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有动力写下去了,大家给点支持啊。
看到四姨太的状态还算不错,秦浩也就放心了,无论刚回来的时候,四姨太是真的因为思念过度,还是装出来的,看上去还真是有点蓬头垢面。而如今,四姨太的头发梳得水溜光滑,在后面隆起了一个高高的发髻,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缺少了些首饰,还有四姨太身边也应该有个使唤的丫头才行啊。
“翠屏,你去把杨总管找过来。”秦浩吩咐道。“好嘞,我这就去。”翠屏噔噔噔地找杨总管去了。不一会儿杨总管来到了秦浩面前,问道:“三少爷,你叫小的来什么事?”“杨总管,我问你,家里的大小事情是不是都是你安排?”秦浩这是在“诱敌深入”。“可以这么说,你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是不是做衣服的事儿?我听他们说不说已经安排了吗?裁缝师傅马上就过来给你量。”“哦,你不说我倒忘了,那让他们下午过来吧?我说的不是这个事,我想问问你安排丫鬟是不是你这儿管?”“这个?是三少爷嫌身边的丫鬟少吗?我本来就说再给你安排一个的,你不肯,现在想通了?”杨总管恭着手说。看来这个杨总管还很好说话,主要是自己回来以后在有些事情山的表现够强硬,所以奴才见了主子当然是毕恭毕敬的。“倒不是我需要丫鬟,再者说我这还不是为了减轻府里的负担吗?算了,你就当我还需要一个丫鬟吧,再派个丫鬟过来。”
“到底需不需要丫鬟?你都把我绕糊涂了,不知道你此话怎讲?”杨总管确实被绕得有点晕。“这么跟你说吧,我娘,也就是四姨太,需要个丫鬟,你能不能给她派个过去?”秦浩直截了当地说道。“三少爷,这个恐怕不妥。”杨总管为难地说道。“这有什么不妥?你倒是说说。”“这是府里的规矩,四姨太那边一直没有丫鬟专门照顾她,也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从别的地方临时派的丫头过来送一下。”“规矩不是人定的吗?再说了,你就跟他们说我这边还需要一个丫头不就行了吗?”秦浩不依不饶地问道。
“规矩是人定的不错,现在家里管事的没人给我发话,我也不敢轻举妄动哪,哪个房里添丫头,时间长了还能不知道?不可能,你能瞒得了多久?所以不是我不愿意,是我没这个权利,还请三少爷多多谅解。”杨总管说。“算了算了,我也不为难你了,白费了这么多口舌,你先下去吧?对了,把府里的裁缝师傅给我叫来,给我把尺寸量了。”秦浩也懒得跟他啰嗦了,于是示意他赶快退下。既然说了没什么用,就不必再说了,他还要抓紧这一天时间干好些事呢。“好的,这个一句话的事情,我马上去办。”杨总管形色匆匆地走了。
这个事情只有日后慢慢再争取了,秦浩暗自想着。就在这时候,府里的裁缝来了,真正做到了上门服务。“三少爷,小的来给您量尺寸来了,还请小爷配合一下。“哦,好的,速度还很快吗?这么一会儿就到了?”被人伺候的感觉真好,这些裁缝师傅都是挑选的来的,手艺自然是没说的,量得既认真仔细又精准,绝对不会让你嫌烦,相反会让你感觉很舒服。既然上午就量完了尺寸,那下午就可以好好出去玩一趟了。但这会儿还早,于是踱步来到了自己的房内,“翠屏。”秦浩又扯开了嗓子叫上了。“少爷,什么事?”翠屏碎步赶紧来到秦浩面前。“明天我就要去家里的学堂了,说实话你小爷我现在还不太想去,我是不是得了假期综合症了?”“什么综合症?”翠屏疑惑不解地问道。可不是假期综合症吗?自己穿越过来这么多天了,可不就像是放了好几天假吗?自己好像很害怕去学堂。“算了,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我的意思是,我有点怕去学堂上学了。”
翠屏忽然咯咯地笑了起来:“三少爷,我还以为你说什么呢?你以前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你的功课一直就不太好,你不想去学堂不是很正常的吗?”说完笑得更厉害了。“行了,不许笑,有对主子这么幸灾乐祸的丫鬟吗?我这么不高兴,你还很开心是不是?”秦浩拿出了做主子的威严说道。话说自己的前任的功课这么差,平时又不吭不哈,自己又是庶出,难怪这么不受待见,自己受到大少爷这么奚落呢?“好的,翠屏不笑了,我先帮你把笔墨纸砚,还有你进学堂要读的书准备好吧?或者你先温习温习。”翠屏还是个善解人意的丫头。
“为什么你们丫鬟就不用学习呢?不学习多好。”秦浩不由得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这让他想起了他小时候,上初中的时候。小的时候在农村中学上初中,其实自从小学毕业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初中会很苦,记得他们村上的一位学姐,也就是比他高几届的一个女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自己起来做早饭,吃完早饭去上学。她每天看时间的方法很特别,由于她睡的房间有天窗。所谓的天窗大概是因为房间的窗户比较小,为了便于采光,就在房顶上留一小块地方,别的地方都盖上瓦,这一小块地方就装上玻璃,这样一来房间就亮多了。于是她基本上已经形成生物钟了,每天睁开眼睛,大概看到启明星到什么位置了,起来做早饭,再收拾去上学,时间都不会错。在秦浩上小学的时候,这位学姐就上初中了,耳濡目染,再加上也经常听她说初中抓得有多紧,他就知道初中就意味着题海战术时代的来临了。
相对来说,小学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当时他们这一届不少学生都很优秀,而且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灵活,再加上没什么压力,所以还是很轻松的。当然这跟小学的内容简单也有很大关系,学校有好几个老教师,对小学的教学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如鱼得水。当时的老师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而他们自身的水平有函授的,高中的,甚至还有初中的不等。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有的老教师小学数学教得非常好,那时候经常有附加题,班上成绩好一点的都能拿到分,因为老师讲了好几种解法,但是拿道初中稍微难一点的题目给他做,这位老师有时候都不会。其实当时初中本来跟小学也在一块儿的,后来批了块地皮,就重新盖了校舍,于是水平稍微高一点的老师就去了初中部。如此说来,其实初中老师的水平也不比小学老师高多少。
所以初中的教学对于其中的一些老师来说,就显得比较难,于是题海战术就成了他们手中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