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剑齿虎”对视中的温云生,已经做好随时开枪的准备,也有信心一枪击中“剑齿虎”的脑袋,将其击毙。
毕竟人与虎之间的距离不到五米。
温云生即不是武松,“剑齿虎”也不是那只被武松空拳击毙的老虎,在这么近的距离内,手无寸铁的温云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无限接近百分之百分之百,成为最终的输家。
但这是只有他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才会发现的现实。
“别逼好!”就在温云生心中默念着别逼我开枪的同时,“剑齿虎”不知是什么了,吼叫声一声比一声小。并且同时剑齿虎不仅解除了将要进攻的姿势,往后退去,温云生也能明显感觉到,“剑齿虎”冒着冷汗,视线也不在自己的身上。
好像正在被什么的恐怖生物注视着丶威胁着。
不敢攻击温云生,只能在那干瞪眼……
最终“剑齿虎”只是对着温云生最后来了几声,充满不甘的怒吼。就在温云生疑惑的目送下,以其灵敏的四肢丶矫健的身手,借助岩石以跳跃的方式,消失在了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随之还处不解疑惑中的温云生,也随之解除了紧绷的神经与身体。
看着“剑齿虎”远去的方向,温云生转身望向后方望去,看到的只有平淡无奇的风景,其中不仅没有任何人影,也没有任何生物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一切都和他来的时候一样。
不曾改变。
“剑齿虎”之所以放弃进攻离开,绝不是因为自己,或者是因为自己手中的散弹枪。对于这一点,温云生还是知道的。
自己身后曾经存在过什么,又是什么玩意能把体形巨大的大猫威慑到不得不离去。
具体发生了什么,温云生还无从知晓,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危险已经解除。
二是,温云生不用因此对“剑齿虎”痛下杀手。
◇◇◇
“多谢小恩公救命之恩,虎儿还不快向小恩公行礼……”
温云生见此急忙道∶“无需多礼,只要我们大家都没事就好了……,我觉得我们还是快点离开,勉的到时候又冒出这么豺狼虎豹。”
“小恩公说的是,还是快点离开此地为好。”
赵老三很是同意,随之带着孙子虎儿与温云生一同,往县府而去。
原本已做牺牲的赵老三,很快就发现了温云生的存在。
或许只有温云生自己知道,“剑齿虎”离开不是因为自己,但在赵老三看来,温云生拿着不知名的武器,不仅击伤“剑齿虎”,还将其击退。
所以对赵老三,温云生就是自己爷孙俩的救命恩人。
而实事也却是如此……
即然打算一同前行,难勉不会聊上几句,而且温云生也有一些事,想向赵老三打听,道∶“赵老我们现在要去哪里?……对了你知不知道当今天子是谁?”
同时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温云生又说道∶“我家先祖自隋初,为了避祸远离纷争,全家搬到深山之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乡间生活,……家中长辈见我心野丶收不住,所以才叫我出来厉炼厉炼,不要浪费了大好年华。”
“如此说来,小恩公不知这些,也属正常。”赵老三虽然没见过什么真的世外高人,但也听说过在天涯道与行云道交界之地,其群山之间住着许多,因战乱而举家搬迁于此能人异士与世外高人,并道∶“此地此山隶属于行云道山海州,而老朽爷孙将要去的地方名为白岩城,是松木县的县府,也是我儿长住之地。”
山海州由三十九个县组成,松木县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县遍地长满松树得其名。
“当今天子是谁老朽并不知道,但老朽儿子或许知道一丶二……”赵老三补充道∶“老朽只知当今天下乃是大唐的天下,不知对小恩公是否有用?”
也是,平民百姓谁关心天子是谁,在农耕社会只要有田种丶有饭吃,谁关心天子是谁,毕竟对平民百姓来说,谁当老大都一样,区别只在老大手下的小弟们,是否靠谱。
其后赵老三又问道∶“不知小恩公是否是习武之人?”
根据温云生衣服的款式与材料,赵老三表示今从未见过,所以他并不怀疑温云生所说的,并且单方面的认为,温云生他是某个世外高人的后人,或许他本身也是一位世外高人,学有所成之后并在长辈安辈下,出来历练一番……
成就一番事业。
“习武之人!?”
