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卢俊义和许贯忠他们几个围坐在房中,卢俊义再次提起了心中的担忧。他始终觉得这次拿下银州城似乎有些太过于顺利了。
如果当初西夏在长蛇阵侧方再埋伏一支精兵,待大宋的兵马闯进长蛇阵之后,他们从外围再次加固一层兵力,到时候其结果也说不定会怎样,为何这支兵力没做任何战斗就撤退了呢?
许贯忠听完卢俊义的分析,觉得有些道理。“我曾听师父说过,西夏军队之中确实有一些高明的将领和军师,他们深谙兵法之道,善晓战场兵机,他们没有这么做,或许有更大的阴谋也说不定?”
“哎呀,管他呢!我们大宋这次出动这么多兵马,还怕他有什么阴谋不成,到时候大兵一到,杀他个片甲不留,任他有什么阴谋也毫无用处。”一向快人快语的周烈说道。
卢俊义和许贯忠相视一笑,周烈这个脾气,也就适合生活在军中。倘若生活在朝堂中,这么直来直去的说话,说不定哪天就被别人的阴谋给整死了。
“林师弟,你怎么看?”卢俊义问。
“哦,我看不出有西夏如此安排有什么意图,或许是他们本来就是来支援的,看到长蛇阵已破,之后再折返回去了。”
“恩,我觉得林师兄说的有道理。”杨志在旁边说。这些日子以来,杨志以跟卢俊义他们几个成了好朋友。
“你们呐,都想的太简单了。这件事……”
还不等许贯忠说完,周烈便嚷着说:“哎呀,不说了,不说了,这么费脑筋的事,大帅他们都不愿去想,我们何必这么劳神费力,睡觉,睡觉。”说完周烈便起身睡觉去了。
卢俊义和许贯忠又坐了半宿,还是没想出什么头绪来,索性也放下不想了。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随着战果的扩大,需要兵力驻守的地方越来越多,因此种鄂和陈正善他们的兵力也越来越分散。就在他们俩为此事烦忧的时候,徐禧到了。
徐禧不但带来了一万精锐的归德军,而且还带来了与他志趣相投的李稷,原河北西路转运判官,也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徐禧的到来,暂时缓解了种鄂的困境。为徐禧接风洗尘之后,几个主要的将领坐在一起商议了目前的局势。会议上,徐禧大包大揽的应承下了防御银州、宥州、夏州的任务,好让种鄂和陈正善放开手脚,组织更多的兵力,准备进攻米脂。
徐禧答应的如此痛快,反倒令种鄂有些担心,对于徐禧的为人,他一时还摸不着底。此前从未与徐禧打过交道,而且向来也不曾听说京中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担任如此大任。作为实战派的种鄂还不能完全相信徐禧,因此他并没有完全听从徐禧的安排,而是建议让陈正善驻守宥州,自己一力攻打米脂即可。
陈正善看出种鄂对这位二路元帅没什么好感,于是也想帮种鄂一把,于是也自请去驻守宥州,看到种鄂和陈正善都是这样要求,徐禧便也同意了。
三日后,徐禧和种鄂开始重新分配兵力,陈正善留下了卢俊义等五人辅佐徐禧,带着原班禁军人马驻守宥州去了。种鄂分出原部下五万精兵,帮徐禧驻守银州和夏州,自带着其余的人马去攻打米脂。
当徐禧听说卢俊义等五人均是京城出身,又在攻克银州的战斗中立过大功,很是欢喜,召见之后,又将五人都提拔为牙将,拔在帅帐听用。
话说,这一日徐禧闲来无事,登上银州城西门楼,远翘西夏,当看到明堂川和永定河交汇处有一大片开阔地带,外加西北方向有一座险峻的陡山,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倘若西夏依山傍水在此屯兵该当如何是好?
