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范姜被青云子收为关门弟子后,他被安置在了一座大山之上,此山雄奇绝伦,被云游诗人赞为“笔峰插霄汉,云气蘸锋芒。时时同挥洒,散作甘露香”。
山上有八大寺庙和一座小观,四季晨钟暮鼓,香烟弥漫。
两人身居小观内,每日生活很规律有序。天空露出鱼肚白之际,他从床上爬起,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双手拿起木桶前往山涧溪水处抬水。抬了半年水后,原先瘦弱的身子渐渐强健起来,更加耐得住辛劳,手臂上的肌肤呈现健康的小麦色,身上肌肉线条优美。抬水回来后,他开始做饭,一碗一筷,白粥青菜。
吃完饭,他便穿上干净的粗布道服,爬上高耸的山崖处,在云气缭绕的花岗岩平台上盘膝坐下,大声背诵道家经典,有时青云子会一同前来,给他讲授三千道义。说来也奇怪,在山上待了半载,青云子并未教授和展露法术,而是不厌其烦地讲解道家著作和人间道义。
每当入夜时分,这是范姜最为兴奋地时候。漫天星辰下,沐浴在山中清风,他放下晦涩难懂的道经,眨着大眼睛恭听青云子给他讲光怪陆离的故事。
范姜从小经受丧亲之痛,历经世间苦难,心性早熟,毕竟还是孩子,对于青云子口中的神、人、妖的故事,怎能不心驰神往。
青云子告诉他,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后,世间分为神、人、妖三类。神仙是能力非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神又与仙不同,神是天地所生,自然孕育;仙为凡人修炼或机缘而造就。
范姜问青云子:“师尊,那你就是‘仙’了吧?”
青云子轻抚长须,仰望银河,道:“为师只不过凝气期大圆满而已,并未成仙。”
范姜疑惑道:“师尊,什么叫凝气期?”
“凝气期分为十层,从一到九,再加上大圆满境界,每个具有灵根的人都能淬炼出灵力,凝气期各个阶段以体内灵气浓度为标准,浓度越大,其人境界就越高。”
青云子顿了下,神情有些落寞:“我花了百年时间,还是难以突破凝气期大圆满境界,至于凝气期上的境界只存在神话中罢了。”
范姜沉思一番后,说道:“师尊的意思是说,人就像一个瓷瓶,灵气就像水,用水装满瓷瓶就是大圆满境界了,那换个瓶不就行了,用更大的瓶来装。”
青云子闻言大喜,赞道:“徒儿如此悟性,真让为师欣喜。”
“可——”青云子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换个瓶哪是如此简单的,即使能换,如果是损人利己的事,卫道者是万万不可做的。”
范姜见青云子脸色肃然,吐了吐舌头,岔开话题道:“师尊,那日独孤信施展的‘不灭金身’是什么?”
“不灭金身之法正是为师年轻时从一位高人那学来的,不灭金身并非真的不灭,只是在短时间内将肉身极度强化,施法者的速度力量也会大幅度提升。在凝气期内,很少有人能够打破金身,可如果碰到真正的大能之人,这金身也不堪一击。创立青木宗后,我就把金身修炼之法传授给了弟子们。”
范姜点点头,继续问道:“师尊,你刚说了神和仙,现在跟我说说妖怪吧,我从小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妖魔鬼怪的故事,它们真的存在吗?”
“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神和人一样的存在,它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的生命体。只是妖喜欢食人,在古往今来的文学典籍中,妖都是不祥之物。其实不然,‘妖怪之事,非所谓不祥也’,妖怪是草木、动物变成的精灵,其嗜血的本性同人类的生存之道是一样的,并无善恶之分。”
“师尊,那魔呢?”
“魔与佛,都是与神同样的存在,只是佛神没有嗔恨心,魔却有嗔恨心。佛成佛是因为魔的帮助而成佛。佛在菩提树下将要证道时,天魔生嗔恨心,派魔兵魔女来威胁、来诱惑,可是佛不动心,用定力克服魔力,所以证得佛位,因此,佛是不嗔恨的魔。”
“师尊,你遇见过魔吗?”范姜听青云子谈“魔”,兴趣大开,问道。
“魔——”青云子突然静默不语。
范姜疑惑地望着青云子高大的背影,两肩平齐,素色长衫紧紧地贴服在后背,简单捆束的发丝白洁如雪,一丝不乱地贴服在平滑的背脊之上。
“我见过一个魔,”山峦间的清风夹带着青云子富含磁性的声音,吹进范姜的耳中,“他穿着一件黑色锦袍,长着令女子都嫉妒的面容,最善于蛊惑人心。”
“谈到魔,有些事现在就与你说了。”青云子转身望着范姜,开始侃侃而谈,“当我还是一名弟子的时候,知晓了天、地、冥三界,神、人、魔各占一处,可每过三百年,魔界和人界的秩序就会混乱。为了捍卫正道,三百年会出一个天纵之才,被世人誉为‘天选之子’。师傅跟我说,我就是那个天选之人,同传说中的‘云中月’一般。当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华,修炼日益精进,凭着一腔热血誓要捍卫正道,可在取得天剑之后,组织正道人士与妖魔大战之后,才发现使人间遭受涂炭的不仅仅是妖魔,更大的因素是人本身。与所以创立了青木宗,汇集零散的修道者组成三千道门,以青木宗为大,共同定下盟约——道门中的修炼者志在修仙,俗世之事交给俗世的人。现今三百年已过,三千道门分分合合,成了三大宗七小门的格局,初定的盟约也渐渐松弛,乱象频现。”
“三百年一乱象,三百年出一人,每个卫道人捍卫正道的方式都不同,你准备怎么做好这个卫道人呢?”青云子神态凛然,向范姜问道。
范姜有些发愣,脑袋里更是一团浆糊,他摇了摇头,坦言道:“师尊,我还没想好。”
青云子说道:“这就是我让你每天背诵三千道义的目的,等你能够倒背如流了,其中的道理会帮助你前行的。”
范姜点头称是,心中坚定一定要好好背诵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