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峰烟雨实堪夸,
石鼓江山锦绣华,
朱陵洞内诗千首,
青草桥头酒百家,
花药寺中龙显爪,
岳屏雪山鸟喧哗,
东洲水拍桃浪暖,
西湖夜放白莲花。
话说湘南重镇衡阳,位于湘水中游的一个河谷盆地,北锁荆襄,南扼二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更兼物产丰盛,市井繁荣;湘、耒、蒸三水交汇,廻雁、岳屏、石鼓三山竞秀;南归雁阵,廻翔流连,骚人墨客,争相颂吟。真真好一派锦绣河山。
第二章伪都1
三百多年前,甲申年初,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一举击破BJ城,明帝崇祯煤山自缢而亡。当时,中国的形势错综复杂,内乱尚未已,外族欲入侵,外忧内患与1945年抗战末期颇有相似之处,郭沫若因此写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共产党亦召开党代会,整顿思想和组织,以全新的姿态投入战斗。然而,李自成不是共产党,在胜利面前,他被冲昏了头脑。他以为,既已占据明廷核心,天下即可传檄而定,因此放纵部属。他最得力的大将刘宗敏不问青红皂白大肆拷官追赃助军筹饷,把义军陷于不仁不义之地。
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平西伯吴三桂风闻农民军围攻京城,正准备率师入京救驾,突闻京城沦陷,崇祯自缢,父母遇害,爱妾陈圆圆为农民军大将军刘宗敏所占。吴三桂怒发冲冠,大呼:大丈夫生于世,不能雪床第之羞,尚何以为人耶!?遂令全军披麻挂白,为明帝发丧,为父母带孝,并准备出哀兵讨伐农民军。当时,吴三桂的处境,前有农民军,后有清兵,背腹受敌。吴三桂手下虽有四万训练有素的军队,但比起数十万义军,或十数万八旗清军,他深感兵微将寡,既难阻清兵,又难敌农民军。思来想去,抠心权衡,为一己之胜算,竟然策划打开山海关城门,投靠清军。与八旗虎狼之师,密谋联手合击李自成农民军。于是,阴险的吴三桂修书一封,极尽谄媚阿谀之能事,表示愿意向义军投诚,并虚情假意邀请李自成前往山海关受降。
再说那李自成攻下BJ之后,沾沾自喜,以为天下唾手可得,做起了君临天下的春秋大梦。继而放纵部下,军纪松懈,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更不应该的是中了吴三桂的诈降之计,竟然带领十万大军前往山海关就吴之降,结果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之下,横扫天下令明廷官兵闻风丧胆的农民军竟然一触即溃,大败而逃。李自成攻占BJ仅数月,这时被清军和吴三桂击败,不得不退出京城。吴三桂因此进据BJ,夺回陈圆圆。且受清廷册封,授平西王,继为清军前驱,进军陕北,南下西安。攻YN占GZ,封平西亲王,留守YN,兼辖GZ。经三十多年经营,资财丰盛,兵精将广,俨然是西南的独立小王国。这时,吴三桂便觉得“端人碗,看人脸”,终不如自己有碗,“三横”王怎么也不如“白王”尊贵;同时,他也知道,清廷中央政府决不会允许他这个独立小王国长期存在,于是处心积虑伺机叛清自立,并一朝取得清廷天下。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吴三桂令人秘密地将一石埋于五华山。为以后反清埋下了伏笔。15年后,即康熙十二年(公元1674年),康熙皇帝派钦差到YN宣布撤藩,命吴三桂归老辽东,逼得吴三桂不得不反。为拢络人心,他打出“反清复明”的大旗。派人联络FJ靖南王耿精忠、GD平南王尚之信及其他反清势力,群起举事。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军民蓄发易服,改旗易帜,擒杀云、贵清廷官吏。吴三桂宣布起事那天,派夏国湘去五华山,装作偶然不经意间掘出一块奇石,奇石上头刻着一行大字:“鱼生足,三家哭,土边木,木边土,铁扁担,到头之自足”。众人不解其意,吴三桂的一个谋士胡国柱解道:“‘鱼生足’者,鱼得足乃行也,含之为‘衡’字;‘三家哭’‘土边木’‘木边土’者隐然为大王尊名‘三桂’也;末句指大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意。此乃天授大王为‘大周’皇帝,建都HN衡阳也!”众人听罢,齐声欢呼。无一不相信吴三桂就是“真命天子”,无一不誓死跟随吴三桂去打天下求富贵。此时,吴三桂久藏心头的夙愿才得以伸张。原来,身为军人的吴三桂心中早就看中了地形险要的衡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战略地位相当理想。康熙十三年初,吴三桂率兵出云、贵,传檄湖广。那时湖广境内清廷守备单弱,远近官民闻风丧胆,大军压境,势如破竹,强兵之下遂无坚垒,抚、镇、司、道、府、县等或弃官而逃,或俯首归附。吴军唾手而得楚汉,连营HB松滋。康熙十五年冬,吴三桂携陈圆圆抵衡阳,居北门衡州知府衙门。至今那地方还保留有“梳妆台”的地名,据说是陈圆圆当年在衡阳居住之地。
衡阳城中南门口东边有一土石小山包,虽不雄浑巍峨,却也树木葱茏,气象不凡,与南门外的逥雁峰遥遥相望,衡阳人称之为金鳌山。康熙十七年闰三月初二,正是春夏交替之际,淫雨纷纷,霉瘴孽生。吴三桂在此登基称帝。据说那一日是旬日大雨后的希有晴天,雨过天青,云霁生辉。吴三桂穿戴冕服乘坐銮舆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金鳌山。一时间鼓乐齐鸣,吴三桂登上龙椅宝座。乐止,吴三桂的狗头军师胡国柱站立山前,摇头晃脑,宣读檄文。谁知檄文未及读到一半,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嚓----”的一声惊雷滚过,登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山前那块“奉天永交”金匾被狂风卷起,飞在半空,又被摔到回雁门街心砸得粉碎。山上山下文武百官个个成了落汤鸡,人人不寒而栗。吴三桂兆头不佳,结果只当了五个半月皇帝就病魔缠身一命呜呼了。树倒猢狲散,群龙无首的反清势力如同一盘散沙,在满清军队的反击和讨伐下逐渐烟消云散。只可惜那一个绝代佳人陈圆圆,匿身古寺,削发为尼,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