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都要注意一下,秦国明把四个飞行物纳入机载雷达的监控范围内,雷达上实时出现了4个黄色小点。顺势看了一下,队友们正在全速赶来,最近的一位大约150秒之后抵达。
“报!”不去管这些,先把最新情况汇报上去。虽然预警机肯定也注意到了目标情况的变化,但飞行员现场的观察是不可替代的。
“警告!全员注意!”秦国明意外的被打断了。
“已确认!四个飞行器是敌非友!”
“警告!发现八架F16战机!四架F15战机!”
“警告!对方没有回应!全员进入一级警戒状态!”
秦国明彻底的愣住了,迅速查看地图。四个飞行物的标识已被换成了红色光点,另外,在国境线的另一侧,12个红色光点十分醒目,这十二架战机貌似在巡逻边境,但距离太近了,秦国明估算,若他们突然转向,7秒内就可以突破边境线。
情况很明晰,这是“敌方”来接应间谍了。而且F16出现也就算了,毕竟是国际三代机不好判断其所属,但F15也同时在场,这就不用怀疑了,“敌人”肯定是“美利坚元老立宪多党并存合众国”,也只有美国有这个能力和胆量做出这样的举动。
而且事先准备好的垂发防空系统,准时来接应的12架战机,美国这是明知间谍活动会被发现?如果有需要,12架战机随时可以参战?!此时,按照老美的习惯,地面丛林里应该也潜伏着特种部队,只待车辆越过国境线!
老美果然还是一般无二的猖狂!!
秦国明已经可以理解周立中将为何会那么着急了,被间谍盗走的东西,不管怎么想至少也是“国家战略”级的,否则美国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了。
“警告!数据链内部通信系统被攻破!”机载电脑的电子合成音。
“你们在干什么!?只有5公里了!”这是周立中将有些气急败坏的声音,大约是感觉到陆司令和他手下的兵不够紧张的缘故,其直接插话进来提醒了。
“听好了!我不管你们带没带对地武器,这三辆车绝对不允许跑出国境线!没带武器,开飞机去撞也要把它们拦下!”
周立中将大概是在这段时间了解了一些详情,知道这16位飞行员很是特殊:机炮内是没有实弹的,携带对地武器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秦国明有些不以为然,5公里?那就是说还有3分钟时间啊,绰绰有余!正打算趁机汇报战果,让周立中将安安心。
“007报……”
“周立中将!”第二次被人打断,秦国明的那点小火气却是不敢朝陆司令发的,更何况被外人插手指挥,陆司令的火气也上来了。还是继续等等吧。
“请自重!进加密频道!”
秦国明看到,通信频道内代表周立中将的那个符号,被强行踢出去了!
这?!噗!不能笑!!!
“通知!”看样子陆司令还有话要说。
“任务计分规则修改!三辆目标货车,每拦下一辆计分100分,其它情况另行计分!”
如果嘴里有饭的话,秦国明会直接喷出来!
一辆100分!总分已经升到300分了!这是基地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
秦国明好像看到队友们像疯狼一样扑上来抢食了!
“007!继续上报!”陆司令显然没有忘记他刚刚打断了秦国明的汇报。
果断的开加力俯冲,秦国明一边大声汇报:“报!目标二已确认击毁!目标防空系统破坏!目标三撞山!完毕!”
200分到手!秦国明的声音都有一点打颤了。
“收到!继续努力!”陆司令的声音听不出什么变化,但想来他也是很高兴的。
“明白!”
雷达显示队友们开始陆续进入有效攻击位置,秦国明必须抓紧时间了。
最后一辆货车,目标一还在视野之内,而且正好处在秦国明预想的地形:公路一侧是比较深的山谷,另一侧是山体的一个大缓坡,坡度符合要求!
“警告!你被红外导弹锁定!”秦国明又一次被锁定了!雷达显示两枚导弹是从地面树林里突然出现的。树林里果然有敌方的特种部队!
“红外制导单兵防空导弹吗?”
秦国明正打算选择一种方案应对,直觉却突然告诉他,准确的说应该是“时间掌控”通过直觉告诉他,来袭导弹距离10秒,从此刻的位置到攻击完成需要5秒,攻击后应对两枚导弹的安全时间3秒,10减5减3还剩2秒冗余时间,和刚才一样完全可以打完再跑!
“时间掌控”果然是很强大的一种能力,飞行员对时机的判断力,完全可以藉此提高一个量级。
秦国明果断的选择继续俯冲,在选好的位置一个小圆周眼镜蛇机动,飞机突然一个大仰头同时速度骤然降低,正好沉入公路旁的那个山谷中。左手手指快速点动,借助微控调姿系统在晃动中把飞机的姿态调整好,使机头指向斜上方,正对快速驶过的目标三。
此时,战机的海拔要比地面上的货车还低。
之所以这么麻烦是有原因的。
在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攻击地面移动目标时,地面的杂波干扰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尤其是目标货车还有很好的对空隐身性。
当目标是汽车背景是大地时,雷达导引头会因杂波干扰很难分辨目标。
面对这种情况,正常的思路是寻找两者的雷达反射区别最明显的攻击角度,即借助镜面反射原理等规避掉大部分杂波,在杂波干扰最弱的那个角度那个时机发动进攻。
秦国明的想法却不一样:目标是汽车,背景是大地时,地面的雷达回波会干扰导引头;那么,把背景换成天空不就行了,天空可不会反射雷达波,此时对空空导弹来说货车就是飞的很低很慢的一架飞机。
不是想办法解决背景杂波的干扰而是想办法换个背景,去除所有的杂波,这种方法需要特殊的地理环境配合,并不具有可推广性。但是能想出这种办法来,秦国明稍稍有点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