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和百里杜鹃辞别了师父红岩老人,骑上马,径直往天龙屯堡行来。
二人一路之上相安无事。
晒甲山红岩洞与天龙屯堡之间不过七八十里路,若是地形平坦,一日之内说什么也到得了。
可是这中间有一段路程甚是陡峭,无法骑马通过,只能步行。
故此,多耽搁了一段时间。
当日天黑之前,李向东与百里杜鹃没有赶到天龙屯堡,荒山野岭的,没有人家,二人只得露宿山头。
其时虽已入春,但晚风吹来,也甚是冰凉。
李向东是练武之人,尚捱得住晚风吹,只是苦了那百里杜鹃弱不禁风的身子。
这一夜,自是睡不安稳。
翌日,李向东和百里杜鹃早早赶路。
很快,二人便赶到了天龙屯堡。
一进天龙屯堡,便有一幅挽联:
滇候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
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
明洪武十四年,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不奉正朔,在谋巨的胁助下,首杀大明皇帝朱元璋的使臣王祎,这接二连三的一共杀了四个使臣,最后举兵反叛。
朱元璋得知,大怒,终于下定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决心。
同年秋初,朱元璋在南京点齐大军,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兰玉、沐英为副将,讨伐梁王。
战船遮天蔽日,溯长江水道至武昌与湖广、河南、江西、浙江四兵马司军队汇合,三十万大军声威震天,立誓平定西南,这不正是一幅皇家气派?
大将军傅友德精心策划,由四川永宁(今叙永)趋乌撒(今威宁)进兵。
明军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终抵达黔地,攻下普定,后又克普安(今盘县)。梁王听闻明军攻克了“滇之喉”的普定,心下大惧,聚集十万大军屯扎于云南曲靖白石江南岸,企图靠天堑,再加上军队人力阻挡明军。
大将军傅友德的大军屯兵贵阳,后经安顺,取道水西进军,得奢香夫人之助,攻克白石江,大军挺进昆明。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梁王虽然在白石江败了一仗,但也不肯就此投降,其大军退守昆明,欲与明军在昆明诚作最后的决战。
明军抵达昆明城下,经过一番激战,消灭了梁王,梁王最后自杀,至此,元灭。
据《明通鉴》载:“梁王‘弃昆明城而走晋宁忽纳寨,焚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遂与右丞托迪,鲁尔俱自杀。’”
明军胜后,班师回朝,明皇朱元璋为保边陲之安宁,遂留兵于天龙屯堡(以前叫饭笼驿,因“天龙”名字威武,暂且用之),以防患于未然,意寓兵于农,战时作战,闲时种田,“三分备操七分种”,时日长久,兵的性质渐渐发生了变化,民的性质渐深。
如今郑、沈、陈、张四大姓已成为天龙的主要姓氏,也是对天龙屯堡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天龙屯堡在安顺境内,是以安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辰齿”之称。
天龙屯堡在云鹫山下,这是一个石头的世界,脚下踩的是石头,伸手摸到的是石头,眼睛看到的还是石头,石头的房子,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石头的台阶,石墙上盖了石头瓦,这个城堡四周的石巷子中还有枪眼,有哨堡。
李向东和百里杜鹃走进城堡,只见城堡之内的人民满脸笑容,街道两旁具是买各种东西的店铺。
女性天生好玩,李向东本想去办正事的,可百里杜鹃拉着他,硬是要在街上玩乐,他哪里忍心拂百里杜鹃之心?
游兴已尽,李向东便拉着百里杜鹃往东门走来。
东门是天龙四将之一沈茂之家,而沈茂是天龙四将之中的老大,把书信交与他,其他三人自会知晓。
李向东通报门吏,拜了上来,沈茂来迎,只见来人虽白发飘飘,但仍精神抖擞,不愧是行伍出生之人。
与沈茂一同出迎的,还有其子沈沐,这不正是前此日子在大定府所见之人么?只是当时未曾说上一言半语。
李向东俱说来意,交了书信,用了茶点,便要辞走。
正要行走,百里杜鹃却突然倒地,这可吓了李向东一跳,忙上前来看。
只觉百里杜鹃额头如火烧,显是染了病,盖因昨夜受寒之故,此时方才发作。
那沈沐也忙上前来帮忙探望,沈沐也是好客得紧,安排地方给李向东照顾百里杜鹃后,便去请了军医来。
幸好,只是普通伤寒之病,并无大碍,李向东稍为宽心。
李向东收了军医开的药方,便去弄来给百里杜鹃服下。
这弱女子染病与练武之人不同,单单这一小小的发烧病,百里杜鹃也用了数日,方才好了起来。
第四日,百里杜鹃气色恢复正常,想是无事,李向东便向沈氏父子辞别。
李向东经百里杜鹃一事,不敢加速前进,只得缓慢行走。
一路向西,日行夜宿。
过了乌江鸭池河,便是水西,这里是大定府的瞎区。
在这江岸甚是陡峭,当年大将军傅友德至此,就因不明奢香夫人是敌是友之故,大军在此徘徊不前。
如今,有奢香后来修的驿道,顺着驿道走,自然没有那么凶险。
李向东过了鸭池河,站在江岸眺望对岸。
江风拂面,河水涛涛。
远处,隐隐约约之间,好像有人牵着马匹走在桥上。
李向东疑目望去,人越来越清晰,是向这边走来的。
当人走进时,李向东一喜,又有愁思,不过当他回头看了看百里杜鹃时,愁思便消失不见了。
来人有三,一男两女,牵着三匹马。
这不正是络英师徒是谁?
“道长,传书与你不过十几日,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赶来了。”李向东走上前去。
那梦圆梦轩二人见着李向东,均上前:“李大哥。”
“我接到你的书信,便即出发,一路狂奔,不敢怠慢。”络英应道。
“在贵阳城中,我还听说香炉山要与打鸡洞开战,我更加不敢松懈,只得全速前进了。”
“有道长前来相助,想必能避免这一战的。”李向东道。
“但愿如此。”络英想了一下,但愿自己没有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