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43900000017

第17章 箭出山岭间

昨夜闹腾的太晚,等邢进醒来时,早已是日上三竿。他草草的梳洗了一番,便差人去把兄弟叫醒,到堂口大门集合。

不一会儿,斧头帮邢氏两兄弟,带着手下四人来到得意楼。

几人霸了张桌子,邢进先差手下向跑堂的打听莫行医的落脚处,然后对自家兄弟说道:“那岚柯寺的莫大师,医术果然了得、当真名副其实,兄弟,过会你得好好谢谢人家。”

“那是自然。”

“我在回龙楼订了一席素宴,不知道莫大师肯不肯赏光。”

“大哥,咱江湖门派打打杀杀也是寻常事,如果能跟此人交好那是最好不过,岚柯寺离县城不远,日后若想照应也是十分方便。”

邢进把一颗花生投入嘴里,说道:“好是好,不过莫大师可是出家人,大郅,你那点小九九,可别当着人家的面胡乱说。”

邢郅讪讪一笑,没有应声。

这时,去打听消息的帮众折返回来,低头对邢进说:“大当家,跑堂的人说,莫大师今早就已退房走了。”

“什么!”

邢进闻言拍案而起,引来周围一片注视的目光。

邢进尚且不甘心,找来店掌柜带他去莫行医的居所查探个究竟,推门而入,屋内果然空无一人。

……

……

天刚放亮,莫行医和长桑就已出了南昭县城,此时已到榆木郡的地界,长桑坐在骡子上,翻看医经,莫行医牵着骡子走在前头。

榆木郡与桃坪郡毗邻,两郡交界处多丘陵,少有人烟,因此莫行医决定早早出发,以免落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窘境。

漏蓝子,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与灌木丛;块根连生,形若纺锤,外皮黑褐;互生肥叶,半掌宽大呈卵圆形,三裂几达底部;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绒毛帖伏;萼片有五,蓝紫色,外被微柔毛,呈盔形,侧萼近圆形;花瓣有二,无毛;心皮三至五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六到七月;果期七到八月……味辛、气热、有毒;研末调涂,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虎掌草……外皮棕褐或黑褐……叶片肾状五角形……半掌宽,三片全裂……两面都有糙伏毛,根状直立,茎木质,底部稍大……花萼直立,一至三片,有白色柔毛,基部有短峭……五到八月为花期……性辛、苦、寒、小毒,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汤含漱,有清热解毒,活血舒筋的功效。

长桑合上经卷,说道:“莫叔叔,漏蓝子与虎掌草虽形似,但是两者的花萼明显不同,不至于会搞混,采药之人怎会出现这样的疏漏呢?”

“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采药人,每种草药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形态,未到花期便去采摘,若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的确难辨。”

“岚柯寺每年有弟子下山采药,也不乏纰漏。因此为医者,不单要懂望闻问切,也要兼顾辨识药性,如此才能成为医术大家。”

长桑闻言若有所思的暗暗点头。

说话间,两人行至一处山谷,此谷颇为陡峭,两侧石壁上密匝的树林枝繁叶茂,如同一顶巨大的黑毡帽盖在山头,谷间是一条山野村民积年累月走出来的羊肠小径,杂草丛生四野无人,墨绿丛中绽放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由于山路难行,长桑跳下骡背与莫行医并肩同行。

山间不知何处响起“嗡——”的一声。

莫行医条件反射般的搂住长桑,应声滚落到长草丛中。

回过头,只见一枝长箭狠狠地扎入莫行医方才落脚的地方,箭头入地三寸,半截箭杆带着尾羽尚在空气中急剧的振颤。

莫行医将长桑护在身下,捂住他的嘴巴,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声张。

长桑伏低身形,心跳加剧,呼吸骤然间急促起来。而莫行医一动不动的趴在长草间,如虎豹猎食般向四周静静窥视。

那头骡子极为木讷,全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踩了两下蹄子,悠闲的走到一簇山花丛前嗅了嗅,貌似挺感兴趣,于是慢条斯理的啃噬起来。

山谷高处,一块不知道哪年从山头崩落的巨石后方,一名山民打扮的壮年男子缓缓从阴影处走出来。

他持弓的手有些颤抖,神色紧张的查看着前方的风吹草动。

犹豫了许久之后,他将弓挽于背后,从腰间拔出一柄砍柴刀,缓步向莫行医藏身处走去。

谷间万籁俱寂,只有风偶尔拂过长草留下的沙沙声。

壮年轻轻地拨开长草找寻目标,终于,找到了斜插在小径上的弓箭,但是并未发现目标的踪迹。

正在他心头狂跳之际,莫行医突然从长草间纵身而起,如同离弦之箭急掠向前,右手直捣那人面门。壮年男子先是一惊,侧身堪堪避过,持刀的右手随即照着莫行医的头颅狠狠砍下。

莫行医低身一让,顺势左掌击出,结结实实的拍在他的右肋上,那人只觉腰间一疼,脚下步伐凌乱,踩着碎步蹬蹬蹬后退数步。

趁他身形未稳之际,莫行医紧跟而上,一个扫堂腿踢中他的脚踝。那人措不及防,猛的倒在长草中,正欲翻身而起时,莫行医左膝重重地顶在他的胸口,从手中翻出一根银针抵在他的喉间。

针长四寸,有刃,本是针灸所用的铍针,若是尽入颈部,毫无疑问可以贯穿整个喉咙。

那人胸口一滞,发现眼角处银毫闪现,顿时不敢再动弹。

莫行医看到他身后的弓,不由得目光一寒,沉声问道:“你是何人,为什么要在此地伏击我们?”

