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边走边观光似的到处溜达,渐渐的也就靠近了漠北长城,越靠近越感到那股冲天而起的佛性的光辉,可是当我们最终眼里能够看到这地方上的人称漠北长城为边墙的时候,灵力中感应到的佛性的光芒却在消失远去,我明白这出世的有关佛缘的东西应该已经被盗走,扼腕惋惜之余,我想的是如何挽回这样有灵力的佛物。于是我们也就没有掉头赶往甘肃,而是继续向长城进发,当我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看到这一人工奇迹时,感到的不但有赞叹,自豪还激发了我完成使命的信心,这一伟大防御工程所经行的地区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巍峨群山,滔滔大河,又有浩瀚荒漠和茫茫草原,在这样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要把城墙以及关隘、戍楼、斥堠等防御设施修建起来,并连成一气,绵延万里,不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的今天,也是会遇到重重困难的。那么这项宏伟硕大的工程是怎样实施的呢?即使以如今的目光来看也是迷雾重重,这段的古长城,长达100公里,横穿这里的几个乡镇,它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长城就是我现在所在的这那一段,长约十几公里,城墙外侧有4米多高,内侧有2米多高,顶宽3米左右,底宽3米多,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交错叠压垒砌而成,现今人们还可以看得出来,当年筑长城的民工和驻兵是把附近的山石一块块切割下来,磨平后干砌在城上,每块石片重的约有五、六十斤,轻的约有十余斤,这样干砌起来的长城,历千年而不塌。历经22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雪冲刷,长城石块原来所用的青色、半黄色石料,依旧岿然不动。站在高处,我们依然可见这段古长城顺山势上下,在城墙内侧,每隔1000多米设一座烽火台。这段内共有烽火台4座,也都以石块干砌而成,应是一处完好的烽隧遗址。烽火台多设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与长城垂直距离。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有房子坍塌后留下的石墙圈遗迹,这应是是驻兵的哨所。有关我读过的史料中记载的用木料泥土毡做的房顶早已不存,但现在可以看到这些供驻兵戍守用的房子遗迹,这大概就是史书上长城“亭”的建制吧。在重要的山口和关隘处,往往有城障,城障是附属于长城的军事城堡。在古长城内外,常可觅得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在这段古长城约三公里的内侧,朝南凿刻着百余幅阴山岩画,有北山羊、骆驼、驼鹿、舞者、骑士等,还有象形文形的符号,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这些岩画对于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古代经济文化应该有重要价值,而且这岩画多以简练流畅的线条勾画形象。有幅岩画画了一只山羊,长角弯曲,身体肥壮,短尾上翘,呈静立状态。另一幅岩画描绘了一个牧人放牧的情景,牧人策马前行,举臂向后,仿佛在呼唤身后的山羊,具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所有看到这些作品人,都会意识到这些可能是修长城的工匠和驻军在修筑长城时的业余时间创作的。我伫立在古长城的在烽火台上,还看见许多黑色的石块上存有箭簇穿透后留下的四方小孔,这又是古战场留下的历史遗迹。我仿佛看见当年蒙恬将军在帐前点兵、列队出战匈奴,仿佛看见了这里烽火四起、狼烟滚滚、号角连天、杀声震天、尸陈遍野的情景,仿佛看见了数十万民工正在搬运石块,在山头垒建长城,又仿佛听见了孟姜女丧夫后的哀哀哭声,猛然间,又听见了一段长城轰然坍塌的巨大声响。值得一提的是,据我看到的文史资料的辩论,估计在漠北古长城有一处巨大的豁口,相传正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如果是这将成为该段古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此传说是否可信,尚有待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因为另有一说是,历史上孟姜女哭倒的并不是漠北边墙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可是无论如何?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烽烟四起、战火连天,饮马长风、烈酒悲歌。多少守卫它的勇士长眠于此,一抔黄土相伴,往事俱矣。岁月带走了无数沉痛的叹息,只剩下它,见证着血与泪、烟与火的过去,还有那谁也不知道的未来,谁还会记得,这片土地下埋葬着多少具白骨,鲜血浸透了这残垣断壁。如同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角斗场。它们是世界的文明,也是人民的不幸。用生命筑垒而成的辉煌,太过奢侈,任何人不敢亵渎。如今,历史的画卷已经翻过,古长城也不再肩负神圣的使命。静谧的匍匐在大地的角落,任风吹雨打、冰雪霜华,沉寂了,永远的沉寂了。一天又一天,偶有牧人,踏青者,游人在它的身躯上踏过,清晰地脚步声将它的最后一丝自尊毁灭。原来现在它存在的价值,只是今人感慨缅怀的一部分。于是我极力站在一处最高的古边墙上,极目远眺,望向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又看到当年,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成吉思汗从漠北出发,征服欧亚大陆。毋庸置疑,长城厚重的历史和岁月孓遗的风云,是它本质的骄傲,也是它的悲哀。风萧萧,是谁在低声哭泣,又是为谁在哭泣。忧伤的气氛在周围蔓延,孤寂的古长城也在悄悄叹息。一切都像一场梦,梦醒后,还是需要我们独自面对。漠北古长城,我为你悲歌天下……………….悲凉中我意识到这也许就是聂凤守护修行之地,这里的氛围不就是鬼族所适宜的吗?此时此地失去千年来强大佛缘灵力的护佑这里更显荒凉凄冷……………………我想我应该即使为了这份历史的沉淀也要帮助追回失去的我目前还不清楚的佛家镇守此地之灵物!
