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时分,皇上驾临太和殿上早朝。
福临坐在龙椅上,面无任何表情,一如傀儡一般。吴良辅手执拂尘,站在龙案一侧。我侍立在吴良辅不远处,听候差遣。满清亲贵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群臣之首位,安放着一张椅子,倨傲跋扈的多尔衮稳稳坐其上。目无君上渺视群臣,大有唯我独尊的霸气。
“昨日,皇太后招本王进宫,言皇上年已十三,可适时婚配。诸位臣工,有何意见?婚配当娶谁家之女,一起议议吧——”
群臣察言观色,低头不语。
英亲王阿济格上前一步,出班列,“本王觉得不妥——”
多尔衮看看自己胞兄,示意他说下去,“英亲王,有何不妥——”
阿济格躬身,“皇上年幼,应该以文治武功为重。过早大婚,沉溺女色,恐与龙体、社稷无益,实非大清之福——”
多尔衮心腹何洛会出班列,躬身侍立,“英亲王言之有理,臣附议——”
弘文苑大学士祁充格出班列,躬身侍立,“臣也附议——”
内大臣冷僧机出列,“臣也附议——”
大学士刚林出列,“臣也附议——”
苏克萨哈出列,“臣也附议——”
多尔衮点头,似是赞同胞兄之言。
安郡王岳乐上前一步,出班列,“英亲王之言,微臣不敢苟同。汉人有句话,叫成家立业,意思就是先成家后立业。皇上大婚,有皇后在旁督导,文治武功自然会更加精进。绵延子嗣,使帝祚永存,岂能说非大清之福?”
辅政大臣郑亲王济尔哈朗出班列,躬身,“安郡王言之有理。本王认为,对大清社稷来说,皇上首当其冲的任务不是文治武功,而是绵延后嗣——”
大学士兼帝师洪承畴出班列,拱手,“安郡王所言极是,臣深为赞同——”
这大学士洪承畴,也是前明遗臣,归降大清后,和家父同朝为官自然格外亲近些儿。洪大人和父亲一样,对满人制定的六法也颇有微词。尤其是圈地、逃人、投充三法,极是不满。家父弹劾多尔衮圈地霸产一事儿,洪大人也曾劝阻过。奈何家父太耿直,才遭此横祸。
我神游之时,朝堂上纷争不断。
群臣各抒己见,毫不相让。
但从气势上,反对皇上大婚的这一派,明显占了上风。就当下的廷议结果来看,皇上大婚一事,恐怕要搁浅。
多尔衮亲信之所以反对福临大婚,无非是怕福临亲政。晚一天还政于朝,他们就能多作威作福一天。甚至于,他们根本不想福临亲政,而想取而代之。
坐在龙椅上的福临,一直以局外人的姿态,看着群臣争议不休,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此时挥挥手,阻止众人继续争论。
“朕无意大婚,此事不用再议——”
“既然皇上无意大婚,此议题暂且作罢。接着议,下一项——”
多尔衮的眼眸里,闪过一抹窃喜。
阴谋得逞的他,挥挥手,殿内一片寂静,众人回列班中。
“前线奏报,南明赖其肖据险固守,镇平难以攻克。双方交战,大清伤亡惨重。各位臣工,可有良策?”
阿济格出列,“区区镇平,能挡得住大清的铁骑劲旅?大清统一中原,此乃大势所趋!赖其肖再顽抗,早晚也会被消灭屠戮。匹夫敢伤我大清勇士,到时候屠他个血流成河……”
安郡王出列,“汉语有云,兵不血刃,方为上策。以微臣之见,不如找人劝降。如果赖其肖识时务,岂不是减少双方伤亡?”
阿济格笑,讥讽,“安郡王,你每次出言,必引用汉人典籍。以我看,你干脆直接出旗,当汉人算了——”
阿济格的讥讽,引得多尔衮心腹一阵窃笑。
多尔衮的眼里,也闪过一丝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