那人目光闪烁,游移不定,不敢与莫行医对视,紧闭着嘴一言不发。

长桑沿着小径跑了过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敢走的太近,揪着心在远处偷偷地观望着。

莫行医令长桑从箩筐里取来麻绳,把那壮年男子手脚紧紧缚住,然后取走了他的刀、弓、箭壶一一细看。

刀是普通的刀,箭是普通的箭,但这弓却不是普通的弓。

同类推荐
  • 旧时长安新雨凉

    旧时长安新雨凉

    讲述的是《史记》流传的爱恨情仇一部奇书,两代人的著述,三代人的努力传承这是一场博弈,不过是荣誉与荣誉的对碰,却最终不可调和,我只不过希望父亲书稿流传,名留青史,如果注定有人牺牲那么我愿意走上祭坛.....
  • 风闲小记

    风闲小记

    这里没有尔虞我诈的权谋斗争,只有轻松平常的生活趣事。
  • 乱世枭心

    乱世枭心

    易倾寒,生于乱世,他用他的野心,洗礼了人们的命运。他要怎样做,才能抵挡这一次次的无奈。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北山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诛佞记

    诛佞记

    明洪武十四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将爱女安庆公主下嫁于壬戌年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欧阳伦。欧阳伦小人得志,遂将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表妹弃遗。致授业母舅吐血身死,舅母自缢身亡,表妹悲愤交加、失心癫狂。洪武二十三年正月,欧阳伦置大明律条于不顾,公然对抗朝廷“盐茶国有,私人不得染指营运”的禁令,勾结湖广、陕西等地方官大肆运销。茶马互市、牟取暴利,且收受贿赂、侵吞赋税,阴买死士、杀人灭口。自洪武十六年始,欧阳伦即分别收受湖广史近山、云南邱汝昌等贪官的巨额贿赂。致洪武二十一年秋,云南曲源府大旱之年官府无钱粮赈灾,使曲源一地饿殍遍野,百姓聚众骚乱。
热门推荐
  • 回眸一笑锦倾城

    回眸一笑锦倾城

    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是冬天,白天都在学校里上学,跟同学聊聊天,闹闹心,讨论讨论小说,都很开心。到了晚上放学,我才开始码字。夜晚一个人写作,总是觉得太沉寂,冬天的晚上显得比夏天的安静许多。每天晚上想想在学校的快乐生活,便会在心中构思出时光不会老去的想法。小时候的我很单纯,就喜欢跟同学闹,有时候还会闯出一些大祸。从认识一个女孩子到喜欢上这个人,是多么奇怪的事啊。
  • 命运之黑白天使

    命运之黑白天使

    “沈安雪,我喜欢你”“沈安雪,做我女朋友”“不要离开我,求你”“你就是我的命运——”结婚前,卓天辰所有深情都给了沈安雪一个人,后来,“天辰,你快来,你儿子尿床了……”时间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正好就是现在,遇见你们三生有幸,新人作者,请你们多指教!
  • 冥主之逆天邪

    冥主之逆天邪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生死死不断,谁生谁死早就没什么意义,那我为什么还活着?
  • 大领主之星魂

    大领主之星魂

    天下皆白,唯我独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 在那时空静止的世界

    在那时空静止的世界

    她意外闯进了一个时空静止的世界,至此颠覆了整个世界观……但故事远不止于此,不知道聪明如尔,能否读懂、最后的结局?
  • 邪魂异世录

    邪魂异世录

    守望世界,百家争鸣,霸权更迭,羸弱的少年,为探寻身世之谜,踏入这个陌生的世界,接踵而来的是……惊天的阴谋,扑朔迷离
  • 无上创世者

    无上创世者

    少年刘吾尊偶然间捡到了一件猪型吊坠,却意外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而自己作为一枚棋子则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时空之中,和吊坠里存在的异兽之魂达成协议,获得了通天教主的真灵传承,少年郎要崛起了。为了回家,刘吾尊拼尽一切,甚至穿越到了洪荒世界,最终成为无上打破了这场跨越三界的阴谋。
  • 神魔道痕之焚天

    神魔道痕之焚天

    异世天界动荡,天将之魂一分为二,却不慎降落人界与地狱,神魂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人界,来到了原本诸天神界所管辖的异灵界———净灵界,虽然九死一生,但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究使自己达到了巅峰圆满之境,但以此同时也遭受到了天谴,是逆天而行,还是听天由命,他自有决断,通往天界的路,漫长而遥远,然而在天界,等待他的又是什么?他能否达成所愿?或许他又将进入下一个轮回转生,又或许他能逆天改命。但谁又知道呢?一切都要看他的能力与造化了。
  • 重生在2007

    重生在2007

    人们一般当我是个废物,我也并不对这个太在乎。但是每每看到父母那厌恶的眼神,总是忍不住掉眼泪。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会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请看作者YY自己不能再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在本书一一实现。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对号入座。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