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乡愁,我们愁什么?
在高楼林立与汽车大道的夹缝中,有一个叫王家村的小街:二百米长,六、七米宽的道路,残破不平,泥水溅击。两边是旧墙低矮与破败不堪的简易建筑。与之不相协调的是,这里却是人流拥挤的一派繁华景象:三轮车、摩托车在与行人的脚趾跟进中艰难移动;两边棚架下是一家家小吃和摊点;人们或者手中提着装得鼓鼓的蔬菜或食品塑料袋,急急忙忙往回赶;或者是空着手刚刚进来、东张西望的采购者。你可以看到,有许多进进出出的人是坐车几站路赶来的。
城市建设留下的的城中村,由于房租低廉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务工人员的生活及服务需要则刺激和带动了大量的相关配套商业。这里的蔬菜食品成本价并不比其他地方少,但你想多要一些就很少有人来买。所以,本着多少挣一点也能维持,也能生存的低价经营之道,反倒形成了少见的繁荣。这种朴素的经营心态和价格低廉的商品,还引来了周边住户的目光,形成了现代城市中最后一块特有的“城中村”集市。
城中村集市不同于农村的古会集市。农村古会除了市场以外,还有“会”的意义,即久别重逢时的喜笑喧哗。城中村市场是单纯的买卖,生人多,闲话少。所以人很多而声音不大,显得拥挤却相对安静。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现代冷峻,有着相近的饰面和表情,发音不同却音调亲近。淳朴与包容吸纳了比原住户自己还多了数倍的外来人。它除了造成了城市管理混乱和交通运输拥挤的外在现象,需要多一些心思去研究和管理。还潜藏着默默的忧愁和焦虑: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要的人生打拼经历留在了远方的异乡,留在了城市边沿的城中村。城中村给他们制造了无尽的牵挂:牵挂年迈老人的生活,牵挂年幼孩子的成长。城中村给他们留下了无尽的焦虑:今年的收入能否满足家里的支出,老人孩子的赡养问题,自己的工作婚姻问题,等等。而他们留在家乡的亲人们也正在经历着同样揪心的愁:需要自助式赡养的老人们,单亲家庭或者依靠爷奶照顾的孩子们,他们的乡愁是生命延续与生命成长中的感情缺失的孤单之愁。尽管他们有着种种牵挂与焦虑,但他们的脸上表露的是纯静安闲的木讷,把轮不着的心思放在了一边。等到亲人回家的时候,他们的心中才会立即升腾起一团炽热的感情烈火。直到把这相互思念的心献给久别的亲人,让思乡之情与家乡重新融合,久已冷寂的乡村才会重新活跃在骤然而临的热烈中。然后慢慢平复下来,直到离别再次恢复往日的冷静。
你不能不承认,这也是乡愁,是另外一群人的另一种乡愁,是更为浓烈的、化不开的乡愁。这也是乡愁进行的现在时。
流动人员把这乡愁从家乡带到了城市里来续写,他们不怕贫困和劳苦。贫困和劳苦更能谱写出人生乐章的激越旋律,贫困和劳苦只会增加乡愁的分量和浓度。值得一提的倒是,如果城市化改造运动波及到各地农村,随着物质环境与情感环境的改变,新的农家生活模式与情感经历也将面临新一轮变迁。乡愁的古老话题,或将成为最后的记忆。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同样有着自己的乡愁。曾经,他们在那时那样的住宅环境和人际环境里,大人间的密切交往和情感融合,孩子们的无忧嬉闹和两小无猜,他们的生活与乡下并未本质的差别。突然之间,高楼大厦取代了昔日安宁的街巷里弄,冷漠和猜测成为人际交往的常用防护盾牌;繁重紧张的应试教育挤压了幼小的心灵,甚至让腐朽说教与校园恶劣一起摧残稚嫩纯真。此时此刻,人们能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乡愁,会是什么感受?如果,触动往昔的记忆时,心中荡漾起的景象和滋味夹带着苦涩和复杂,搅动起的情感也难以梳理和述说。这乡愁,他们不仅是“愁”中缺少了快乐,是“幸福”无法换得的那种快乐,而且是有了“愁”却没有了“乡”,成为残缺不全的乡愁。
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是早了三十年来到城里,并且定居下来成为所谓“城里人”。每每听到有人说乡愁的时候,我的心里首先想到的是更为典型的乡愁泛话:“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遍插茱萸少一人”;“黄土高坡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以及闰土、三味书屋等等,那样一种令人依恋、回味和追思的土腥里带着甜与苦的乡愁。
当看到似曾相识的沟坡小路,看到记忆中相像的旧房陈设,或者触动了记忆的文字图像,都会暮然触动那乡愁的记忆开关。咀嚼乡愁,犹如牛的反刍,不由人经常的回顾总结。回忆乡愁,使我们把往昔的情感从新体味和梳理;叨念乡愁,使我们将乡愁的滋味变成激素,来蓄养激发我们的思想和精神。
回味乡愁,就是让我们更加珍惜那发自内心的、不加修饰的真纯情感与环景记忆:奠祭给我留下无尽思念的或真实或抽象的那些亲友们;反思年幼时自己的无知与可笑,给甜美的记忆上留下一道稚拙而丑陋的笔画。当心中升起一缕乡愁时,我也会检讨自己,思考数十年里的长进和收获。期间会滴下默默的泪珠,是梦境,是电影,苦涩的往事却充满着无尽的甜美与留恋。
