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一路东行,渐入浔州地界,只见丘山隐隐,细流纵横,车来船往,络绎不绝。
“如烟姑娘,他们说的是什么方言啊?为什么我一句都听不懂。”宁杨身负血海深仇,背井离乡,胸中本就郁愤,见路上来往的行人说的又是一种自己听不懂的方言,烦上添烦,愁里更愁,忍不住低声问道。
水如烟黑白分明的美目在宁杨脸上一转,好奇道:“你没有听过么?这是客家话呀,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怀远话或惠州话,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
宁杨摇头道:“我在书上看过客家话,但是没有亲耳听过,不瞒你说,以前我都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
水如烟移步过来,在他耳边吐气如兰,轻声道:“客家话可好玩哩,姐姐叫做‘啊基’,弟弟加做‘老太’,大山叫做‘两’,去哪里玩叫做‘料’,我和你刚从山里走出来,这就叫做‘啊基老太两料’。”
说完掩嘴笑个不停,她举止谈笑间,媚态自生,此时白衣胜雪,临风俏立,纤腰堪堪一握,过往行人纷纷侧目望去。
“哈~,‘啊基老太两料’。”宁杨也跟着低笑一声,道:“怪不得别人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在《漫游集》中看到过一首诗《过汀州》,里面说到‘地势西连广、方音北异闽’,说的就是客家话方言自成体系,与其他地区的语言大为不同。如今亲耳听到,才知客家话果然和官话差异很多。”
水如烟美目流转,望着眼前眉清目秀的少年,娇呻道:“还《漫游集》、《过汀州》,偏你喜欢引经据典、卖弄学问,掉书袋子,那你给我好好说说,客家人的过往历史,说不清楚,哼,我可不依你……”说完纤纤玉手连连摇着宁杨。
“好,好……”宁杨两手做投降状,笑道:“岭南,在古时候还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与中原相隔甚远。可后来,中原地区满天下都在打仗,一打就是好几百年,杀人啊,放火啊,死了很多很多人。时局动荡,剩下的人在北方也活不下去了,只好背井离乡,一路南下,迁移到了这里。只要会说客家语,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而不会说客语,没有客家认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也被视为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那时汉人比较少,百越之地和汉人风俗极为不同,为了避免受到百越之地风俗的影响,客家人传统地区只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语的传承曾一度依赖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的严厉祖训。此外,客家人长期受到当地豪族势力和官府的联合压迫……”
二人沿道而行,宁杨说着说着,心中郁愤渐消,禁不住神采焕发,不仅把客家人的过往历史说得一清二楚,甚至连客家人和当地豪族的矛盾、官府以往对客家人不公平的对待以及客家人起兵反叛朝廷的可能性也一并道出。水如烟瞧他疏理历史,指点江山的风采气度,美目中不禁光彩连连。
二人边说边走,行了一程,已到了浔州郡的桂平县。
浔州,因地处浔江水涯之地,故以“浔”名。浔州郡治桂平县,辖桂平县、大宾县、皇化县3县。桂平县依山带河,形势雄固,西北望大瑶山,东南有大容山,兼有郁江、黔江在境内交汇,地形险要。
浔江从此起点,顺浔江可至岭南西道的梧州、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以至南洋各国;溯郁江、黔江可达邕州、柳州。郁江、浔江沿岸,是一片广袤的冲积平原,为岭南重要的糖、粮基地。所以历朝历代,桂平县城一直是浔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
如今桂平县地势广博,城高墙厚,水利发达,极为繁华,虽说大齐当今战火纷纷,盗贼蜂起,可桂平城内的大街上,人潮如涌,车来船往,更有不少杂耍艺人,踢瓮上竿、钻火圈、过门子、翻筋斗,吆三喝四,热闹非凡。
水如烟带着宁杨,快步穿出人群,转过几个巷子,来到一处青砖建筑前。
宁杨抬眼一望,映入眼帘的是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型照壁,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照壁对面是“宣化坊”牌坊,面南书“菊潭古治”,北面书“宣化”二字;大门面阔三间,明间为百米甬道的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西梢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
二人却是来到桂平县衙前。
此时县衙内正好走出一名双颊清瘦的灰衣老者,抬头看到他们,笑迎上前,向水如烟一揖,道:“水宫主,好久不见!”
水如烟拱手作礼道:“杨师爷,好久不见。赵大人可在,我有急事见他!”
杨师爷笑道:“东翁正在书斋,请跟我来。”
二人跟着杨师爷,向衙门内走去。宁杨还是头一次进入衙门,走过仪门,只见堂内雕梁画栋,彩绘精美,两侧分置仗、刀、枪、剑、戟、刑具。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刑、工房。杨师爷却直接带着他们,穿过屏门,过二堂,到三堂,停在一房间门前,恭声道:“东翁,圣水宫水女侠来了。”
“嗯,请进来。”
里面传出一威严的声音,杨师爷推开房门,带他们二人进内。
房内案卷堆积,桌前坐了一名五旬老者,身着紫衣,面白长须,气态雍容,正伏案奋笔,批阅公文。看到水如烟等人进来,搁笔起身,望着他们的目光炯炯有神道:“水女侠,找本官有何要事?”
水如烟上前深施一礼,轻启朱唇,说出来的话却石破天惊!
“赵大人,万山盟造反在即,请速派人捉拿万山盟帮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