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远和李如云一前一后的进来,李晨风起身迎接,
本来英姿勃发的孙志远竟然变的又瘦又黑,这才几个月没见,
由此可以看出孙志远训练部队是下了苦工的,李晨风亲切的叫孙志远和李如云坐下,
志远兄虽然你我是上下级的关系,但是兄弟我从来都是把你当成亲哥哥一样的对待,
今天叫你们来没有别的事,我接到奉天的命令,限期让我们到奉天集结,准备入关作战,
我这里让我两个叔父替我看家,你们二龙山就让李三石大哥镇守山寨吧,
咱们这次带一千两百人入关作战,你把二龙山的精兵带去五百,
剩下的七百人由我这边出,明天下午我们在牡丹江会合,孙志远听完之后,
先是有些惊讶,前年刚进关打了败仗,这次一定是大帅咽不下这口气才决定再次入关报仇的。
李晨风接着说道,这次作战一定会胜利的,张大帅首先改组领导机构。
张作霖设立了一个最高的整军经武的领导机构,名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
该机构是1922年7月24日成立。委任孙烈臣为统监,张作相、姜登选为副监,张学良为参谋长。
1925年,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改为东三省陆军训练处,人员相应作了更动。
由张作霖任统监,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学良为副监。这次改动是为了加强张作霖父子的权力。陆军整理处下设两个处和若干科。两个处是,军学处,处长为陈瑛;工务处,处长为张宣。
“第一个重要机构是陆军整理处。这是整军经武的最高执行机构,
凡属部队整编以及人事的部署和升迁等都由这里决定。除了最高决策由统帅部直接掌握之外,
一切日常有关整军经武的重大事情,都要通过这里。
”“因此由张作霖自兼统监,下设副监多人,新旧两派都有,
但实际负责的是副监姜登选、韩麟春和参谋长张学良。”这段回忆有点误差,
但是可以看出新派实际掌握了改革的实权。姜登选、韩麟春和张学良都是新派人物,
尤其是张学良更是新派的首脑。由于新派掌握了改革的实权,
推进奉军的近代化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严肃整顿陆军。
奉军存在新旧两派。
旧派的主要人物就是人们熟知的张景惠、吴俊升、孙烈臣、张作相和汤玉麟等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众好汉。
新派人物是杨宇霆起的头。杨是东北法库人,日本士官八期毕业,为人精明干练,勇于负责,
从1918年继张作相为统帅部的总参议,始终得到张作霖的特殊信任。
就是由杨宇霆先后吸引了韩麟春、姜登选、郭松龄、戢翼翘、臧式毅、
于国翰、熙洽、王树常、于珍、邢士廉等成了新派的骨干。
后来张学良又以少帅的身份列入新派的首脑,并由张学良和郭松龄分任新军主力三、八旅旅长。从此新派逐步抬头,逐步壮大,终于成为以后整个东北军的主体。”这个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张作霖原来依靠的完全是旧派。但是同直系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张作霖开始决心重用新派
“然而新派之所以能压倒旧派,也并不是偶然的。
其中至少有两件事值得一提。1922年的直奉战争,奉军旧派的军队在长辛店作战,
新派的三、八旅在杨柳青以西作战,结果长辛店方面的旧派军队溃不成军,
而杨柳青以西的三、八旅则虽败而未溃,这是一件。另一件是王升文团在山海关的浴血奋战。
原来奉军在长辛店和杨柳青战败以后,直军以破竹之势直追到山海关,
满以为一举可以捣毁奉张的老巢,不想到了山海关石门寨一线,
突然遇到三、八旅中王升文团的猛烈抗击。王部战斗力之强,
远远超出曹吴意料之外。结果王升文团长阵亡,全团官兵也损失甚重,
但毕竟阻止了直军的攻势,稳住了整个奉军的阵脚,迫使曹吴不能不有所顾忌而接受了和议。”
“这两件事不但博得了张作霖的特殊赏识,并鼓舞了新派的信心,
而且也是旧派相形见绌,不得不在军事上有所让步。因此以后的整军经武,
事权大部掌握在新派手中,并且逐步深入到旧派军队,使旧派军队也起了变化。
”这个分析是很中肯的。张作霖在实践中看到了新派的潜力,因此他决心重用新派。
张作霖的头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
整顿陆军的指导思想是依靠新派力量,裁汰为非作歹的胡匪及行伍出身的官佐。
这已经成为张作霖的整军指导方针了。借着总结直奉战争各部的表现,
