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有个好兄弟,心情不好,总会找我跟他喝上几杯,然后边喝边哭的跟我诉说他的往事,种种的不幸,而我总是默默的倾听他所讲的每一句话,然后拿着酒陪他干。最后喝得他醉醺醺的,总是我要把他拉回去,大睡一觉,隔天起来,都跟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我很羡慕他这样的自我调节方式,换做是我倒也没办法做到像他这样。后来,都为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很少联系了,偶尔寒暄几句,不知道远方的兄弟可否还是以这样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是你已经找到更好的发泄方式了。
如今的我除了那些偶尔联系,甚至很久很久后的某天突然联系一两次的朋友,看似我们并无交集,实则我们之间的友谊依然在那边存在着,不增不减,只是少了相聚的机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所选择的那条路努力前进着,彼此之间便少了来往,那些年烧烤摊上,大排档里,甚至宿舍内,我们拿着酒杯,一杯一杯的灌着啤酒,诉说着平时不为人知的心事,那些时候我们都很感性,也很懵懂,再多的话讲着讲着,最终都随着一杯杯的啤酒入腹。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年纪的增长,曾经相聚在一起的那些朋友,接连二三的朝着自己的道路走去,彼此之间我们拉开了一段很长的距离,这个距离就好像给友谊加上了一层保鲜膜,多年来都未曾触碰,看似大家都已经遗忘,实则依然保鲜在那里。
一辈子能够坐下来一起把酒言欢,直至到后来的各奔东西的朋友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虽然我们之间很少联系,甚至再次相聚的机会接近于零,但是我们依然都会彼此的记得某些年,曾经的那些‘酒肉’朋友。
C君是我高中跟大学一个很好的朋友,长得壮壮的,平时没怎么联系,偶尔在过年的时候会坐车从A市去找他喝点小酒,隔天在坐着车从B市返回A市。聊的话语其实也不多,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喝酒,这种感觉就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交汇,一切尽在不言中。前两个月刚好去B市办点事情,也顺道去了他那边,那天中午,C君带着我去吃当地特色的美食,点了好几盘。由于是中午时间段,考虑到C君还得上班,那天并没有喝酒,只是吃完后在他的单位泡茶聊天,谈天说地。这种友谊很纯粹,很少联系,但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总会相互发条微信‘你什么时候再来B市呢’,‘找个大伙都有空的时候我去B市找你们大家’,对话很简单,都是简单的聊一两句,然后就瞬间陷入沉默,都知道彼此都在忙,也不需要过多的讲诉。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多年前很喜欢的一首歌-友谊之光,里面歌词写的很好,特别是开始那几句‘人生于世上有多少知己,多少友谊能长存。今日别离共我双双两握手,友谊常在你我心里’,大概指的就是不在身旁却一直都能存在的简单而又纯粹的友谊之情。
习惯于每个午后片刻的闲暇时光,一个人坐在港式下午茶餐厅,点一杯自己喜欢的茶或者奶盖,安静的坐着,看着远方的风景,时而陷入属于自己的沉思,时而品尝几口喜欢的味道。这种不被人打扰的安静时光仅仅限于短暂的午后片刻,那会儿的感觉就如同偷得浮生半日闲。
某个午后近黄昏时,独自一人坐观西湖美景,品一口清香淡茶。作词一首,表以心境。
《闲来无意·黄昏行》
落花之意自伤怀,人间春度几回首。
忽闻断桥莺歌起,凄凄舞步少一人。
湖光粼粼随风去,幽幽水纹漾西湖。
望眼欲言终然止,夕阳西下近黄昏。
拂袖抽身独离去,残留斜影印石阶。
若问苍天几多事,悠然自得心自明。
浮生偷闲待何时,清风徐徐自开怀。
每当写下一首诗词或是写下一篇短篇的散文,总是报给自己几声苦笑。犹如孤芳自赏一般的,依然坚持在写。然后心里面一直有个声音告诫自己‘写吧,尽情的写吧,反正也不可能有人会来欣赏自己的作品,就当作提高自我文学造诣。’也就是这个理由让自己在无数个失意中坚持自己的梦想。
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上写道,梦想是理想的升华,很赞同这句话。印象中的理解: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是自身对未来的向往从而努力的追求,或许它能够成功或许它终究是失败的,但依然不会影响它的存在;同理梦想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就相对现在的处境来说,单纯的认为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可以达到的一种信念。甚至觉得是一种属于自己的信仰,与生俱来为着这个信仰去改变自己,突破自我,完善自身的执念。梦想更加的诠释了自己徘徊在疯子般的狂热,傻子般的执着之间。
相对而言,觉得它们是共同存在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更好的推动自己在迷茫的路途上,不卑不亢的往前挪动着脚步。
或许这就是我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以及尊重。
在写这篇散文之前,我曾写过一本灵异类型的网络小说,写那部小说之前完全没有征兆,只是某个晚上做了一场噩梦,半夜之间惊醒,从那个晚上起就下定决心把它写成一部故事,那段时间内特别疯狂每个晚上看似无关联的噩梦,因为总是能找到感觉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花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晚上坚持都在码字,一开始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两年之内完成一本十万字的网络小说。结果依照着自己的感觉,写了将近二十万字,最终还是觉得没有到结局,只完成了小说的一半,所以没有选择刊登在任何网站上。也就此搁笔,选择写下这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