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地,村子里,村民在热火朝天地赶制着被褥和收割着粮食
“快,给皇军准备辎重粮草,衣服鞋袜!”
“快,趁皇军还在我们这里,把我们的心意送给他们——不然就晚了呢。”
“快些啊——为了拯救全国人民于苦难,这点心意,千万不要迟到啊……”
“也多亏那溃逃的北洋军队杀了那该死的地主土财——让他为富不仁!”
“是啊,让他再为富不仁!”
村民们的呼喊声很热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
“是啊是啊,为富不仁的家伙,早就该消失了!”
村民们,总是这样的质朴而热情。
很多时候,村民因为他们的视野问题,甚至根本不能判断善恶,只能跟随大家的选择,去人云亦云。
许多丑恶,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
的确错在村民,却不能因此说村民是丑恶的。
毕竟,丑恶本身,往往使得士气下降,从而影响到工作或者战斗的效率。
只有似是而非的正义,才会让人热情高涨,向着某个深渊,一脚油门直接踩到底。
最为高明的罪犯,从来不犯罪的。
正所谓,“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这九百万人,从来不是有罪的人下令去屠的。
并不是他们没有下令,只是他们没有罪而已。
所谓幕后黑手,大抵如此。
否则,站到台前,便是一秒杀一个人,不眠不休,杀得九百万人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大约,会直接把人累死吧。
……
而在村子的另一端,几个将领却为了今后的战斗该以何种方式继续进行而沉默着。
并不是他们不想议论,只是,他们议论起来,大约就会是这个样子吧:
只要先有一个人发言,就比如有人说:
“东洋鬼子太猖狂,我们一定要杀光他们!”
随即,一定会一群人附和:
“是啊,振国兄,你先上吧,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振国兄,我保证,只要你们做出了战果,我们一定会跟进,把东洋鬼子赶出去的!”
“振国兄,一切,都拜托你了,一定要努力啊!”
“振国兄,扬我军威,就靠你了!”
并不是他们有谁想打仗,只是,就算他们都不想打仗,但这仗,总要有人打的。
但,无论是士气,还是装备,一群蓄谋已久的罪犯,绝对比一群混吃等死的兵痞要强得多得多。
他们,谁都不想第一个上去送死,就只能是这样僵持下去。
或许北洋政府早就料到了这种事情吧。
不然,他们又为什么,要提出这种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征兵呢?
的确,这招的效果非常出色。
因为,一个满头大汗的青年军官正大踏步像会场赶来。
满头大汗的原因,是他刚刚结束训练。
而大踏步赶向会场的原因,是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方案。
因而,远远地,他就用洪亮的嗓音,打破了会议室那落针可闻的寂静。
“这场战斗,我来冲锋!”
或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有王熙凤做了一个不好的例子之后,已经很少有人会欣赏这种人了。
但是,会议室里的众人,听到了这个坚定而有力的声音之后,纷纷为他的言行和勇气鼓掌叫好。
“我有一个计划——”这个青年军官的话语充满了热血和坚定:“今晚,我们将会对东洋鬼子发起第一波突袭。”
众军官沉默无声,生怕被抓了壮丁。
于是,那个青年军官只好唱起了独角戏:
“这场战斗,以突袭为主的原因很简单,毕竟如今的我们,正面交战,大约是赢不了的——因而,我们只有偷袭。”
“而这样的偷袭,正好可以弥补我们武器的劣势。”
“没有子弹,我们可以用大刀——”
“没有先进的技术经验,我们可以用热血——”
“诸君,我希望,能以我血,点燃祖国人民那不灭的怒火,铸造北洋军队那不灭的军魂!”
在座的军官有些愣神,举起手掌准备鼓掌,却觉得这样的仪式有些太形式或者太不庄重了,于是,举起的双手不知该如何是好。
良久,才有一个士官似乎是算清了利害关系,对那个青年军官说:“万万不可啊——祖国,正是需要你这等人才的啊!”
“可是——”青年军官的表现很是坚定:“祖国更需要从沉睡之中醒来的——与其现在做个缩头乌龟,无所事事一辈子,倒不如,以我的身躯,唤醒祖国的力量,我也好得一个名垂青史。”
“你这又是何苦呢?”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士官又下意识地劝了一下:“祖国,更需要你们这些读书人的。”
而这个青年军官,果真不负这个士官的期望,对士官说道:“若是不践行书本上的知识,我又读得什么书!?”
“那么——”士官有些被这个青年军官所感动,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那么——”青年军官的表情充满了阳光乐观和开朗:“你就,祝我‘武运昌隆’好了。”
……
会议室,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从一潭死水变成了一滩活水。
这等效果,的确没有愧对北洋政府签发的征兵命令。
军营之中的气氛,渐渐从死气沉沉变成了朝气满满。
原因很简单,那个青年军官的一番话语,被这些参加会议的军官,传递到了军队之中。
这个青年军官的自信,也被一并带了过来。
于是,下午四点吃饭的时候,大家谈论最多的,并不是祈求哪路诸天神佛救他们于水火苦难,而成了“真不愧是一个读书人啊”这样的完全不像是从一个军营里冒出来的言论。
而天上,晴空万里,烈日的暴晒将松软的土地变得坚硬——对于行军的人,这是一个噩梦,而对于那些想要傍晚出发偷袭军营的人来说,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
注:曾经从某本书里面看过,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就是依靠当地(中国)百姓获得战争胜利的……
孟子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抵就是指这样的现象吧。
所以,我讨厌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