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弥漫着死一般的气息,林小妹直直的盯着床上奄奄一息的病人说不出话来。
“既然不想嫁,你们为何不退婚,何必把自己逼到如此地步?”这是她不解的地方,就算古代有种种道德观念的束缚,但是法律从来不逼人成亲,就算晏家堡如何权大势大,也不可能强迫别人出嫁。
林健苦笑:“小妹如今病的只剩一口气,刚才我正准备提出退亲的,没想到你就被晏明熙推了过来,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你穿了晏家给小妹准备的嫁衣,晏明熙已经认定了你就是小妹,而我也知道,就算我提出退亲,晏家也绝对不会同意的,你想想,晏家是什么人家,怎么可能容忍被乡下人退亲,他们丢脸不说,晏明熙的名声也坏了,他们不会同意的,我更加担心的是到时候万一他们对付我爹娘,他们只是乡下的普通人,如何能斗得过晏家堡,所以,我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求你。”
“这……”。林小妹犹豫了,她低头看着身上紫红色的衣服,竟然会是人家的嫁衣,她觉得自己穿越过来已经被这身嫁衣害惨了,要是不答应林健的要求,那么她就是偷衣贼,想来林健求她不成一定会报复她,到时候有了这个把柄在他手里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可是要是答应他……。
林小妹认命的闭上了眼睛,走到座位上坐下,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忐忑和不安,首先,她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这个忙我无法帮你,我并不是你妹妹,你父母一来我就会被揭穿,就算你和你爹娘事先商量好,你家里其他人也会认出来我不是你妹妹,要是这件事被揭穿,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后果吗?晏家堡势力强大,到时候结果难料,我说不定得赔上性命,而你们林家也得遭受晏家堡无穷无尽的怒火,你可有想过?”
林健皱眉沉思,随后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实不相瞒,我二叔和三叔一家很少回来,小妹从小绣工了得,为家里赚了不少钱补贴家用,所以她平时都足不出户,村里能认出她的人没有几个,除了我爹娘和两个弟弟,也就祖母经常见她,可是祖母是不会来晏家堡的,毕竟她年事已高,所以,只要我和家人说好,你不用担心这件事会被揭穿。”
林小妹惊讶了,古代对女子虽然要求严格,却没想到严格到了这种程度,林姝好歹也十多岁了,居然足不出户到别人都认不出她来。
可越是这样,林小妹觉得自己就越危险。
她目光转动,视线在林健和林姝之间来回交替:“你们长得一点都不像,你该不会不是她哥哥而是她的情人吧?”
林小妹觉得林健表现的很奇怪,因此她才会多了一个心眼,这话一说出来,林健浑身一震,瞪大了眼睛直直的看着她,等冷静下来,浑身的气势收敛,他低着头说:“没想到居然被你看出来了,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我确实不是她的亲哥哥,我是林家抱养的孩子,但是这件事却只有我爹娘和小妹还有我四个人知道,而我和小妹也是真心相爱,这件事谁都不知道,姑娘,现在你明白了吗,小妹性格刚烈,就算将她勉强嫁给别人,她也活不下去,我没有了她,活着也没有了意思,如果你帮了我,就是救了两条人命……。”
“等!好了,我知道你不会善罢甘休了,可我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因为同情你们就把自己的幸福葬送了,可我也知道自己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既然我已经被认定是你妹妹,这是天意,不过,我要你答应我三个条件,若是你答应了,我就帮你。”
林健眼里闪过欣喜:“好,你说,什么条件?”
“第一,不管你将来带着林姝去了哪里,我对你们提出的任何要求你们要无条件的去办,你答不答应?”
林健一愣,犹豫了。
如果他同意了,就变相的成了她的奴隶,为了林姝,他自然会同意,可是,他看了一眼林姝,他不能代替她做决定。
林小妹也不急,不慌不忙的喝了口水:“我知道这个条件很难,但是我不会勉强,毕竟这件事其实跟我没什么关系,晏家堡再好,我也不想把自己的幸福就这么随随便便的交出去。”
林小妹说的是心里话,她对待感情非常的看中,甚至有点完美主义,不然穿越前她也不会为了躲避父母给她相亲而跑那么远去吃苦,就是因为在她看来,相亲找到的对象并不是真正的相爱,她无法忍受为了结婚而结婚。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这一次差点死了,她突然觉得自己太傻,人这一辈子何其短暂,真爱也要看缘分,若是没有缘分,就算等一辈子也等不到,既然上天让她穿越重活,她也不再那么执着了。
“我同意。”虚弱的声音传来,林姝不知什么时候睁开了眼睛,瞳孔涣散的看着林健。
林健浑身一震,立马紧张的靠近她身边:“小妹,你怎么样,还支持的住吗?不要想太多了,大哥已经想到办法了,你一定要好起来。”
林姝美丽的面容绽放一个苍白的微笑,林小妹一愣,这样美的女人,难怪林健这个做哥哥的会心动,若是把她送到晏家堡香消玉殒倒是可惜了。
林小妹心生怜惜之情,对自己的选择渐渐没有了之前的迟疑和纠结。
林健明白了林姝的心意,转身跪在林小妹面前,手指指天,郑重的道:“我林健得以重生,以后只要……。”
林健看向林小妹,意思是问她怎么称呼。
林小妹明白,微笑着说:“好说,正好我也姓林,我叫林小妹。”
林健一愣,怀疑的看着她,但还是没有多说什么,继续道:“我林健对天起誓,只要不违法,但凭林小妹差遣,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说完,林姝躺在床上接着说:“我也是,刀山火海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