚胡须说道:“这第一问,问的不是你所求,而是你所思。不论今后如何,不论能否有所成就,都不要忘了初衷。”
我还没有从悲愤而压抑的心绪中走出来,因而回答得有些急躁,说是斩钉截铁,其实更多的是愤怒。其实不管和谁说话,都得注意礼貌,这已经是第三次失礼了。我的回答非常简单,也只是两个字。——“一定!”
“求也有快和慢两种,你想求哪一种?”前辈似笑非笑。
我已经渐渐冷静下来了,不像刚才那样被情绪冲昏了头。思考片刻后,我谨慎地问道:“请问前辈,快是怎么样的?慢又是怎么样的?”
“快的话,不求根基,不求超脱。一心追求神通法力,为的就是早日修得神通,修得强大的神通。这种求法无所不用其极,妖、鬼、器物都可依凭,甚至还有契约、仪式的邪术。只要不怕禁忌和劫数,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神通。当然,一心求神通,反而无法求证更高的境界,对寿数也有影响。
慢的话,不求神通强大。根基扎实,行功圆满。等到境界达到之后,再修习神通。这样一来,没有任何祸患,修成神通事半功倍。当然,这还不够慢。还有一种修法跟你的情况相似——先放弃神通。不耗损元神元气,不求任何特异,只顾境界突破。金丹有成,自然身心神气相合;紫婴诞生,诸般神通不求自通。”
我有些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原本就对修行境界不甚了解,前辈这么一说,我完全就不知道如何辨别。而且前辈的话本身就有倾向性,我实在不知道他有什么用意。
“快的话,太快了。慢的话又实在太慢。有没有折中的办法?前辈,您说我的情况和‘放弃神通’的修法相似,其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前辈破烂的衣物无风自动,原本很高深莫测的样子显得非常滑稽。“你现在的情况不就是折中的办法?其中的联系还得你自己去悟,谁也不能多言。”
我无言以对了。前辈的话说得在理,可我实在也听不进去。流传最广的修行之法必然是最经典最实用也最安全的。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秘诀,但事实上境界差异和修行次第都相差无几。简单地讲,各派秘法就像学校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再怎么千变万化,总不可能违背考试大纲。真是惭愧,我就只有这么点见识,三两句又扯回学校里去了。
前辈说的快慢两个办法,肯定都有问题。快的就不说了,连江湖术士都不如。至于慢的,我如果有金丹成就、紫婴境界,那我还用担心什么?我就是庄子笔下的涸辙之鲋,现在就是想要一瓢水救命,哪里还能指望来年的大江大河!
不知道前辈说的快,究竟有多快,求得有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不是非常严重,那我也不妨尝试一下,饮鸩止渴总比立死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