想到此时我心里突然有点想念起聂凤来了,于是我找了一处平坦的高石台然后闭目缓缓呈半跏思维坐,文广,文家看到我又神神在在的,知道有事就没有打搅我,只是在远处默默守护。我心里默念聂凤的名字,然后右手托出七星玦,七星玦上一股淡淡的红雾升起,而且雾中有股奇异若有若无的香味在扩散,我同时脑海里回忆和聂凤的交往和言行,还没有一刻钟的功夫,一股柔柔的阴风袭来,风里同时有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传来。我明白,我的第一次招鬼居然成功了,当聂凤淡淡的身影逐渐变实的时候,吓得文广叫了一声:“鬼呀”,掉头就跑,而文家表现的还算镇定,虽然有一丝慌乱,但片刻之后就恢复了镇定,文家明白这来的女鬼估计是我的奇异坐姿手印和喃喃自语招来的,明白后,文家马上把自己又可气又可笑的哥哥叫了回来。来的正是聂凤,聂凤笑着和我打招呼道:“未来的天行者别来无恙啊!”我听到天行者的名字后一愣,于是笑着和聂凤打招呼道:“你好我尊敬的前辈,看来你的气色挺好,连天行者的名号你也知道,看来你和这个现代社会并不脱节啊!聂凤笑道:“我们鬼族现在也是与时俱进的啦!不过气色好并不代表气运好啊!我所守护的珍贵的佛学,武学,梵文金卷典集之库,在三天前被这古长城脚下的一个叫新旧城村的风水阴阳先生白二僧打开结界盗走一部古梵文本《地藏经》佛学经典,算是我千年来的第一次失职了。我大吃一惊,才想起来三天前的那个晚上灵力大增的众人同时感到村北山里古长城的方向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源源不断的蒸腾,而且我感觉的很明显的是其中竟然有佛性的光辉,想来正是此经出土带来的异象了!我脑海里浮现姥爷教我的有关《地藏经》的概述(《地藏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分别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无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地藏经》全文计分13品,原分为上下2卷,上卷由第1品至第6品,下卷由第7品至第13品)。更令我吃惊的此次丢失的是古梵文原本,其价值不可估量啊!我便问聂凤,既然由你守护了千年之久,为何会由一个小小的风水师把你难倒。聂凤叹息道:“也是我一时大意,我见千年来我这里几乎太平无事,又遥感到你们那里推进的顺风顺水,我也是一时心急,为了以后能够有更高,更好的修为为教主阁下效劳,我把我的守护地设成禁地,下了禁咒,我就准备去闭关修炼100天,谁知在我临近出关时,这个阴年阴月阴时生的风水阴阳师竟然在我的修行地围起一道光与影的执念之墙隔绝了我的灵力探知,又找了一个阳年阳月阳时生的土夫子在中元节的子时我的功力防备最松懈的时候成功打开我的内外双反结界盗走了古梵文本《地藏经》。(“中元“由上元而来,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七月十五鬼节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七月十五接近收获的季节,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热也不冷的时候,所以最适合超度游离的冤魂。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可是道教的中元节如何能影响到古梵文本的佛教的《地藏经》。聂凤听了我的迷惑后,笑道:“你不是早已体会到佛本是道,道就是佛的境界了吗?殊途同归,最终结果信仰的力量是相通的,就像现代社会东西方的节日不早就相容吗?相容的结果就是互相影响,人界,鬼界,甚至天界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