乡愁是游子对家乡的怀念与愁思,是对生活中酸辣苦甜的记录,是“老大”时候对往昔“少小”思想感情的珍藏与发掘。人格的尊敬与情感的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是纯朴精神生活的基础要素。而纯朴的生活才是最令人向往和最值得珍视的人生。因为淳朴才是灵魂的福地,淳朴才是滋生情感的源头。由于乡愁完全是一种情感心理活动,所以只有纯朴才能制造出思乡之愁。故此,生活应该是没有矫情和虚伪的淳朴,是没有干涉与扭曲的自然,没有忧愁的情感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生命在真理和道德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也才能不断演绎出乡愁的美好故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把思乡捧上了案头;由车票邮票记载对家乡的思念,思乡而不得,余光中有家难归把思乡变成了撕心裂肺的乡愁。随着亲人的逐渐远去,我们的思乡从真实的向往慢慢地变成了抽象的符号记忆。当被那符号触动时,或者要回首寻找那些记忆符号而不得时,怀旧思乡就成为了愁,成为了苦。
乡愁并不一定是“乡”的独有,它是我们在各种人生景况下共同的生活情感经历;乡愁并非只有愁,它其实是对往昔那特有的酸辣苦甜生活情感的思念、回味与总结。由于乡愁又是思乡回忆留下的总结归纳,因而它是记忆里的珍珠,是历久弥香的感情陈酿。它怃慰了我们的依恋,解脱了我们的包袱,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提升了我们的境界。每一次乡愁的唤醒与回顾,都会如同经历一次按摩一样,使自己莫名的获得轻松愉快,滋长一股新的力量。此时,我们又会觉得自己好像变得年轻起来,重新积聚了生命能量,跃跃欲试,再想去拼搏一次。把这乡愁的感受与总结说出来,说给我们心爱的人,说给我们知己的人,说给我们寄托希望的人,对于我们几近干枯的心灵会是多么大的一种幸福和安慰!
然而,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取向好似注定了一个历史趋势。如同眼下的乡下人集体外出,如同城里人面对的高楼大厦。我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以及感情历程都无法逆转的改变了。更何况,商业意识对社会的腐蚀,令人们在难以提防的演变中加速度地变质。
如果告诉你,在过去的记忆中,还会不时流动着莫名的是非闲言甚至打骂斗殴,或者总能见到脸面上变化着费解的阴晴圆缺,人们的心灵被隔膜与提防切断,脸上难得的笑不再是自然和真诚的。你当时的心难免会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你可能会产生想要离开这里的想法。哪怕这里是家乡,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这时候想起家乡,心不再只是单纯的美好与向往,还有忧怯,还有迟疑。全然没有了往昔文字里单纯的炽热、甜美的纯真之情。
当“乡愁”的概念慢慢变得冷漠无趣,乡愁仅仅是生命曾经的一段没有亲近感的记忆。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乡愁,如何纪念乡愁?对于那夹杂着心灵噪音的过去,总会有不堪回首之感。待到愁思无着时,只好“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每当乡愁欲来或者萦绕于心时,只好就此打住,令思乡之愁郁积于心。
制造了这样的乡愁,除了生活环境的变化之外,是否也由于我们的管理变得过度简单?因为简单的社会考虑无法应对复杂的生活需要;或者是否由于我们变得过度复杂起来?因为复杂圆滑的心理导致了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心思与矫情。回想以往如果唯恐避之不及,乡愁再也不会如流水般自然的演绎持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成了书本里的一个遥远的记载,却永远没有了“笑”的亲切与感人。
如果,乡愁中增加了一丝心灵刺伤和不堪回首,我们还怎么续写乡愁的梦?如果,总想把记忆中的珍藏说给心爱的人,却面临不解和漠然,你还有什么心情?从此,心灵的孤单会伴随着人际的隔膜日益积淀而凝固,那些记忆积攒最终不可避免的成为难以消化的僵硬的黑色硬块,与这干枯的肉体一起化去。
终于,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听到关于乡愁记忆与纪念乡愁的话题。值得点一个赞!这使我感到了欣慰。但是,区区城市街巷,如何容得下各种乡的符号记录?即使有,那也只是我们这两代人的乡愁符号。以后新环境里生活的人,还用得着这些符号吗?那时,这些乡愁符号会变成记忆中的历史。只是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乡愁,可能就会变成了“城愁”而永远伴随于城市的喧嚣之中。此时,历史的遗存就会失去情感的外衣,留下的是****的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