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当了一次婚礼的主持人
我在外贸破产以前还做过一次婚礼主持人,那可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但是也做了,而且是领导选中我做的。那是赶着鸭子上架,头一回儿。
那次,市外贸的一位老职工的儿子结婚,全外贸的人都去参加婚礼,那时还没有什么婚礼的操办公司。这老职工也没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外贸的一位领导就说到,咱们不是有能主持婚礼的吗?你就能做这个事情。这位领导实在是太信任我了,我也没主持过婚礼啊。可是,领导说的也不能拒绝。我连忙问了各位主要人物的姓名,牢牢地记在心里,这次婚礼就由我来主持。
我虽没有主持过婚礼,但是,还是记着那句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基本上知道婚礼的程序和内容。无非是:就用嗓子喊,先向大家致谢;再请新娘新郎入台;再由证婚人证婚。我平时的嗓门就大,大家说我平时不是说话,而是喊话。在感谢完证婚人之后,就是“三拜”了,一是跪拜天地;二是跪拜父母;三是夫妻对拜,再请各位来宾入席喝酒就行。虽然这是“赶着鸭子上架”,但这鸭子也装得很像鸡。我的嗓门还大,只要喊了“下面宣布婚礼开始”后,大家的双眼就只盯着一个人,这就是主持人的事。这时我还加了一句,感谢市外贸的两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前来出席孩子们的婚礼,新娘新郎向两位领导鞠躬。因为这两位领导已是近六十的老同志了,市外贸里的那位老职工也是年龄不小了,这次是恰逢周日,外贸的领导破例前来,让新郎新娘专门向两位长者鞠躬也是合情合理的。然后就是宴会,摆上十桌八桌的请前来贺喜的大家在一起喝点酒热闹热闹就完了。这次主持婚礼,算是大获成功,局里的人纷纷议论,他还真行,主持的不错,这家伙还能文能武。两位领导也是非常高兴,总的来说主持的还是很圆满的嘛。可能也想不到我能在婚礼中间还能把他俩加进去,他们脸上也是大大的有光啊,那位老职工及两个孩子也很是高兴。
唉,那时的婚礼,哪像现在似的。请来的婚礼公司的婚礼主持人千方百计的用各种项目来拖延时间,增加婚礼的长度,凑够时间。不过现在的主持人能说善讲,能说出很多的道儿道儿来吸引人们,会逗得前来参加婚礼的人大笑,开怀不已,他们的水平也是很专业,而且还有许多过去不曾见到的媒介设备用来拍摄下这些值得纪念的场景,和我当时主持婚礼时犹如隔世之感。但是我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主持一次婚礼,也算是一次艰难的考验吧。
不光是这样,在市外贸的办公室还有许多事情,比如局里的每家约一两月要集中灌一次液化煤气,当时没有送上门的,市外贸还要出车出人出力给灌装好用车送到每家每户,每到这时,也要我大显身手,要抽出四五位相对年轻的人一起去收罐、灌装,再搬送到每家,这事要非常的细心,一旦出漏,以后麻烦事多多。有的人家私心大,拿了太旧的,如送去的空罐不合格,要回来重新换,再一罐罐给送到家,这事也算是市外贸的一项福利吧,当然要钱,开始时每个罐要三十元,公司破产时就长到了四十元。市外贸里的福利多多,如秋天家家需要买大白菜,这就需要统一去买,还有土豆、萝卜等东北家家冬季要大量购买的蔬菜,在冬季,有的地方生产出的东西好,比如有一林业局的冻豆腐就很受欢迎,这个林业局的外贸就给送到市里来,一家一大板。冻了后各用麻袋来装就行,最要命是冬天分大米,分大米前外贸要去车由有权的人带着去联系好的地方买,东北有地方出好大米,比如离市较近的一个县,它是别外一个市交界的县城,市外贸的人已经选好,就等去车拉了,回来后要挨家送,基本都在楼上,要给人家扛上去,有时我一口气要扛到四楼要到五六楼的话还要歇一下,那时我年轻力壮,一袋大米大概是一百八十斤,可是真有劲儿!
