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学生来说,座位在哪可能真的很重要。也总听说城里有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座位,给班主任送多少多少钱。对顾兴来说,座位确实很重要,千万不能坐前排,如坐针毡啊!一想到有家长为了孩子坐前排还有人送礼,就想笑。自己从小学到现在不知道替家里省了多少钱了。哈哈。在一八班,是体育委员,刚开始班主任也很看重他,但他依然是最后一排。这回是正中间。教室在设计之初是个大办公室。所以,很大。或者说比楼里的一般的教室要大一些。但坐了123个学生和放了123套课桌之后,真的很挤。挤到什么程度,过道只能单排通过,这个之前就说过。教室是南北长东西宽。其他的教室则是东西长,南北宽。南北从讲台到后墙,有十二排课桌,门在教室的三分之一处开着,东边(门口的地方空出了两三排课桌,在西边补齐)。教室门紧挨着楼梯口。楼梯的东边是一九班,胡月的班级。之前也说过。教室从东到西,大致是三、五、三。三这样一排就有十张课桌。也就有了十个人。中间这一列,是最挤的。因为它前边正好顶住讲台。东边的虽然有个门,但前边能到讲台东侧,西边的也是。
更可恨的是,中间这列,在正数第三排和第四排之前,他们又空出了一排课桌地方,成了最西边和中间的同学直通教室门的近路,有了这条路,他们就不用绕行讲台了。第四排往后挤、第五排跟着挤、第六排自然也是跟着挤、顾兴他们的第十排后边是后墙。于是他们被挤得坐的时候坐不下去,站的时候站不起来。要吸着肚子,要贴着后墙,还要把课桌往上掀一点。顾兴不知道这条路是什么时候开的,因为他跟基本不去前边,跟前边的同学也基本上不接触。也没注意这条路。每次从门口进来,头都不抬的就拐了,直接到最后一排。
最有意思的回自己座位。顾兴在中间又是最后一排。座位有多挤刚才已经说了,自己在座位上坐下站起来都费劲,更不用提什么从过道回自己的座位了。你到最后一排,边上的人要先站起来,然后出来,里边的同学站起来去那边过道。两个人紧贴着交换位置,交换过程中两个人的身体有剧烈摩擦。还有就是交换位置还是要吸气,还要用双手扶着对方的肩膀或者胳膊。就是这么难。出去也一样。所以,坐下了就不想站起来、站起来就不想坐下去、进来了就不想出去,出去了就不想进来。下课的时候,那十分钟,如果站了来了一定要站到上课铃声落才舍得坐下。如果不准备站起来,那就一直到上课铃声落响都不站起来。
因为座位的事,顾兴还跟同学发生了一次小摩擦。其实也不算。刚调整完座位,从中间位置过来一个同学,也是按成绩排的座位,可能是成绩没考好吧,给弄到最后一排来了。在中间,五个人的最东边。他学校特别勤奋,名字叫陶亚北。下课,基本上就是下课不站起来,吃完饭马上回来的那种。顾兴不是啊。下课出不出去没事儿,但吃完饭回来这么早,干啥啊。顾兴总想着到操场溜达一圈,或者在校园里走走。操场之前也说过。路的北边是操场,西边是食堂。顾兴的那个楼就是那条路的东边的两个教学楼之一。学校有五个教学楼,两个是实验楼和图书楼改的。也就是说那两个楼本来是用来做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地方。男生宿舍楼在操场的西边和西北方。食堂的东边还有一个女生宿舍楼。
吃完饭,等顾兴回来,陶亚北已经在座位上学了一会习了。正在状态。顾兴到跟前了,他就得把英语书或者数学化学题什么的放下,艰难的站起来,然后让座位,让顾兴进去。如此三两天以后,对顾兴已经是忍无可忍了。这天,顾兴又站到跟前了,陶亚北说,“你以后别从这过了,你回来太晚你从那边过”。从那边过就意味着得绕一大圈,从教室门进来,左拐去讲台,穿过讲台右拐下来,直行到最后一排。顾兴可不惯他,之前的同学也没谁说过不让过的话。顾兴也是毫无防备被他来了这么一句。顾兴冷冷的说,“起来我进去”。然后就是对峙。然后他就起来了,顾兴就进去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试图拦过顾兴。后来。他们还按年龄排了序。顾兴是老大、他是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