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回到朝堂之内,上官凰钰走到秦芸菲身边,看着这个不论前世今生都陪在自己身旁的女子,眼里闪过一抹笑意,执起秦芸菲的手,牵着她缓缓走向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感受到手里的颤抖,上官凰钰紧了紧手掌,给秦芸菲一个安抚的眼神,两人站在龙椅前,一个冷厉霸气傲视天下,一个绝美无双宽容善良。
将秦芸菲带到龙椅上,众大臣看着与上官凰钰并排而坐的秦芸菲,心里都明白了皇上想要表达的意思,知道碍于新帝初登帝位,边关战事焦着,不利于大肆宣扬才未宣布此事。见文武百官又准备跪下行礼,上官凰钰冷声道:免了!现如今边关战事紧急,历届新帝登基所实行的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之举,此次全免,边关战事告急,朕欲御驾亲征,诸位爱卿在朕出征期间须各司其职不可懈怠。
听见上官凰钰要御驾亲征,文武百官立即谏言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谏官苏海清上前道:皇上,你刚登基,大宇帝国内国事繁忙,朝内事物还未安定,臣斗胆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丞相秦绥化也站出来道:皇上,此事还需郑重考虑方可,新帝登基万象更新,皇上怎可在此时御驾亲征。翰林学士张柬之对上官凰钰说道:皇上,您若御驾亲征,朝中空虚,难保大兴帝国不会买通朝中一些心术不正之人祸乱朝纲,还请皇上三思啊!
上官凰钰坐在龙椅上,神色淡然的看着地上越跪越多的大臣,无一不是劝自己收回成命,见无人再说话,上官凰钰才冷冷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大臣道:朕何时说过会立即前往?上官凰钰的话,让跪在地上的大臣们一愣,反应过来才想起皇上只是提起会御驾亲征一事,并未宣称御驾亲征就在这几日,想到此,跪在地上的众大臣不由老脸一红,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感受到身边人的身体有些颤抖,上官凰钰心里不由有些好笑,看着菲儿脸色似乎毫无异常,但内心却已经到了忍耐的边缘,若不是此时的时间地点不对,菲儿怕是已经笑出声来了。对跪了满地的大臣挥了挥手,上官凰钰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其余那些站在原地原封不动的大臣,见大部分人都神情坦荡,只有几人眼里闪过一抹慌乱,不动声色的收回视线。见地上的大臣已经陆陆续续的站起身,上官凰钰对地一微一点头,地一会意将一把普通的纸扇取出交到张公公手里,上官凰钰示意张公公将这把纸扇传下去。
纸扇很快在众大臣的手里传开,每一个看向纸扇的大臣脸上都闪过一抹喜色,见纸扇传回张公公手里,看向丞相秦绥化,丞相,此物的出处你最为了解。秦绥化会意,对上官凰钰道:回皇上,此物乃是微臣几个月前从一小贩手中得来,经过微臣的多番查询,发现此物出自大兴帝国民间,且在大兴帝国影响力颇大,只是被大兴帝国官府压了下来。
上官凰钰对御史大夫****奇道:马爱卿,此事你如何看?****奇见皇上指名让自己回答,收敛了脸上的喜色,肃然的道:回陛下,此物虽然普通但贵在出处与扇面上的诗句,“凰岚秋风璞玉,明流清零絮智;天地甘霖俯降,圣明君主喧旨;大成惶惶寰宇,昌南不可一盛;四平福临到海,一山独座道统。”此八言诗句,看似毫无牵连,但却是一首藏头藏尾诗,因为此诗写在扇面上时采用了竖排写法,若非文低丰厚之人很难发现。此诗看似平淡,但却意味深长,至于诗句之中的含义,就有劳翰林学士张柬之张大人来解释一番了,张柬之见上官凰钰点头,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回皇上,此诗的确是一首十分罕见的藏头藏尾诗,将头与未连起来念就是:凰玉明智,天降圣旨,大宇昌盛,四海一统!众大臣听见翰林学士张柬之的解读,再联想到去年秋初十分皇上突然转了性子,不再执着于夏天行,再到今日的奇雨、异像,这八句话竟然是真的实现了见翰林学士张柬之解说完毕,御史大夫继续道:结合此纸扇的来历,纸扇内的内容,臣认为可以大做文章,有此纸扇,臣保证能说服大兴帝国十分之一的百姓!
