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军风要从人员的思想做起,让战士们有干头,不是一味地去搞好管理。要保障好战士的正常开支,优待军队家属。
田语想到现在最主要的是要加强战备训练,要走出去,引进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搞好正规的训练。对于国家来讲,军事技术一直是非常保密的资料,这就要求派出一些所谓的间谍,去获取他国的军事机密。每个国家对军队的管理有所不同,而作战理念也会有所不同。就拿中国来讲,其实最主要的是来维护皇权的统治地位,也就是用来维护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与权力。
他想着派出一位女性去当间谍。女子相对于男子来讲更加不会引起对方的重视。
军队的权力得到了分散,这也就抓住了部队的重点,但也使一些官员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手中没有了实权,作战理念非常消极,手中掌握的军费少了,经济利益链自然匮乏,军官们也就无心作战。就是所谓的不作为军官。对于这样的军官只能是加强巡视力度,让他们心中真正感觉到压力。
田语想从宫中选出一位女子,加以训练,充当间谍。选谁为好呢?他想到了自家的丫鬟------香梅。
香梅从小父母双亡,没有经过正规的院校培训,但却非常聪明过人。她学习知识特别快,只要别人示范一次,她就会掌握。对于新鲜的知识她会更加喜欢。田语觉得她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田语让一些军事专家来引导香梅学习相关的知识,熟悉军事技能,更快地掌握军事技术。同时要求香梅女扮男装,去深入到部队群体中锻炼。
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深入到敌后。经历了一年之久,香梅基本掌握部队的一些知识,也了解现役战士所缺乏的东西。
田语想考考香梅所学到的知识。
“你觉得现在的军队优劣势各是什么?”田语问道。
“我军的单兵素质相对较差,几乎没有作战能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于一些新式装备不能去合理运用,人员的作战理念不强,考虑个人问题较多。优势则为人员的思想比较纯洁。”香梅道。
简单的答复明确了部队的现状,改革必需要深入地进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田语让香梅到国外去留学。其主要目的是负责收集他国的军事情报。
香梅被送到**国学习,除了文化课的学习,更主要是进行军事学习。
田语也并不是完全相信香梅,他也是在作赌注,万一香梅被完全策反之后,不仅难以学到相关技术,而且还面临着外交上的困惑。田语在香梅身边安插了眼线,万一香梅被策反,则必须杀掉她。
田语觉得投资这么大,也是完全值得的。没有投资,就没有风险。
军队整改的方案已经在执行,全军上下掀起了整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从裁员到缩编,从增长军费到购买装备,军队面临着全面改革。
香梅已经在国外学习半年之久,从书信中没有得知一丝军情。田语突然感到非常害怕,难道是他们遇到了不测。
当时的通信工具不方便,从国外到京城一封信有时候需要一个月之久,这样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田语的心陷入到困境之中,他在想自己的投资方向是否正确呢?花费了这么大的钱财去国外学习,如果没有回报那将会是最大的失败。
田语在怀疑自己的治军理念正确与否?他想着如果有一场战争该多好,可以去锤炼一下自己的军队。也好让雍正皇帝肯定自己的成绩。虽然战争会失去好多人的生命,但周边的局势非常紧迫,似乎已经到了剑张弩拔阶段。
香梅已经三个月没有来信了,田语特别担心,他深怕自己的想法会暴露,到那个时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上他的想法是多余的,香梅没有辜负田语的良苦用心。她在积极地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了防止他人的猜测,他没有给田语写信。如果一旦被人抓住,会被砍头的。
田语觉得不能完全去依靠香梅,毕竟香梅回国的时间还很漫长,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提高军事技能。
国内的动荡局势非常复杂,马上就要有一场战争即将到来。一些势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大势宣传要推翻政权,田语觉得这战战争正好可以检验一下改革的效果。
这些敌对势力经不起正面战争,田语是这么认为的。但也不可轻敌。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田语派去几个探子去了解敌人的军情。从得来的消息可知起义的是一些农民,也是受一些传教的教唆,才跟着发动起义的。
对于农民也不可小看,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一群“疯子”,在接受了这样的洗脑教育之后会完全效忠于领袖。
田语决定要一次性把敌人搞垮,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这样才能镇压住起义者。这种战争敌对双方势力相对差距较大,而主要搞垮的是农民背后的领导者。
田语亲率部队前去作战,但他基本属于军师,让一些经历过多次战场的将军攻打。
这场战争基本没有任何悬念,在收拾战场的过程中,却没有发现所谓的领袖头领。
从探子得来的信息得知,领袖者乃明朝崇祯皇家子孙,田语决定要单独去找他谈谈。
但眼下是如何才能找到他呢?据探子讲:此人应该是在广西一带。从京到广西一带,路途非常遥远,而现在军队整改的结果还是非常有成效的,再加上打了一次胜仗,更加鼓舞了士气。这个节骨眼上,是不可以离开朝政的。
香梅在外学习的时间早已结束,但却没有她的任何消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驸马爷,有人求见,”有人道。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他派去学习的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