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斌接到了孙乃巍的撤离命令。到现在为止,他的空战大队、近海突击大队、导弹营、电磁高炮营均已全军覆没。
但是,在他的配合下,进攻的一方也损失了三个营,还有相当于一个飞行大队的无人战机。
这个丰硕战果超出了他的想象。虽然,他手中的主要力量,只剩下三个机步团和一个工兵营了。
在刚刚发生的战斗中,由于导弹营和电磁炮营,相继被进攻的敌方的战机摧毁。事实上,已经无法完成把机场作为陷阱的预定方案。
机场附近突袭的敌军,似乎已怀疑跑道上遗留的两架无人机。除了少数‘战狼’,没有更多的战斗人员进驻机场。
陈诚斌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必须将跑道破坏。敌战机已深入腹地,很有可能需要将机场做为降落场地。”
他迅速调整了方案,准备投入全部战力,吃掉这个占据机场的陆战旅。
陈诚斌不停地思考着,“据目前的情报,突袭部队目前已登岸的有三个陆战营、一个装甲营、一个炮兵营,以及一个通信营。
除了三个陆战营,刚刚登岸的装甲营和炮兵营,还无法形成完整的有效战力。
在机场附近,也发现了这个旅直属的高射机枪连、防化连、工兵连、潜水连、卫生连、警卫连、电子作战分队。”
“但是,它的直升机分队至今未见影踪。恐怕,也是因为怀疑跑道上的两架无人机,所以不敢前来。”
“自己两个机步团,共计三个个装甲营,九个机步营。装备有270余辆战车、90余辆重型坦克、5、60辆火炮,以及剩余的18辆防空炮。加上旅直属的侦察营、防化连,相对火力极其威猛。大大超出这只陆战旅的车载火力。
那只陆战旅上岸后,能够即刻投入的战力,只相当自己所率部队的一半。”
“贼鸥已传回那支陆战旅的设伏位置,距离我的三个机步团火力射程,只有八公里左右。五、六分钟后,我就能咬住他们。剩下的,就是要比拼速度了。”
“我前往攻击敌陆战旅,在沙滩上登陆集结的敌摩化师、装甲师,肯定会紧紧地尾随在自己身后。”
“我需要做的,在陆战旅与我身后的摩化师、装甲师形成包围之前。狠狠的打残它。即使不能完全吃掉。它也没有能力拦阻我部的突围。”
“还有,最重要的是,那里离机场不远了。在那个距离,我怎么都有办法,将跑道上的无人机引爆,炸毁机场的跑道。”
“刚才,敌陆战旅在整个机场区域,进行电子屏蔽。我的引爆信号,始终无法传递到,那两架装满高能混合炸药的无人机上。”……
阻击陈诚斌的陆战旅,在朱继涛的率领下,刚刚到达小山下,战士们还没有下车,朱继涛却立刻下达了折返的命令。
前来设伏的两个陆战营和一个装甲营,立即调头。按旅长的命令,保持与敌最小12公里的距离,全数掉头回返。
望着消失在深夜里的部队。朱继涛向留下的特战队员,继续发布着命令。在公路旁的山腰上埋伏下来。
带着夜视设备从这里望去,山下的公路绕着山边蜿蜒而过。公路的另一边,是无尽的大海。
他开始布置阵地。整只设伏队伍,如同躺在地上蜷缩着双脚的兔子,紧张地等着即将从天空疾驰而下的苍鹰。
陈诚斌很是奇怪,“伏击我的队伍为何突然折返?”
“他们为何不在这里坚守,等待尾随在我身后的援军?”
然而,他已来不及多想。“我不能让这支折返的陆战旅,与我部机步团的火力射程范围脱离过远。”
“30分钟,30分钟就够了。足够狠狠的打残它。即使不能全歼,它也没有力量,再拦住自己的突围。”
“假如尾随自己的敌摩化师、装甲师,接踵而来,形成包围。我即使不能成功率部突围,只要最大可能的牵制住他们,对后面的孙乃巍也是极大的支持。”
陈诚斌所率的整只追击队伍,在刚刚到达那个敌人撤离的设伏阵地时。传来了侦察营的警报。
“2点钟方向,距离5000米,山顶处,发现敌人的伏击阵地,仍有未撤离的阻击武装力量。”
朱继涛刚刚将阵地的设伏准备工作完成,就看到了公路上行驶过来的敌方战车。
一辆、一辆首尾相顾,疾驰而来。
“检查隐形状态!注意隐蔽!等待命令!”
