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带队的是43团的副团长陈志,除了负责勤务保障的战士,抢险救灾的部队大约有一个营。二连连长高城、指导员苏克因为要负责驻地的灾后重建,就都没有过来,所以,先头部队仍旧由赵国春指挥。
陈志跟赵国春寒暄了一番,说:“时间紧急,兄弟们虽然辛苦,但救援工作不能停,你们的任务也不变。”
“我们的任务?”赵国春一愣:“陈团长,我这儿到现在电话都不通,派去团里报信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陈志满脸的疑问:“是有个战士到团部报信的……怎么,那个战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赵国春肯定的回答道:“没有,我们一直在等他。”
“不好”,陈志心里暗暗叫苦,而后马上对赵国春命令道:“赶快派几个人去找他,有情况第一时间跟我报告!”赵国春刚想走,就又被陈志叫止了:“国春先别走,正好先把任务给你交代下。一会你也要注意,找人不能影响这边的救援工作!”
赵国春领好任务出去,迅速安排了三班长高贺带着两名战士,沿着往返驻地的方向进行搜寻。
高贺也已经入伍五年了,比赵国春到部队的时间稍晚了一些,但也算得上一个老兵了。素日里,高贺和赵国春的关系相处得不错,以前赵国春代理司务长时仓库被盗的经历,也曾让高贺唏嘘不已。而在这次任务前,高贺还与赵国春谈过,等到明年,要是还没有转志愿兵或者提干的机会,他就要复员回家了。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次任务真的成了他的最后一次任务,以英雄的壮丽完美收官。
高贺沿着进城的原路一路下去,并没有搜寻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但就在他们三人返回城区方向的路程中,高贺发现有一个岔路口,左右两条道路长得很像,但往城区应该是走左边这条路。
“要是这个战士对这里不熟悉,会不会沿着右边这条路走下去?”高贺在心里盘算,也想着要一探究竟,于是决定和两名战士一起查一查右边这条路。
这条路还没有抢通,往里走了没有多久就变得很难走了。车子没办法再开,高贺索性下了车,到外面看看。没想到这时候,旁边突然冲出来一个披头散发的中年妇女,哭喊着拼尽了力气捶打着高贺。车上两名战士见状,迅速下车想把这位妇女拉开。
“你们还我儿子!”这位妇女哭闹得更凶了,“他爸刚被地震砸死了,留下我们娘俩,没想到我儿子却让你们给撞死了啊……”
高贺仔细一听,心里好像明白了。他慢慢安抚这个妇女尽量平静一些:“大姐,您仔细看看,我们没有撞过您儿子啊?!您有什么事慢慢说,我们能帮忙的一定帮忙!”
过了很久,也许是这个妇女哭闹得有点累了,她终于暂时停了下来,一点点地把事情讲了一遍。原来,这个妇女叫宋红,昨天傍晚,一个穿军装的开车路过这里,因为车速太快加上视线不好,不小心撞到了宋红5岁大的儿子,一天之间丈夫和孩子先后离她而去。
逃兵!高贺暗暗骂道。根据宋红的描述,高贺基本可以确定,当时开车的很可能就是昨天往返于团部和凤城、而后失踪的那个战士。不,在高贺眼里,这个人已经不配再叫做战士了。在感到伤心和遗憾的同时,高贺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把宋红带到了凤城军分区。在他看来,哪怕是在这段时间能够给她一些特殊照顾,也算是尽点自己的心意吧!
赵国春接到高贺关于这件事的报告后,也是无可奈何的。也就是在这一天,赵国春得知了父亲和妻子平安的消息,这总算让他稍微放心了些。
很多事情都是接二连三发生的。这件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在震后第四天,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这天中午,赵国春带着战士们正在清理一处尚未完全倒塌的楼房,突然遭遇了5.6级的余震!赵国春迅速命令战士和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但有一名群众反应慢了,可能因为劳累过度,竟一下摔倒在危险区!
高贺手疾眼快,迅速冲了上去,想把这名群众带回到安全地带。
赵国春看到高贺冲过去马上大喊了一声:“小心!”还没等来得及说出后面的话,那栋楼房原未倒塌的一半也塌了下来,正好压在高贺和那个群众的身上,废墟上只露出来高贺的一只手,鲜血染红了一大片。
赵国春不忍直视,他见其他战士还想过去,强忍悲痛把大家拦了下来,让大家再等一下。等余震一过,赵国春和战士们赶紧冲到废墟上,七手八脚扒开压在高贺和群众身上的碎石瓦砾。从高贺牺牲的姿势可以想象得出,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不忘往前推了这个群众一把,但倒塌的楼房还是压在了他们的身上,两个人都被无情的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在当时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这种余震是无法预料的。一直到2012年的夏天,凤城境内还在发生着4.8级的余震。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抢险救灾工具,赵国春所带领的这三个排战士也没有震后救灾经验,在此次事情发生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过该如何应对余震。
高贺牺牲了,他是43团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唯一一个英勇殉职的战士。对赵国春来说,他为高贺的离去感到悲伤,但更为有这种兵而感到自豪。但是,对他而言,高贺牺牲这件事和战士撞人后失踪,同样都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甚至对他进行攻击。
毕竟,副连长的空缺只有这一个,凡是符合条件的人都想争一把。其中不乏有些人使出一些极端的手段。凤城的救援远没有结束,43团里已经出现了对赵国春的非议,说他带队到凤城抢险救灾的过程中,管理混乱,既给部队形象抹黑,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牺牲,甚至有人因此提出要对赵国春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好在赵国春是团长、政委双双看重的,这次临危受命更是两位团首长的意见,所以,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说法,团长、政委又一次力排众议,坚持把赵国春留在了凤城,让他为凤城重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