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
满天佛光在天空中如水般荡漾,偶尔荡起几多波浪,便如天上繁星明灭,月亮穿梭其间,白如玉轮,将一片皎洁撒向世间。
其月何时初照人,又是何人初见月?
没人知道。
……
老王中年模样,身躯很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脾气不大,也落下了个老实商人的名声。
他一路从附近的众生寺回来,直到他走到屋门外时,才立定脚步。
地上的土有些松软,他看着自己深陷到泥土中的鞋,嘟囔道:
“今天没下雨啊。”
想着,他看着紧闭的店门,推门走了进去。
一阵苦涩的潮味冲进其鼻腔之中。
屋内一片狼藉。
所有的东西都煙灭为粉末,整个室内空荡荡的,锦衣躺在地上,生死不知。
来了贼人不成?
老王大惊失色,连忙迈步进了屋子,却未料想那土地十分松软,一脚踩了进去,他整个人都扑在地上,
“噗。”
老王连忙抬起头想要站起来,却未能竞功,只能勉强抬起头吐一口泥。
泥土太过松软,他肥胖身躯却挣扎便越深陷,不消几时,竟将半个身子都陷了下去。
“锦衣,锦衣!”
老王顾不得自家处境,只急忙唤着锦衣的名字。
那躺着的少年,竟被贼人害了吗?
是何等恶人,竟来害一个少年?
那自小被他养大的少年,被他当作儿子来养的少年,竟是死掉了吗?
千情万感,终究化为口中的生生唤。
“锦衣!锦衣!”
泥土越发下陷,终究掩没他的胸口,老王这才发现自家危险境地,恢复些理智,连忙拿出手臂,自发髻之间摘出一条木簪,双手用力一折。
淡淡佛光从其上一散而出,老王带着万分期盼,不断摇着那根断木簪。
那是他费了百般力气,日日朝佛,才从众生寺一位高僧手中得来,若遇紧急情况,便折断手中木簪,高僧自会赶来解救。
若依高僧品行,自己与其交往情深,想必不消片刻,便会来到。
老王心中祈祷道。
……
众生寺。
自老王馒头店往西十几里,便是那统管这方圆千里之地的众生寺。
寺内僧人皆修众生佛法,高僧云集,平日讲经授课,互相交流,实乃一处佛家圣地。
今日住持开坛讲座,老王前往便是因其与一位寺内高徒有些交情,便可稍违寺规,将其带进去一同听讲。
本来老王是要多待些时候的,谁料听到半途,那高徒竟一脸醉相,跌跌撞撞的走回禅房,似乎有所悟。
老王也不好多做打搅,只得告辞一声便往回走。
高徒依然盘膝坐在蒲团,毫无反应。
此刻,他一身佛光缓缓绽放,竟引漫天佛光入体,如同灯笼般将整间禅房照亮。
禅房内摆设简单,只有一件蒲团,一木桌。
木桌上有个盒子,盒子上插着三根木簪。
此刻,其中一根木簪竟开始疯狂颤抖,一声尖啸轰鸣而出。
“呜!”
那高徒脸上顿时现出一阵痛苦神色,身上光芒猛然降低。
悟道最忌突然打扰,尤其其现在正处于悟道关键时刻。
轻则重伤,前功尽弃,重则佛性大退,当场殒命。
他脸上现出一阵犹豫神色,仿佛正在挣扎一般,渐渐清醒。
佛光愈减。
“阿弥陀佛!”
一声佛谒自窗外幽幽传来,同时一阵柔和的光芒包裹住了那根木簪,任其无端轰鸣,却再散不出一丝声响。
窗外,一位穿着大黄住持袍服的老僧不知何时出现,面有急色,正是其师傅。
既无声响,徒儿身上佛光缓缓透出,住持看着其虽然已入玄妙境地,脸上却依然挂着一丝焦虑,轻声道:
“徒儿,为师去罢。”
高徒脸上焦虑顿时消失无影无踪。
……
佛光如水,淡淡倾泻。
老王看着少年的脸,想起了些以前的旧事。
从捡到其时的呀呀作语,再到少不经事,故事是一件比一件清晰。
那位高僧想必很快就到了,那么过几日,是该给锦衣说个亲事了,自己也好抱一抱孙儿。
泥土逐渐湮没他的脖颈,只剩一个脖子还露在外面,
“锦衣,你还没叫我一声父亲呢。”
老王说了这世间最后一句话。
他的眼睛温柔的望着躺在那里的少年,仿佛想将少年的身形印在自己眼中。
高僧怎么没来呢?
我要死了吗?
泥土缓缓将他的头吞了进去,须臾传出几声浓重的鼻息,再然后,鼻息淡了,终是没了声响。
佛光依然淡淡普照。
……
过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
小屋外黄光一闪,一袭佛衣骤然而来,仿佛瞬移般,出现在老王馒头铺之前。
正是众生寺住持,高徒的师傅,佛号三日。
三日和尚满面肃穆,上有一抹疲色,他不知求助于徒儿之人是谁,便将这方圆数里之地走了个遍,若非其已领悟身如意神通,想必再多十倍百倍时间,他也段段无法在一炷香的时辰内走完这数里之地。
佛衣一闪即逝,刚欲遁入虚空,却传出一声:
“咦?”
佛衣再现,三日和尚明显感知到周围一阵死气环绕,显然刚刚有人过世。
他出现在屋门之前,目光如电,一扫而过,旋即认准一处,闪电般伸出双手,用力拉扯。
老王早已变为泥人,被其虚空而立,扯了出来。
三日和尚微怔,看着其手中的断簪叹了口气,低声念了一句‘我佛慈悲’,将其抱住,落在屋外。
屋内因巨力荡漾,万物煙碎,已变得空空落落。
锦衣却不知何处去向,竟不在此处。
三日和尚心中一阵惊悸,站在此地,竟有一股残余的远古佛性侵染体魄,极为骇人。
他不敢多留,疑神疑鬼般四处张望一阵后,抱着老王的遗骸一路赶回了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