也真是怀念那时候,市外贸要是没破产该多好,大家在一起还是那么热闹。人虽说是不多,还是很友好的。
四十七章改进我的串儿店食谱
自从老刘和我那几次长谈之后,我俩的关系近了许多。他也不嫌弃我是个下岗人员,没事就来找我聊天,还不时的为我的生意出出主意,他看了我的小吃店后就说:“这小吃店的生意虽好,可是还大有改进的地方,我看有这几点,一是空闲面积太大,要更加紧凑一些;二是应该更加卫生些,每天都要用水冲刷各个角落,不留死角;三是这菜谱也要更新充实一下,要换一些适合年轻人特点的菜;第四…….”,我急忙说,谢谢你的好心啦,你还有没有完了,我先按你说的有些再改一改,怕是有的还是改不了呢,这老刘,看稍微信任他还显摆起啦,也就是个知识分子,还去国外学习过,有啥了不起。他说的好像是跟日本人学习,什么要更加卫生啦,什么面积要紧凑啦,还要天天对小吃店用水冲啦,烦不烦人。不过那黄爱茹倒是支持他说的,这姑娘自从小刘的叔叔回国又给了小刘帮助以后,简直是老刘说啥是啥,她对老刘又是羡慕又是崇拜,就愿意听老刘说话。她连忙说,叔叔说的也对,咱们的小吃部也该改变一下了,这卫生的确有些不尽人意,还是再买点拖布来,先按刘叔叔说的,把卫生好好弄弄。好,我见有人支持,也就同意先这么办。就买来了拖布和水管,和一些不锈钢的厨具,就每天打扫起来。这也是给黄爱茹多了一些事,不过她也是愿意这样做。
果然过了几天,这小店也是干净了不少。卫生好了,来的客人也多了几个。我一看有了点儿经济效益,就又听了老刘的建议,对小店的布局又改近了一下。首先将过去的桌椅摆设尽可能地换掉,统一改成了“火车座”,就是那种有面对面的塑料桌椅,都是四座的,人最多也只能座四人,又好擦拭,又紧凑。对厨房也进行了改进,设了一个小灶台,还买了一台二手的排油烟机,在添置不锈钢的厨具以后,真是焕然一新。再给黄爱茹和我买了一身新的工作服,哈!这么一来,我的小吃店哪里是什么小吃店了,这简直是正规的饭店。我看了看,我这饭店虽然评不上像人家那种大饭店五星级的四星级的,不过也可能会评上一星级的吧。不过就是价格上不去,但是我感到这也是这小吃店的优势,就这几种小菜你还想挣多少钱,当初不过也只是混口饭吃,只要不赔本就行啊,要么怎么吸引这些大学生和城市的小市民呢。但是眼看客人是不断地增多,有时我也忙了,和过去时能聊天的机会也少了。黄爱茹的男友也常来帮忙,搭一把手,就算我们小店的半个职员吧,这黄爱茹穿上了制服也是精神了不少,真是像个大饭店的女招待。我也有了点儿想法,要是这姑娘能在这个城市里留下来就好了,我就将小吃店让给她,这样我还能继续关心这个店儿,另外还能来打打工之类的。
一段时间后,我又按着老刘的提议,开始对我这小吃店的食谱进行了改进,他建议我最好要把小吃店办的有特色一些,先把“串儿店”的名字保留,主要的烤串保留吗,把食谱改成中国的烤串和日本的快餐小吃结合起来。老刘还有些在日本打工的经验呢,他曾在日本做过几天零工,还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对外人说。在日本他的老师是不让他打工的,因为他要是在日本打工,就是丢了他老师的脸,而且中国人也是不让他打工的,具体的详情在我的不断央求下后来他还是对我谈了谈,要不他对这个小吃店的管理和改善能提出许多的好方法呢。这事儿以后我还会讲到。
他就给我提了四样常用的小菜改进。你们说哪四样,这些都算是日式小菜,就是我曾尝试过的一种小香肠炒油菜、油炸青菜叶、干炸小虾和炸鸡翅,对于这些,我都不用他怎么教,一说就会,他还给我演示了两个,我就说:“这玩意儿还用教给,我就会做,不就是个油炸吗”,接着,我就给他做了起来。开始是不太熟练,不是挂的糊多、就是挂的糊少,要不就是火候地掌握不行,总是太大,尤其是青菜叶,太不好炸,一用油炸了后,就软蔫蔫的,不像他说得那么挺实,样子也没那么好看。我想,这青菜叶是吃它做什么,我们中国人会不屑于它的,又没热量,又不可口,于是我就放弃了这个菜。小香肠炒油菜我曾试过,也是不行,那就不要费这个事了,我对他说了这不行的,中国的香肠大大地不行,可能日本的行,在中国它是不服水土的。然后我又放弃了它,但是另外两个我觉得倒是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就是虾和鸡翅大家都喜欢吃,而且经老刘这么一油炸的确也好吃。这个油炸的菜好不好吃我看咱们中国人就是喜欢两种情况,一是要火候要恰到妙处,时间不长不短;二是要味道合适,这外挂的一层糊状物的味道很是关键。老刘说,你呀要好好地调节,慢慢地尝试,要是在日本啊,这就是他们的秘密,是专利!任谁也不会告诉的。经他这么一说,这做菜还是真神秘了呢,那样我也要有一种专利。
就这样我的菜谱改了以后这小吃店的生意就火了起来,一时社会底层的人士接应不暇,有时白领人员也来了比例很大。这黄爱茹也就忙了起来,小张也就跟着忙活。看来以后我闲聊的空也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