行驶在公路最前面的,是135多辆战车和5辆指挥型步兵战车,之后是46辆坦克,与战车保持了一定距离。
再之后,是敌方的侦察营、防化连、火炮营、防空连、救护队等战车。
由于距离过远,行驶在后面的车辆就看不到了。根据‘蜂鸟’传回的信息,在他们后面,还有46辆坦克。在46辆重型坦克之后,最后压阵的,又是135辆载满士兵的战车,及4辆指挥型步兵战车。
朱继涛很快确定了,第一轮次优先打击的对象。就是行驶在中间位置的,54辆自行火炮、防空连的18辆战车、9辆指挥型战车。共计81个目标。
那54辆自行火炮的射程,是18000米。我陆战旅正在折返的57辆战车,马上就要在这些火炮的射程之内了。
防空连的18辆战车。防护距离为500到5500米远。防护高度为2500米以下。不打掉它,对自己的后续作战计划有着极大的影响。
打掉9辆指挥型战车的意义,自不必多讲。
想了想,他又确定了第二轮打击目标。就是敌人行进队伍首尾两端处,各40辆坦克。
这些坦克的射程远远少于那些自行火炮,但是,坦克自身携带着光抗设施。5千米以内,可进行高致盲激光干扰。使所有光学扫描动作失去效用。
这些坦克的光抗设施,会迅速扑捉我方的激光或红外线。并在一秒之内,反射高能激光,不但能够破坏光学瞄准设施,甚至可能使正在瞄准操作的士兵失明。
由于光抗设备的投射角度极大,完全可以干扰直升飞机的瞄准系统。
己方在机场附近的导弹营和电磁炮营,很难对他们瞄准定位。
所以,第二轮次的攻击,朱继涛把这些行驶在首尾的部分重型坦克,列为了重要攻击目标。
第二轮次攻击后,几乎可以肯定,伏击的特战队,不会再有第三次打击机会。随即,他们就会被敌方的火力覆盖所笼罩。
山腰上埋伏的特战大队,伴随着公路依次排开,朱继涛将自己放置在伏击队伍的中间位置。
随着山脚下的战车的轰鸣声增大,目标越来越清晰。甚至能看到从坦克内探出头的敌方士兵。这是这次演习中,第一次能够清晰看到敌人。
朱继涛迅速浏览了,各个作战位置传回的瞄准数据。在刚刚短暂的准备时间里,他将三个折返的旅配置的,自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尽数留下,布置在山顶。
每枚导弹,相应顺次地瞄准,第一打击次序的每一个目标,并将同时进行发射。
从山顶向下,在每个发射导弹位置向下50米处,重复安装了第二套红外线热影像仪。数据与导弹联通。
在山腰处,装置了第三套瞄准设备,数据也是与导弹联通。
敌方坦克上的光抗设施,只能破坏第一层瞄准设施。这样他就能够确保,己方的导弹不被干扰致盲。
山脚处,身负导弹的‘战狼’也是一字排开。此刻,正隐形静默着。虽然只是冷冰冰的机械,却好似有着残忍的渴望。
蜿蜒前行的敌人,竟是这么多战车及坦克。车载火力,极其强悍。大大超出,之前被击毁的导弹营和电磁炮阵地的防御火力。
这60只‘战狼’,不会有冲至敌阵50米以内的机会。它们唯一的攻击办法,也是背负的便携式导弹。它们的攻击目标,是另外的10辆重型坦克及50辆战车。
这些‘战狼’除了自身的瞄准系统外,之前施放的‘蜂鸟’,将作为第二套备用引导装置。也是为了确保命中率。
这么大的伏击范围,敌军很难不发现自己。虽然,自己及身边战士的服装和武器,都进行了良好的伪装涂层。
在机场附近,距敌20公里的作战分队,已经接到自己的命令,开始不停地用瞄准系统进行干扰。
折返的2个机步营和装甲营,也即将到达那里,在折返的沿途,他们设置了虚拟伏击力量。
希望这些动作,能有效干扰敌方的注意力。使正在设伏的自己,不被敌军过早发现。
随着山脚下公路上的轰鸣声,所有第一次序内的打击目标,很快就全部进入距我导弹5千米之内的射程内。这也是便携式导弹的最远攻击距离。
“太好了!这些目标,相对来说非常集中!”
在陈诚斌的侦察营,在发现了山上伏击队伍的同时,看见山顶上火光一片,映红了山顶的夜空,小山如同戴了发光的帽子,帽子的闪光处,射出一只只嗜血的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