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死,让加珍的心也跟着死了,流放,对她而言,不过是日复一日地等死罢了。
“嫂嫂,嫂嫂,”已如行尸走肉般走在流放途中的加珍隐约听见有人在背后叫她。
她徇声回头,竟在身后看见了袁崇焕的胞弟照煦。她还清楚地记得,那年她随袁崇焕回乡,那个站在阳光里,有着阳光般笑容的青年,和眼前的他完全是判若两人——衣衫褴褛,手脚被镣铐束缚着,脸色苍白,连呼吸似乎都觉得吃力。
加珍见他很是虚弱,上前几步扶着他。
他靠着加珍的肩膀,额头上的汗珠一个劲儿地往外冒。
加珍一边用衣袖给他擦汗,一边关切地询问道,“你脸色很不好,是不是生病了?”
照煦低垂着双目,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不行了。我哥哥死的好惨,可惜,我没有机会,替他报仇了。”
加珍刚想安慰他几句,身后突然冲过来两个官兵,两人二话不说,扯起照煦的胳膊便走。
加珍急道,“你们要干什么?他还在生病!”
一官兵没好气地答道,“什么生病!他是得了瘟疫!”
另一官兵则显得更加地不耐烦。
“你跟她啰嗦什么,赶紧把这个人拉到那边,同那些得瘟疫的人扔在一起,一把火烧了。”
“什么?”加珍失色道,“你们不能这样,他还活着!”
两人冷冷道,“他早晚都得死,如今一把火烧了,倒省得再祸害别人!”
见两官兵如此说,加珍伸出双手,拼命地拽住照煦的衣服,但不管她怎么努力,也只是女子力量,又戴着手铐,终是挣不过两个强悍官兵的力量,她拼尽全力抢到手的也只有两片残破的衣角……
两官兵拖着已无反抗能力的照煦,在毫无生气的泥土路上划出一条灰白的凹痕……
加珍艰难地起身想去追他们,却被身旁另两名官兵死死地拉住。
眼看着不远处有火把燃起,加珍痛不欲生,她无法想象照煦怎样痛苦地在火焰中挣扎,那又是怎样一种无望且无助的挣扎,她只知道,曾经那么热情活泼的生命就这么没了,就这么以这么悲惨的方式结束了。
袁家就这么完了。
袁崇焕他没有做错什么,却落得如此灭门的下场,可那个始作俑,他却还活着,那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地活着。
所以她不能再这么颓废地活着,她要逃出这充满死亡威胁的流放之路,为袁崇焕,袁家人报仇!
尽管她清楚历史的走向,即使不用她动手,十四年后,崇祯也会将自己吊死在煤山上,但心中那团燃烧着的仇恨之焰却让她无法耐心地等待,十四年,太长了。
于是,在一个天色微明的清晨,趁着官兵换班之际,加珍用一直藏在靴中的匕首除了手铐,偷偷地逃出了流放队伍。
但她逃出没多远,便被官兵发现了。
此时天色已大亮,加珍看到身旁不远一个青年男子正牵着匹黑马缓慢行进,情急之下,她已没有闲睱去鉴别他是好是坏,是官是民,她只是踉跄着脚步跑到男子跟前,本能地向他求救道,“救我!”
男子细看了一下加珍,惊喜之色从脸上飘过,但也只是那么一瞬,很快男子便掩住神色,看了一眼身后的追兵,一言不发地将加珍抱上马,自己也骑上马背,猛抽坐骑一鞭,马儿吃痛,四路蹄狂奔而去,任凭那些官兵怎样地追赶,也只能是望尘兴叹了……
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熟悉了,加珍忍不住问道,“我们这是去哪里?”
“宁远。”男子简短答道。
加珍惊道,“你是宁远人?”
“是。”男子道,“姑娘的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提起家,加珍又显得无限伤感起来。
“我已经没有家了,你就送我回宁远吧。”
男子道,“好。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姑娘?”
加珍想了想,自己是个逃犯,真名当然不能告诉他,可她也总得有个名字才好。
不远处,几株杏树花开正浓,加珍便随口说道,“杏儿,袁杏儿。不知道公子……”
“吴二狗。”
“吴二狗?”加珍疑道,“这不像是一个人名。”
男子道,“这原本就不是人名,姑娘既不肯说出真实姓名,我又何必告诉姑娘真名?”
加珍心下暗惊:他怎么会知道袁杏儿不是我的真名?难道他认识我?可为什么?加珍又仔仔细细地上下看了男子一遍,为什么自己竟不认识他?
男子用眼尾扫了加珍一眼,笑道,“姑娘若是不便说,我也不勉强。只是姑娘若没有地方去,倒可以先在我的府上住几日。”
“这……”加珍犹豫了,她与他相识不过数日,不知他的根底,不敢贸然答应,可又一想,自己身无分文,又没有地方可去。
男子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淡淡一笑道,“姑娘若是不放心,我也可以给姑娘一些银两,让姑娘另寻安身之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加珍也不好再说什么拒绝的话了,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没有他,自己早就死了,鬼门关都逃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加珍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男子,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深不可测……
再一次踏进宁远的城门,加珍的心头浮出一丝酸楚。
城,还是那座城,只是,却早已物是人非。
她和袁崇焕住过的小院落已被拆毁重建,而袁府,也已被查封,府门上贴了封条,门前的石狮子上也已经布满尘埃。
男子轻声叹道,“可怜袁崇焕忠心为国,竟落得如此下场!”又看一眼加珍,“姑娘也姓袁,不知跟袁崇焕有无渊源?”
加珍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变得平和。
“没有。只是碰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