带着这一问题,他回道府中,召集谋士和李稷,商议起如何防御此处的办法。由西夏使臣化身的谋士听了徐禧的问题之后,便认为时机已到。他谨记当初嵬名浪遇对他的嘱托,立刻展开了游说,极力赞成徐禧在此处修筑防御工事。
李稷也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人,听说谋士说的有道理,便也在一遍帮腔。徐禧想到他曾在神宗皇帝面前夸口,在宋朝与西夏的边界修筑工事,三个月灭亡西夏的豪言,便更加坚定了信心。
第二天,徐禧召开了所有军事将领会议,宣布了昨晚他与李稷及谋士商议的计划。其中向西夏境内派遣数支探子,打探西夏境内的动向这一举措得到在坐将领的支持,毕竟这一行动早在种鄂在时就已经执行了;而另一提议:在银州城外一个叫永乐的小镇建筑瓮城,却遭到大多数将领的反对。
其中反对的最激烈的当属卢俊义和许贯忠。他们认为永乐地势过于低洼,而且永乐小镇并不依靠任何城池险峻,如果在此筑城,别的不说,一旦西夏兵马来犯,银州城救治不及,倘若再被西夏兵马围困,彼时只要西夏人阻断城内的水源,不需攻打,只消半月便可将永乐城瓦解。
然而徐禧主意既定,轻易不会更改,仍一意孤行的宣布了自己的计划,开始着手执行了。
一道命令发下去下,惟命是从的士兵们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看着每天都在增长的土城,卢俊义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总觉得即将有不好事将要发生。
在此期间,卢俊义还曾给种鄂写了一封信,详细向他阐述了徐禧筑永乐城的经过。看到卢俊义的信后,种鄂暂缓了攻打米脂,立刻来到银州城,亲自劝说徐禧放弃此项行动,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
岂料徐禧早已被谋士洗脑,完全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所有反对的声音在他看来都是在阻止他建功,所以他一概不予理会。
劝说无效后,种鄂愤愤的回到米脂城下,加紧了攻打米脂。他很清楚,必须在西夏进犯永乐城之前拿下米脂,到时候自己便有了充足的时间休整兵马。不然西夏兵马破了永乐城后,很快就会来救援米脂,到时候自己必定腹背受敌,那滋味可不好受。
当永乐城筑好之后,远在西夏朝堂的嵬名浪遇也收到的探子的密保。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可以执行自己的计划了。
于是嵬名浪遇上朝拜见梁氏,提出率领三十万兵马前去收复失地。梁太后大惊,她明白三十万兵马几乎已是倾国之力,一旦交于嵬名浪遇手上,自己和梁氏一党就陷入危险的境地了,毕竟嵬名浪遇一向拥护的都是李秉常。
思谋了一番,在嵬名浪遇将家眷都接到兴庆府之后,梁氏终于放心的将兵符交给了嵬名浪遇。
当听到探马来报,说西夏军来犯的消息时,徐禧大喜,认为立功时候到了,在谋士的怂恿下,徐禧将绝大部分兵力都驻守到永乐城里去了,只留了一万兵马驻守银州。
卢俊义等几人也被徐禧调往永乐城,银州作为永乐城的后盾兼粮草供应之地,由李稷负责来回两地,押运粮草。
徐禧在永乐城上摆满了滚木、炮石、灰瓶,金汁等物,只待西夏军马到来,但当他看到三十万西夏军马如漫天飞蝗般铺天盖地而来时,顿时吓破了胆。若不是有诸多将领在城头守着,他真想弃城逃走。看对方的人数,再看看自己这小小的永乐土城和城内的五万兵马,别说一个永乐城,就是三个永乐城也不够对方塞牙缝的。
事已至此,不可被当初反对筑城的将领小看了自己。徐禧又鼓起勇气,给士兵做战前动员,强调只要我们死守住永乐城,不消十天半月,西夏兵力必然疲惫,到时候我们再出城反击,必定一举得胜。
面对于数倍的敌人,军士们个个都有惧色,战意全无,徐禧的动员起不到任何作用。另一方面,嵬名浪遇带领三十万兵马来到永乐城外,并未立刻组织进攻,而是选择就地扎营,将永乐城四面包围起来。如此一来,城内的守军更是军心大乱。此一招攻心为上,确实高明。
第二日,正如卢俊义站前所料,西夏军阻断了流经永乐城的唯一河道,绝了城内的水源,永乐城里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夜晚,卢俊义等几个兄弟们商议,卢俊义道:我们不能就此坐以待毙,必须突围出去,想办法搬来救兵,才能解了这永乐城之困。”
许贯忠仔细谋划一番,说道:“或者我们可以全体突围,五万兵马突破西夏防线,回到银州城还不是问题的。”
这一提议使众人眼睛一亮,对啊,何不所有兵马一起突围呢?
五人当即来到徐禧的帅府,向徐禧说了这一建议。徐禧犹豫了片刻,谋士在旁趁机说:“大帅,全体突围出去是容易,可是背水一战也未尝不能取胜啊。再说,还未战就先退,到时候传出去,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谋士聂准了徐禧的命脉,读书人最好面子。于是徐禧坚决的放弃了最后一丝希望,选择驻守永乐城。
卢俊义等人大失所望,退出帅府之后,几人便开始了自己的打算。如今形势已经明朗,破城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想就此坐以待毙,就必须突围。突围的方向也已选定,那就是宥州。因为一旦永乐城破,银州、夏州必定也不保,只有宥州有陈正善的禁军驻守,才是最安全的。
在永乐城内被阻断水源五天后,城内的军士已渴死数千人,战力虚浮,再这样下去,用不了三天就将全部渴死。
卢俊义等几人也面色枯黄,饥渴难耐,他们始终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能突围出去。
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城内的军兵们大喜过望,正在感谢上天的好生之德,不料西夏兵马突然发动了进攻,肢体虚软的守城士兵,很快就将城门丢掉了。西夏兵马得意长驱直入。
卢俊义等五人趁西夏军马还未攻到内城的这段时间,赶紧喝足了水,吃了干粮,又饮了战马,精神饱满之后,一人一骑,向外突围而去。
在雷电交加的夜幕下,五人如冲出牢笼的猛虎,一路冲杀,黎明之时,已突破西夏兵马的最后一道防线,向宥州奔驰而去,身后一队西夏兵马紧追不舍。
在卢俊义等五人玩命奔逃的同时,嵬名浪遇也在享受着自己的战果。趁着雨夜的掩护,银州,夏州守军放松了警惕,被西夏精兵同时攻破两城,天亮之后,已收复大片银州、夏州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