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英不断的学习中,对科室接收的常见病日渐清晰。一点点的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患者对他的态度也逐渐变化。
面临着师兄即将毕业的状况,胡英被师兄带着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胡英一直处于一个学徒的角色。他甚至都感觉对不起这300元补助费用。中专老师虽然也很尽心,可是与师兄这样一对一、手把手教学,自然是无法比拟的。于是胡英每天坚持着第一个到科室来看患者,收拾桌子、抽屉,再买几瓶饮料放在组里的公用抽屉里,方便大家取用。看大家有闲暇的时候就会邀师兄去聚餐一下。
可是师兄终究在答辩之后毕业了,胡英就这样接手了师兄的任务。大部分的时候家属开始通过胡英,解决在医院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许从那时候起,患者的依从性逐渐提高,在工作中的阻力明显减少了。胡英很庆幸自己,在经历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他没有放弃。好多个清晨,他提前去了解患者情况的时候,被患者反问的无言以对,胡英有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不能对患者说,因为他不确定这些判断是否正确,更大的问题是,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向患者交代他那些自己都确定的推断。那些患者和家属在胡英黯然退走之后,再看他的眼神让他记忆犹新。这无疑推动了胡英的进步速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去逼迫记忆更多实际遇到的东西。
在工作熟练之后,胡英渐渐静下心,开始对患者伴有的一些症状进行归纳和分析。这个工作让他对于住院患者的常见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很快的他发现了一个有点异常的患者。就这样胡英开始了对这个患者的追踪调查。直到胡英父亲给他联系到现在的工作。
每个医院都有各自工作模式的特点,胡英到达之后开始了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一个个问题出现在他身上,让他最感到无力的就是听不懂方言。基本上就如同他听到半懂不懂的英语一样,发言都听到了,就是不知道关键点的几个词是什么意思。接着就是不会使用的操作系统,医院不同,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是完全不同的。不过这里有个类同的地方,主任在工作的时候少了很多繁琐的操作,在病例方面,基本上就是打开电脑审核病例,确认无误后提交审核。于是胡英就只能找年龄相近的住院医学习操作。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最让胡英难受的就是,胡英和小美是这里年龄最小的医生。于是他所遇到的患者,总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去看待他。不论怎么解释情况,患者总是更容易接受那些随口闲聊产生的,亲属们一致讨论出的“中肯”意见。
这真的险些压垮胡英的信心,于是胡英对于“不要放弃治疗”有了一个特殊的体会。
胡英一直憋着一句话,可是他不敢说。“患者,你家亲属这样讨论着就可以给出治疗方案,而且你居然还能执着的采用。那请你们不要在医院表演这个好么?我们读了这么多书都没学会这种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