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妈妈的话挺奇怪呀,说不仅爷爷是地主,连姥爷也是地主,这不是更令人难堪吗,简直是雪上加霜嘛。
原来,成分不好的人家娶个媳妇都成问题。那时候,有钱没钱大家不在乎,只要你成分好就中。由于窝阔台的爸爸是地主的儿子,成分不好,娶媳妇就费劲了。找来找去找到了窝阔台姥爷家,姓包,正好他们也是成分不好,是地主家庭。地主家庭的闺女也愁嫁,根正苗红的伟大贫农家庭怕污染了自己家族的清白,俩人真相爱也不敢嫁娶。同样,贫农家的闺女爱上地主家庭的帅小伙子,贫农人家全家出动阻止破坏人家的爱情,棒打鸳鸯散,硬是不成全他们。窝阔台爸爸找到窝阔台妈妈,都是地主家庭,谁也不用嫌弃谁,门当户对,就成了家。原来,古代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如今破四旧树新风的革命时代也讲究门当户对呀。
说起来,窝阔台的姥爷家是扎拉义旗坐地户,MGZ话叫努图克浑,就是原住民的意思。清朝时,扎拉义旗人口才八千,那时候窝阔台姥爷的前辈就生活在这里了。后来清朝放垦,闯关东的,闯到东北继续闯就到了扎拉义旗,蒙汉混居,达到了现在的人口规模,四十万,跟南方县级比,人口是少多了,但跟八千人口比较,那就涨了多少倍呢。
窝阔台妈妈安慰窝阔台说:其实你姥爷本身并不富裕,一直给你大姥爷家当帮工,就是雇工,你大姥爷家才是真正的大牧主。大姥爷是窝阔台姥爷的叔伯哥哥,据说太姥爷往上辈当年是扎拉义旗仅次于扎拉义旗王爷的富户,马牛羊满山遍野。据窝阔台的四舅讲,他的太爷爷有三个儿子,都长大了要分家时,光马匹数都数不清,他们蒙古包东南有一块方圆十几里的山谷,他太爷爷让马倌把马都赶进山谷里,马群正好装满了山谷,再派两个骑马的人一人往外赶一群,剩下一群,就这样把马群分成三群,一个儿子一群马,马多得只能这么分了。马是养的比较少的牲畜,还这么多,养的多的牛羊更没法说了,就是这么富敌王爷啊。这样的话,划成地主(牧主)也无可厚非了,偏偏窝阔台的姥爷确实赶上家道中落,没享受什么财富,却给划成地主了,大家说冤不冤哪。
那时候不管冤不冤,只要划成地主再也没有翻案的可能性。窝阔台姥爷自己受苦,连累子女也遭罪,窝阔台的妈妈只能门当户对嫁给同样是地主的儿子的窝阔台的爸爸。
因为是地主的儿子,窝阔台的四舅娶媳妇费老劲了。四舅屯里有一个民办老师的大妹妹,爱上了四舅,民办老师可能是怕影响他的工作,还是怕影响他们家贫农的清白,说啥也不同意妹妹嫁给地主家小子。民办老师为了拆散他们,就给大妹妹介绍吃工资的国家干部,他妹妹死活不同意,铁定了心就是要嫁给窝阔台四舅,民办老师气得揍妹妹,他妹妹认可被打死了也要嫁自己的如意郎君。没办法,两边都耗着,耗了将近十年吧,窝阔台老舅因为四哥还没结婚,他也结不了婚,民办老师有个小妹妹因为姐姐没结婚也出嫁不了。到了一九八几年,成分论渐渐淡化了,也包产到户了,四舅老舅俩人起早贪黑侍弄自己的承包田,有了发家的苗头,那个民办老师这时候思想也解放了,也不管社会主义革命资本主义道路了,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两个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可以单独写一篇感人泪下的纪实小说了。借光窝阔台老舅马上也成了家,民办老师的小妹妹也迫不及待的出嫁了,这才真叫皆大欢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