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艺鸣家就在学校大门的斜对面。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吕艺鸣家旁边有个卖侊碟的小店,经常有些中年人进去买成亻片。
开着光碟店的是个乱糟糟头发的老头,下巴上长了一颗黑痣,偏偏这黑痣上还长了一根很修长的黑毛,这个买光碟吴老头都四十来岁人了,也没有讨老婆,过几十年申请五保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吕艺鸣家一楼是书店,他们住在二楼,吴老头租了吕艺鸣家一间店铺,他半夜醒来解手,经常听到这隔壁里有女人呻吟的声音,一次两次没当回事,后来才发现,这老鬼买了个VCD天天看成亻片到半夜。
那些撩人的镜头,惊心动魄的画面总能刺激到吕艺鸣的神经,他会跟着镜头浑身膨胀得非常难受。
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一直从吕艺鸣初一持续到高考结束,后来考取大学就很少听到了,有时候想想,也挺刺激跟回味的~~
相信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两位启蒙导师。
咳咳!!
扯远了,讲这些吕艺鸣主要还是想多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影视,今天晚上上完自习,一定要记住买几盘光碟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刚下过一场暴雨,雨水冲洗过的街道干净里透着陈旧感。
现在日上中天,路两旁的枝叶在阳光下晒的绿得发黑,和煦的风儿一吹,摇曳的发出刷刷的声音,光线从叶子间隙中落到地上,跟碎小金粒儿一样。
吕艺鸣尽是拣些阴凉的树荫下走。
没走两步,就到家门口了。
“吕名书社”
看到提着这四个字的匾,他稍微顿了一下,然后走了进去,真的不知道看到现在的老爸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情?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头次见丈母娘一样,格外紧张,生怕老岳父看不上这个女婿。
在吕艺鸣记忆中,吕父是个头不高,大概一米五六的样子,读高中的时候,书店生意还不错,孩子都在自己身边读书,也花销不了多少钱,人轻松,自然长得是挺浑厚的,天天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最大的爱好也就是看些武侠小说。
这个时候的光阴,有多快活就有多快活!
后来受到网络电子书的冲击,这个书社仅仅能维持日常开支,正好这个时候吕艺鸣的姐姐吕秋雅已经考上了沿海城市的一所大学,一年要交好多学费,家里就窘迫起来,等吕艺鸣读上大学,家里养着两个孩子,吕父为了生计,买了一辆二手的面包,白天打理书店生意,晚上就跑起黑车来了,后来渐渐跑车成了主业,也完全顾不上看书店了,许多人跑店里买书,不是断货就是关门不营业,那些老主户来了几次没有书就再也不光顾了。
书店不景气了,之后改成棋牌室,记得改成棋牌室那天,吕父一整天就呆在隔房里,关着门,听姐姐说老爸是躲在隔房里偷偷掉眼泪,要知道这间书社是吕父一辈子的心血啊。
现在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老天爷给了吕艺鸣一次重返过去的旅票,站在时间的节点上的他很清楚书店倒闭的原因。一半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记得零几年实体书还是很畅销的,比如新生网络盗墓题材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以及根据武侠延伸的东方玄幻仙侠巨著《斗破苍穹》、《遮天》、《斗罗大陆》都是初高中生乃至成人热衷的,而且金古黄梁温的武侠宗师作品虽然版了好几十年,不过反而也在这个时间节点卖得更好,所以说自己父亲开个书店的话好好经营下去,还是会有一个不错的辉煌期。
“吕铭书社!”
在走进门的时候,吕艺鸣下定了决心,老爸这个书店在这辈子他要保住,千万千万保住!!
中午的时候,学生都在吃饭,有些学生跑到隔壁小饭店炒两个小菜,学生利用炒菜的时间就喜欢到书店里买卖笔记本,学生用品什么的,遇到感兴趣的课外书也会用零花钱买上一两本。
吕艺鸣望着这些学生在一排排的架前面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他也随手翻了两下,有点怪异的是,找了半天并没有找到自己热衷的网络玄幻小说。
2001年摆在自家货架上的应该有哪些书呢?
说实话,要是自己写书的话这个时候写五白的书的确有点显早,读者相对保守,并不一定能够接受,这就是一个断层期,但是写五位宗师的书的话更是不可能,人家已经出版了,前头说了,这就是抄袭,即便想成为作家吧,这还得自己自行谋出路,这样一来而去,除了多出十几年的阅读经验之外,其他的什么优势都没有。
想到这里,吕艺鸣又有些沮丧,要不先做歌手吧?起码这个时代周董还没有火到一定程度,先把周董的一些歌曲拿来唱唱,没有周董那么好的机遇,遇不到吴先宗这种伯乐,但是起码能出点小名~~
吕艺鸣本来很想见见自己现在年轻的父亲的,没想到一进书店,就又被这个问题困住了,要不先翻几本书看看,这几年都流行什么文。
从外面一直往里面走……
《西去的骑手》/红柯
《坚硬如水》/李耳
《白银谷》/成一
《沧浪之水》/阎真
……
《檀香刑》/莫言
终于找到了一本自己熟悉作者的名的书。
疑惑的是,从左到右边望了一圈,怎么自家现在书架上都摆着的是这些自己没有见过的书?这些书真的有那么畅销吗,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吕艺鸣又找了一遍。
依然没有看到金庸的《鹿鼎记》,古龙的《天涯明月刀》,还有二月河的《康熙大帝》,这些宗师级别的书都不见了,难道由于学校学生看武侠小说泛滥,学校开始封杀自己家里的小小小书店?
在吕艺鸣记忆中没有这一回事啊,学校一直跟自己父亲保持良好的关系,经常还有学校老师跑家里买书呢,男老师一般喜欢看武侠七义,女的老师就喜欢一些都市言情。
记得以前自己父亲总是喜欢爸金庸大师的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凡是只要一进门就能看见,看见的人准会瞅上两眼,即便不买金庸的,旁边还有古龙跟温瑞安的,这么多中风格,在这娱乐方式匮乏的年代,总有喜欢的。如果实在不喜欢打打杀杀的,那么看看余华的《活着》,余秋雨的《文化苦吕》,或者是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也都行是吥?
反正吕艺鸣可以断定自己父亲不会摆这些书在最显眼的位置,实在闹书荒的话,柜台上放四大名著都比这强。
这回吕艺鸣是把整个小小书店都转了一圈,不但没有发现金古黄梁温五位宗师的书籍,竟然今年畅销青年作家韩寒的《零下一度》这本书都没有看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吕艺鸣偶然发现读者更新到2001年18期(半月刊九月B)
自己家里这个书店在零一年还不会缺货的,比如今年天是十月二号,那么十月份的读者就已经摆在自己家的柜台上了,最迟也不会超过三号,因为每天晚上,吕父都会补一次货的。
所以这版读者显示时间时间,确定现在的年代是2001年没有错了,那么怎么会没有那些名人的书籍呢?
看来这个谜团只有自己老爸知道了,算了吧,还是一会儿吃饭的时候问自己老爸倒是是因为什么原因吧。
当将读者放到货架上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好几本同期的杂志也不见了,意林、晨风、青年文摘、故事会……好像这些都统统消失了……
最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夹在最外面的松山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新闻……
后面许许多多新闻纪录,好像都跟自己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多了许多东西,又悄然抹去了不少东西,这让吕艺鸣大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