《孝经》其中有一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也是说人对父母的孝,是从保护父母所赋予的身体开始。
但随着时代的前移,人们的价值观也随改变,对于孝的理解也随着会有所区别,赵老三现所处的时代,文人或许还讲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武人这种在刀上讨生活的特殊群体,早就不讲这套了。
毕竟对于武人来说受伤丶流血那都是家常便饭,就连断肢丶断脚也都时常发生,生死决斗最还管这个,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所以在武人不讲这套的时代,见温云生满头短发,赵老三见到他后,并没有感到那里不自然,心中产生的第一个想法也就是∶“此人应该是一位习武之人。”
“我并不是习武之人……”温云生抚摸右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用小到难以听清的声音补充道∶“我或许能算是一名商人吧!”
◇◇◇
距离温云生后方近四百米处,有一组由十三人三辆马车所组成的小型马车队。
缓慢前行着,按路线正好又与温云生处在反方向。
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而在三辆马车的前方,都各插着一面只有篮球大小的三角旗,只见那黑色的旗子都用红色的线,各绣着一个“威”字。整个车队虽然只有仅仅的十三人,看着没有多大力量,但十三人中除了三位是驾驶马车的车夫外,其他十人都各自配备着兵器……
有剑丶有刀丶有枪。
有配在腰间的丶有拿在手里的丶有背在后背的。
总之一句话,全身紧绷,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并以两人一组,分散在四方,保护车队。
眼观四方,耳听八方,或许就是这些人最好的写照。
十三中除了车夫,其余十人,分为两人一组,一共五组,其中四组守在车队东丶南丶西丶北四个方位。
最后一组守车队中心。
形成一个包围圈……
只见在车队中央的那辆马车的车顶上,躺着一位少年,带着草帽遮挡太阳,让人无法看清其容貌,其腰间更是携带一把精美的匕首。而在少年的一旁还坐着一位青年男子。
一位怀抱长剑的男子。
男子无视炎热的太阳,望着车队后方,道∶“小师弟的绝学可真是越来越精堪了,在百步之外都可直接影响到赤心虎,让其放弃攻击,虽说那赤心虎还只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赤心虎,但这不代表能因此小看。……不过那男子手中的兵器就有点古怪了,外形看上去有点像花家的兵器,但在攻击方式上,又与唐门丶器宗丶兵家三家有几分相似之处,可惜我们有要事在身,不能亲自观摩一番。”
停顿一分后,男子又说道∶“不过话说回来,那男子真丢我们武人的脸,明明手拿特殊兵器,还会被赤心虎吓得不敢动弹,要不是看他将兵器对准赤心虎,与赤心虎对视许久没有腿软,我还真打算亲自出马救下那对爷孙。”
在少年与男子看来,从一开始温云生都不算是真正救下了赵老三爷孙俩,只能算是暂时救下。只要温云生不杀掉赤心虎或是赶跑它,赤心虎都有可能反过来干掉温云生。
而且在正常情况下,以一个老年人一个幼童的速度,那里跑的过赤心虎。
并且可以说少年与男子几乎与温云生同时发现遇到危机的赵老三,只不过比起少年与男子,温云生距离赵老三更近。同时见温云生率先出手,少年与男子就打算静观其变,直到温云生激起了赤心虎的怒火,成为攻击目标后,少年才在百步之外出手赶跑赤心虎。
赤心虎在外形与剑齿虎九分相似,虽是中原山林间分布最广的猛兽,但在地大物博的中原内,赤心虎就只是个小角色。抛开成年赤心虎不谈,就算是成长到巅峰状态的赤心虎,男子也有信心一剑杀之。
听此少年用他稚嫩中带有几分成熟的声,道∶“绝不是可能,那人绝不是武人,我在他身上感觉不到任何内力,……他只是个普通人。”
“是吗,他不是武人。”听此原本心中还瞧不上温云生的男子,对他有了几分高看,并道∶“那么说来,他不可能是来自唐门或兵家,他手中的兵器也只可能是器宗的兵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