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10700000032

第32章 亦真亦幻之鼎

第32章亦真亦幻之鼎

子鹫心里想着伍桓,怎么也睡不着,独自坐在榻上,吹着那支牛骨制成的笛子,笛声透着几许古朴、悠远、苍凉。

到了下半夜,伍桓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子鹫放下笛子,笑问:“怎么,美人救回来啦?”

伍桓没理他,一屁股坐下来,喘着粗气、发楞。

子鹫端来食物:“饿了吧,吃饭。”

伍桓抓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子鹫用木勺给他舀上一碗酒,问:“见到文素了吗?”

伍桓端起碗喝了一大口,说:“见到了。秦王不肯放她回来,必须要拿宝鼎前去交换。”

“我早就料到了,秦王怎么会轻易放她回来。”接着,子鹫把刚才人们讨论的话题说给他听,他说:“我们现在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前后受阻,你说该怎么办?”

伍桓在路上已经想好了对策,他问:“子鹫,依你之见,豫州之鼎究竟是不是藏在安陵?”

“那谁知道,你说呢?”

“依我看,肯定就在安陵,只不过我们都不知道罢了。”

“藏在安陵,藏在哪里?”

“这正是我想知道的。”伍桓吩咐子鹫,明天晚上,把安陵所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凡是不糊涂的,全部请到宗祠开会,他要从他们那里发现豫州鼎的线索。

第二天上午,伍桓去了胖姨家里,把昨晚许地之行的情况告诉了一家人。并向他们许下诺言,十日之后,文素定可回家。文素的父母、姨父以及一家人都很高兴,唯独胖姨很不满。因为文素一回来,她这个皇亲国戚就当不成了。

到了晚上,安陵所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被请到了宗祠内。子鹫手提大斧,甘齐、灵美等十几个青年男女携带刀剑戈矛,在宗祠门外守卫,以防止间谍混入。大殿之上,伍桓发表讲话。他分析了当前严峻形势,请老人们提供豫州鼎的线索。

在此之前,老人们从来就没听说过本地还藏有什么豫州鼎。现在,秦王问鼎安陵,他们都如梦方醒,而且都确信了。

他们为什么相信呢?

首先,一位名叫钟明的安陵君府的老家臣提供了重要线索,他回忆起:魏安釐王二十年的一个冬季的黎明,他正好经过汶河之滨一个叫丹岗的地方,亲眼看见,一群外乡人坐在地上休息。他们满身污泥,都携带着镢头、铁锨、绳索、竹杠等工具,两头牛拴在一旁。安陵君与唐雎正在给这些人派发金子。人们得金后,赶着牛离去。现在看来,当时他们很可能在埋藏豫州鼎。

老人们回想起:在那之前,每到汛期,汶河便洪水泛滥。从那以后,我们这儿就再没有洪灾。这说明,是神鼎镇住了河妖。另外,安釐王二十二年,魏国大旱,遍野赤地。偏偏我们这连下几天大雨,保住了庄稼。现在看来,肯定是神鼎在护佑安陵。还有,魏安釐王二十四年闹蝗灾,韩魏两国不少地方都颗粒无收,可我们这儿却没事,这难道不是先祖的神灵在保佑吗?因此,大多数老人认为,豫州鼎是安陵人的先祖大禹王所铸造,它是神器,镇在此地,就能够驱邪避凶,大禹王的神灵能护佑我们平安。

另外,还有人举例:当年秦国大将赢摎灭周迁鼎入秦,没多久便发毒疮而死,相信这是大禹王神灵对他的惩罚。

这一切充分证明,豫州鼎就在安陵。而且,老人们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尽管秦国大兵压境,但有豫州鼎镇于此地,大禹王的神灵能护佑我们平安无事。该干嘛干嘛,根本就别把这事放在心上。

这个观点占了主导地位。

一位名叫安确的白胡子老人站了出来,首先对钟明老人的讲述提出质疑。他说:据我所知,那年冬季,安陵君与唐雎从楚国归来,带回楚王赠送的厚礼,其中不乏许多贵重之物。你没有亲眼见到豫州鼎,怎么就能断定他们是藏鼎呢?也许在做别的事。所以,那个鼎是否就在本地,还是个疑问。接着,安确反驳大家的观点:

“我请问各位,如果九鼎真有那么灵验,夏桀乃是大禹王的直系后裔,为何会被汤所亡呢?大禹王为何不保佑他?还有,商得九鼎传至纣,为什么也会亡?周室也曾拥有它八百余年,不是也灭亡了吗?如今秦国虽然缺失一鼎,可照样灭韩亡魏,破赵举燕,蚕食诸侯。可见,天下兴亡,世事更替,都是人之所为,一两件器物能起什么作用呢?在我看来,什么神灵一说,全都是无稽之谈。你们千万别存此妄想,一旦秦兵造访,后悔也来不及了。”

此话一出,立即招来一片嘘声,纷纷斥责他老迈昏庸。

伍桓全力支持这个观点,他说:“就算豫州鼎有灵,可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啊,万一秦兵要血洗安陵,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呀。”

老人们纷纷摇头,懒得再跟他磨嘴皮,起身先后离去,只剩下包括安确老人在内的几个人,还在小声议论着什么。伍桓问道:“各位长辈,你们没走,莫非有什么高见吗?”

