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农历十一月中旬了,在七姓陇,这个时候都会买一些鱼啊、山上的野物啊什么的腌起来,腌个一个星期再拿出来熏(因为到现在附近的人烧饭大多数都市用材火,把腌好的食物放在烟冲那里挂起来,水蒸气什么的都可以熏,腊肉就是这样熏出来的),所以七姓陇水库已经有十来年没有清底了,再不清理的话,不利于小鱼的成长。
清底使用的渔网就比较讲究了,有拦网、挂网、铅坠网,不同的型号网不同大小的鱼,这次七姓陇决定对5斤以上的鱼进行清底,对于5斤以下的鱼就没关系了,可以从渔网的网洞里穿过,所以使用的是清一色的七号网。
由于水库面积太大,总共下了十三道拦网,下了七十条铅坠网和三十条挂网,然后在水库中间再建一个网箱,把网住的鱼放到网箱储存。拦网是不能网鱼的,它只是起来拦截的作用,真正网鱼的网是铅坠网和挂网。七号铅坠网是可以网住鲶鱼以外的鱼,像蛇一样的鲶鱼,铅坠网是网不住的,只能用挂网才能网住,但是挂网的线比较容易断,所以经过改良后只对鲶鱼,非常大的蟒蛇、水蛇等起作用。
清底的当天早上还是要祭祖的,这次祭的是龙王。仪式也非常的复杂,祭祖完毕后,由小翔驾驶赶渔船进行前期赶鱼(赶鱼就是把锣鼓、木棒等放在船头,船开动的时候,锣鼓手就开始敲敲打打,水里的鱼听到声音后会到处跑),赶鱼有二个意思,一是尽量把鱼赶分散,如果鱼在一堆的话,集体被网住渔网会受不了,二是把鱼赶累了之后,被网住就没有太多的力气挣扎了。赶完鱼后下拦网,然后再下其它的网。
附近的鱼贩子听说七姓陇水库清底,立刻闻风而动,这个机会可不多,七姓陇水库里的鱼是出了名的好吃,就像某些奢侈品一样,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得到的,结果还在赶鱼的时候,那些鱼贩子就来到了村大队部,足足有三十来人。直接把大队部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挥舞着钞票要买鱼的。
村里的头头们全部都上船了,根本没人来接待他们。实在没办法,朱老出面跟那些鱼贩子解释了几句,你们现在来的不是时候,一是村里的头头们全部上船了,没人能跟他们谈,二是现在渔网才刚刚撒下去,起网起码还要七八个小时,所以朱老劝这些鱼贩子先回去,过几个小时再来就有鱼买了。鱼贩子一听村里的头头们都在船上,也不回家了,直接跑到水库边上,见到人就递烟,拉着人就聊天,一副孙子的表现,直接把七姓陇的老百姓给搞蒙了,这是什么情况啊?这些鱼贩子平时都是眼高于顶的,今天怎么一个个都变成孙子了?
有几个稍微见过世面的人对鱼贩子说,你们要想买鱼的话,可要准备好钱,这雨可不便宜,连大棚蔬菜都卖十元一斤,而且还要自己上门拉,这鱼比蔬菜肯定只高不低。二是买鱼的话就去找周氏族长,他是负责七姓陇所有的销售事项的,但是定价的话肯定还是要找小翔的。这位大哥,请问小翔是谁啊?为什么是他定价格?
小翔是谁你都不知道啊?小翔是我们七姓陇的大队长,是经过江九市汪市长亲自任命的!你们的大队长不是高氏族长高芳保吗?那是很久以前的大队长了,我们现在的大队长是小翔,也就是高氏族长的儿子,是他带领我们七姓陇修路,种菜,又大搞开发的。哦、原来是这样,那些鱼贩子一副明白了的意思,谢谢啊大哥!说着又递了根烟过去。
他们鱼贩子跟岸边的村民聊天也过去了好几个小时,这时水库中间的指挥船上发出了收网的信号,这时站在岸边的村民也很是激动,这第一网是打鱼最多的一次,第二第三次就一次次地少下去,最多下五次网就结束这次清底。听到指挥船上发出的收网信号,所有的船只便动了起来,一条条渔网开始往上拉,一般第一次收网,鱼特别多,又十多年没清底,所以是六条船负责一条渔网的,否则根本拉不动。一条船上站着五名年轻力壮的大小伙,有的是力气。第一条网刚拉了三米远的时候,船就向一边倾斜的太厉害,如果再继续的话,就有翻船的危险,证明网上的鱼特别多,只能向指挥船发出信号,指挥船是条快艇,看见信号赶过来一了解,发现是网上鱼太多,一条网六条船根本拉不起来,指挥船只得向其它船只发出信号,七姓陇总共有30条木船,看样子30条木船只能分成二组,否则渔网根本起不来。整整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才拉起来第一条渔网,总共收获836条鱼,估计总重量起码一万斤以上,满载而归的渔船立刻被鱼贩子围了起来,最后第一条网的鱼被鱼贩子以15元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走,总共一万二千三百斤。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辛苦,总共下了五次网,收了五次网,一收网,鱼就被鱼贩子全部买走,似乎是你打多少鱼他们就能收多少鱼的架势。总共卖了整整三十五万斤鱼,收获525万元,剩下的还有一些,就不准备卖了,马上就快要过年了,最后的一网鱼就留给七姓陇所有的村民给分了。估计也有好几千斤,人均可以分到好几斤,还有一些各省的领导也准备送一些过去,毕竟这次七姓陇开发,他们也帮了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