严厉地惩处了违反军纪的军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惩处。在战争中,
临阵退缩、贻误战机、焚劫掳掠者,一律枪决。其中有第六混成旅旅长鲍德山,
第二十七师第一〇六团团长阎玉成,第十混成旅第一团团长许益三。枪毙了一个旅长和两个团长,震动很大。
对指挥不力、能力不佳、犯有小过者,给予撤职处分。
其中有奉省军队中的第二十八师师长汲金纯,第二混成旅旅长郑殿升,
第九混成旅旅长牛永福,第十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朱砚长,独立骑兵第一团团长朱益清;
吉省军队中的第二混成旅旅长张九卿,第三混成旅旅长成明,第五混成旅旅长李庆禄,
第六混成旅旅长高凤城,第七混成旅旅长李桂林;黑省军队中的第一混成旅旅长英顺,
第二混成旅旅长张明九,第三混成旅旅长巴英额,第四混成旅旅长张海鹏,
骑兵第一旅旅长马瑞禄,骑兵第二旅旅长张魁武,炮兵独立团团长吉兴等。
这些受到处分的军官遍布东三省,计有1个师长,13个旅长和3个团长。对他们的处分,也同样产生很大反响。
当然,经过整顿,受到处分以后表现好的,又有重新得到任用的。
如李桂林、李明九、巴英额等又当上了旅长。而吉兴反而由原来的团长被提升为旅长。
同时,对如冯德麟、张景惠、邹芬等重量级的旧派人物则调为保安司令部顾问,使其有职无权,养尊处优。
对官佐的整顿如此,对士兵的整顿也如此。他们本着“兵在精而不在多”的精神,大量裁汰兵员。
把老、弱、病、残、劣的士兵,都给资遣散还乡。立有战功的老弱士兵,照顾改充辎重兵或后勤兵。
总计东三省的奉军共裁减6.9万人。奉军总数大大减少了,但战斗力却提高了。
从以上举措不难看出,此次整顿力度很强,动作很大。虽然个别人有怨言,但总体上,整顿还是通行无阻的。
其根本原因是有老帅张作霖的坚强支持。这个强而有力的后盾,保证了陆军整顿的顺利进行。
这也说明张作霖对于新的形势,还是能够主动适应的。
惩处裁汰的同时,奉军又大量引进新式军事人才。他们求贤若渴,广揽人才。
不仅在东三省招揽各种新式军事人才,还派人到关内的重镇京、津、沪、宁、汉等地,
去广招各类新式军事人才。举凡航空、航海、炮术、军需、军医、兵工等人才,
他们都给予高待遇、高礼遇,悉数请来,为我所用。他们很重视文凭,
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北京陆军大学以及各地军官学校的毕业生,
都极力延揽。其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更是受到特别的重用。
奉军还规定各部队采取考试的方法提拔军官,废除原来的推荐制。推荐制的人为因素很大,
不利于军官素质的提高。同时,对军官的培养,也有一套科学的作法。
“全军各师旅的参谋长和各团掌管教育的中校团附,全数由军校学生出身的人充任。
其中保定军校各期毕业生为数最多,来自关内的各国陆军留学生和陆大出身的人次之;
并且,以后遇有团营长出缺,一般皆由各部队的参谋长、团附以及讲武堂的教官和队长调充。”
军校毕业生认为到奉军来有前途。“当时北洋军阀一般都喜欢行伍出身的人带兵,
学生出身的人只能用作参谋之类的幕僚,独有奉军与此不同,很多学生出身的人都直接带了兵”。
何柱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投奔到奉军来的。
经过统一整编的奉军,统称东三省陆军。共有3个师,27个混成旅和5个骑兵旅。
每旅设3团,每团设3营,每营设3连,每连足额150人。整编后的奉军有17万人,
比直奉一战前减少很多。但军队的素质有很大提高,士气也非常旺盛。
朝气蓬勃,面貌一新。第三,建东北讲武堂。
东北讲武堂最早创办于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那时是奉天将军赵尔巽,
为造就陆军初级军官而设立的。原名为奉天讲武堂,训练期为一年,只办一期。
1907年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时,将讲武堂扩大,改为东三省讲武堂,
地点在小东边门外老龙口烧锅东侧。每期学期定为6个月。1911年革命军兴起,该堂即停办。
1912年,巡防营改为陆军师,为整顿军队,又继续开办,办至第三期停办。曾在陆军第二十七师任旅长、
团长的孙烈臣、汤玉麟、张作相等,都先后是该堂的毕业生。
至1915年中日交涉起,复行停办。这是讲武堂的前身。
但这两期讲武堂是短训班性质,而且都是采用旧式的军训方法。因此,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