“我们没什么高见,”安确说:“我们只是在想,那个豫州鼎难道真的在安陵吗?也许确是讹传。试想一下,如果它在安陵以外的地方发现了,那会如何呢?那样,秦王就会认为错怪我们了,还有什么理由加害呢?”

安确老人的话,与文素所说不谋而合。伍桓不禁大喜,当场就给跪下了,咚咚咚连磕了三个响头。

同类推荐
  • 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

    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

    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民族国家的形成、葡萄牙帝国的兴起、西班牙帝国的兴起、帝国兴起的奥秘、帝国面临挑战、帝国的衰落及失去帝国风光后的历程。
  • 后汉志

    后汉志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受汉禅,登基称帝,建立大魏王朝。次年,汉室苗裔刘备,不忍大汉王朝就此灭亡,遂于川蜀登基,继承汉统,史称后汉。后汉章武元年秋八月,后汉昭烈帝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和争夺荆州,举兵东征孙权……
  • 可汗之鹰

    可汗之鹰

    擅长特种作战技能的特种兵,与学富五车的教授,初谙世事的女研究生,机缘巧合穿越到800年前的蒙古草原,意外得到成吉思汗的垂青。他们铭记彼此誓言,克服层层艰难险阻,苦苦寻觅,追寻彼此的信息,千方百计想再次相聚。谁知,造化弄人,相聚,竟成了一生的梦想。亲情、爱情、友情,国仇、族仇、家恨,交织在一起,演绎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也引发了一场影响千年的横跨欧亚的远征……
  • 那朝

    那朝

    一个原本在三流大学混吃等死的毁容学生,因为一场手术事故莫名其妙来到了...这是什么朝代?不知道?那就叫那个朝代吧...一心想回家,但可能吗?在陌生的朝代同样混吃等死梦中回家,还是...自己建造一个家?看男主在新世界的生活、奋斗、争夺。“不忘初心,不忘本心。”
  • 异世之为人师表

    异世之为人师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楚三世皇帝项政曰:“陈父(对陈匀的尊称)虽为吾师,但寡人亦曰:朕从未见过如此厚颜之人。”
热门推荐
  • 路过眼角的泪

    路过眼角的泪

    鱼的记忆只有7秒…樱花开放到凋谢只有7天…左心房的痛,右心房的爱…
  • 大神夫妇的虐渣之旅

    大神夫妇的虐渣之旅

    她是游戏里最无耻的全系法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是游戏里最耀眼的大神指挥,团战野怪算无遗策。小弟:“老大,你确定要她加入我们公会?会带坏我们公会风气的!”大神:“夫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本公会的行为准则。以无耻为荣,以高尚为耻。虐渣为主,剥削为辅。”
  • 豪门掳爱,强压傲骨妻

    豪门掳爱,强压傲骨妻

    每一夜他欺上身,都是振振有词:“慕云嫣你欠了我五年,好好还——”可是还了一夜他却说,这一夜是属于当下的,那五年明天开始还——慕云嫣只觉眼前一黑:“这是要还到什么时候啊——”他悄然地咬住她耳垂:“没事这辈子还不完,我们下辈子继续——”斗室持续升温………………此文先虐后宠,主线1vs1,安安初来乍到,求包养啊。。。
  • 给次机会狠狠爱

    给次机会狠狠爱

    婚姻用心经营不一定会百攻不破,而小三的出现自然会不攻自破。人如果可以活八十岁,那么二十岁结婚剩下的六十年你能不能坚持着和那个人生活下去。厌倦厌烦讨厌一切的贬义词也会随着你们在一起的时间而增加最后你们也许会离婚可是给个机会你们依然可以在一起狠狠的爱幸福的生活下去
  • 炮台东外

    炮台东外

    感谢您的关注,可先读*号章节,再通读全书。
  • 如烟之岚

    如烟之岚

    (本书大量采用了影视中镜头切换的写作手法,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直至在高/潮处交汇在一起,撞击处感人至深的火花)打碎的杯子,第二天会重又完整的摆放在餐桌上;虽远行千里,第二天睁开眼会重又躺在家中床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天会重又再次一模一样的发生;死去的人们,第二天会再次复生。然后,在这一天的某一时刻,再次死去….一天只有23小时59分59秒,当最后一刻来临,一切重又回到一天开始。没有昨天,没有明天,世界只在一天内轮回,一切只在一天里周而复始。如烟之岚,是部小说。一个少年,因为偶然的必然,被命运或叫宿命的一种东西牵引着,演绎出波澜壮阔的逼仄生活。当铃声响起时,他醒了......
  • 寒烈风云录

    寒烈风云录

    天地为我独萧然,一路远航又扬帆。翻天覆地前无阻,杀此金行一片寒。智为剑,无愧于心随我愿:手为刀,屠尽奸恶还青天!
  • 杀手真谛

    杀手真谛

    皇帝和刺客。他们是仇人,是好友。命运的棋局,互相对弈着。到底是手握天下的皇帝获胜。还是,逍遥自在的刺客更加洒脱的丢下胜局离开。
  • 剑出昆山

    剑出昆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江湖,小说中只有意境,写法带虚。画面全靠脑补,只写意不写实。这是属于大家的江湖、属于大家的玄幻小说。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