上官凰钰脸上显现出一抹笑意,竟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由御史大夫,记住,大兴帝国十分之一的百姓,可多不可少,至于如何做,朕可以不过问,最大五个月,朕要看见成果!御史大夫脸上的笑容一僵,立即整理好心态应道:微臣遵旨!退回原位刚站好,听见耳边传来丞相秦绥化的低笑声,妄御史大人自诩聪明,今日却被皇上摆了一道,听见秦绥化的嘲讽,御史大夫****奇暗自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见此时已经基本解决,上官凰钰才道:今日是朕的登基大典,不可误了时辰,边关战事一事,朕明日自会处理,张公公准备祭天大典,退朝!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夜晚,御书房内,丞相秦绥化、中部侍郎秦晨、御史大夫****奇、翰林学士张柬之、谏官苏海清、暗卫首领地一、玄一七人齐聚御书房,一身便装的上官凰钰坐在首位,对下首的几人道:你们都是我大宇帝国的老臣,论辈份,你们都是朕的长辈,对父皇突然的传位之举的原因想必也略知一二。听见上官凰钰如此说,几人立即起身道:臣等惶恐,皇上如此说,折煞臣等了,臣等定会尽心尽力辅佐皇上治理朝政。上官凰钰点头道:朕今晚召你们前来,一是想了解边关战事,二是因为父皇的一些事情,边关之事朕一开始就有一个猜想,但却一直得不到确切的答案,朕曾经已与父皇提起过。朕认为,关于边关急报一事,朕认为那人的主要目的是想试探与我,诸位爱卿可有何看法?
御史大夫沉思片刻道:回皇上,臣以为,大兴帝国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接连拿下我大宇帝国四座城池,同时攻打我大宇帝国五大边关,即便是大兴帝国这样强大的帝国也是需要极其多的精兵良将方可做到。计谋再高,也不可能不费吹灰之力,臣认为,不出半个月,大兴帝国定会放弃对五关之一的攻打,而最先放弃的就是西南边关。
秦绥化接口道:其次是东南边关、最后是苍原关,大兴帝国在三个月之内必定会放弃三关,上官凰钰点头,不错,与朕当初对父皇所说的分析如出一辙,这三关看似遭到的攻击不若与其余两关,但大兴帝国在这三关的伤亡程度却只是泛泛。想来,这三关他们只是用来引朕出现,看来,大兴帝国此举倒是奏效了。
上官凰钰看着眼前的玄一,玄一,去函绪关一事你已知晓,将玄系弟子带去,打不过不可硬拼,且战且退就可。玄一点头道:是,主上!秦晨你是个极其聪明之人,在一些细节上你尽量多提点玄一一些事情,你便做玄一的随行军师,前往函绪关。秦晨跪地道:是皇上!
上官凰钰想了想道:至于其他三关,朕自会派人前去这三关清理掉钉子,换上一批新血,新的官员考核一事便交由翰林学士张柬之与谏官苏海清你们二人。另外丞相的大儿子秦啸宇做事沉稳有度,是个不错的年轻人,就让他从旁协助张柬之、苏海清二人吧。秦绥化起身道:谢皇上恩典!上官凰钰继续道,这些年朝中有不少年轻的文武官员,丞相掌管文武百官,对这些官员的所长想必知之甚详,其余三关的将领就交由丞相来安排,朕不仅要他们有一刻报国心,更需要他们的一腔热血!丞相秦绥化应道:是,皇上!
说完公事,上官凰钰顿了顿才道:至于朕父皇一事,诸位大臣知道多少?众人摇头,张柬之想了想道:皇家之事,臣等不知,之事隐约听见当年帝夫在时,皇上很是相信有些虚无缥缈之事。上官凰钰眼里一道精光闪过,对众人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只将地一、玄一二人留了下来,臣等告退!
众人离去,上官凰钰才对地一道:让神鹰去告诉天一,世界上本没有路,人走得多了,自然就成为大道坦途了!朕给他三个月的时间,若是一城都未拿回,就提头来见!地一心里一颤,立即领命传讯去了。你立即传讯给玄系弟子,让他们在半路截住朕的皇兄,告知其宇渊城一切安好,让其立即赶往东南边关,并将这枚虎符交予他,玄一立即领命离去。
待所有人离开,上官凰钰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看着摇曳的烛光发呆,不由想起了今日下早朝之时翰林学士张柬之一直在嘴里嘀咕:若凰钰指的是皇上,为何玉字旁边会独缺一金。每每只要想起自己的今生已经失去,而此生,只是重活一世,上官凰钰就觉得心中复杂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