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从小没受过穷,长大懂事后,她妈妈在她面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她虽没受过穷,但她的父母受过很多穷,从小她就听父母说解放前怎么样,大锅饭怎么样,十年**********怎么样。她妈妈是个很会过日子的女人,从小就教她怎样算计着过好日子。她懂事起,每年上学,村里很多孩子没钱上学,家长到处借钱。她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姊妹这学期上学,父母早已把下学期的学费准备好。她家里要计划做一件什么事,他父母都会提前准备好。她从父母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准备,临时想办法那有那么好想。所以当她见只有五百块钱时,她就开始着急。
又几天过去,湘君问林潮怎么办,已快没钱了。他这时候有点着急,但他想遍亲朋好友,都不是有钱人,最多能给他借几百块钱,可几百块钱能用几天?他拿出了他父亲对家庭的态度,反正我没办法,你看着办。
湘君见林潮一点办法也没有,无奈之下,她打电话给哥哥和姐姐姐,借到一万块钱。他听了脸色骤变,不是感激而是咆哮道:“那么点钱,不要!”他咆哮的样子把她震的目瞪口呆,怔怔的看着他,不相信这是那个诚实面善的他,半天才回过神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几乎是结舌道:“唉!是你吗?你是在对我咆哮?”他很不客气丢一句:“都结婚了,还装,那不是太累!”
她又定了定神看他,自语道:“都结婚了,还装,那不是太累!”回味了好几遍明白了,哭笑不得说:“你这话的意思,我这是羊入虎口了。”气得全身发颤道:“我嫁那么远,没给娘家一分钱,跟你结婚时还带了一万块钱过来。现在孩子生了,日子过不下去了,我鼓起多大的勇气,厚着脸皮问娘家借钱,你还嫌少?你嫌少是吧,好,你有本事自己去借钱,我不管了。”
他不吭声了,很痛苦的样子。两天后,他很温和的对她说:“你还是把钱借来吧。”她气道:“你嫌少,你还要?”他不吭声,一副做错的样子。她左思右想,不借就没米下锅了,只好又打电话给哥哥和姐姐。
林潮的粗暴无理,是因家庭环境造成,说到底就是没教养。他们家晚辈问长辈要钱,不赚钱的人问赚钱的人要钱,那种理所当然,恶讨恶要,还不懂感激。他在那种家庭环境长大,不懂是非对错,不懂感恩,只知索取。另一方面他希望有人借一大笔钱能自己干,因为一万块钱除了能过几个月生活,对生活没有一点帮助和改变。那时年轻,他才二十六岁,还不懂一个从小贫贱的人想在社会上立足是多么艰难。
湘君无法理解林潮的做法,她觉得他没教养还不懂感恩,心开始漂浮,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那样的男人要不得,但迫于现实,生活又只能向前。
春节到了,林潮和湘君没回家,因没家回,婆婆在外打工没回家,公公独住,家里连一套完整的炊具都没有,也没睡的地方,回家还不如不回。
借的一万块钱,他们一家三口开心的过了一个年。
年后面对新的一年,还是茫然不知所措,眼见借的钱剩下不多,林潮又出现了转机。在阿涛的帮助下,一个叫阿波的人愿以合伙的形式投资,这是无路可走时出现的一条路,没有选择。
阿波先拿了八万元,阿涛的六万元还上,他们还剩两万元。生活好像一下又有了希望,前途一片光明。
阿波本来就有一个包装厂,生意不错,工人有几十个,厂房是自己买地建。阿波与阿涛相比,经济实力要雄厚的多。
阿波和林潮签了合同,阿波出资金,林潮出技术,盈亏风险两人共同承担,工厂由林潮全权负责,钱归阿波管。签合同时,一是走途无路,有人投资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二是感觉也合理,投资的人管钱天经地义,何况工厂由林潮全权负责,在林潮看来向前跨了一大步,从打工仔混到了老板的位置。所以,几乎是不加思索就把合同签了。很快才知道,大姑娘上轿第一次,太年轻太嫩,经事又少,实际操作时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