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我们这个专业的人比较少,也有其他同学转专业到我们班上,因为实在受不了每一科都和英语有关,连书本上都是英语,所以选择了离开,剩下的我们只能开设小班教学模式。大学的课程不是很多,班里又只有一位被我们称之为“国宝”的男生,所以女生私下交流的时间就比较充裕,因此同学之间熟悉起来就特别的快。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是广州的,她每次去食堂吃饭,放眼望去都没有她能吃的饭菜,菜都太辣了,连青菜都是用干辣椒炒出来的。每次她都是吃一点馄炖,喝一点粥充饥。时间久了,发现这个方法不实用,于是开始尝试去吃辣椒了。到后来演变成我们和她去食堂吃饭,她竟然顿顿吃酸辣粉、麻辣烫、烧烤了,就连平时的零食也是泡椒凤爪、绝味鸭脖、麻辣蚕豆……了。看来辣椒的感染力是极其强大的,过年回家她还要捎上两瓶老干妈,说是无辣不欢了。
小班教学的好处就是可以好好的听课,坏处就是不能睡觉,否则一眼就能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语名字,那时候我们上课都是点英语名的。老师只知道我们的英语名,并不知道我们真正的中文名字。我们的翻译老师是一位外校的教授,她以前在美国待过一年,所以除了上课期间,下课时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她的见闻。那时候大家都是用那种羡慕的眼光看着她讲诉外国的各种文化知识,也因此突然对自己所学习的语言多了一种莫名的崇拜感。以前教我们的口语老师年轻又漂亮,大家都很喜欢她,都羡慕她那光滑如鸡蛋白的皮肤。因为她丈夫调职的原因,所以为了家庭,她也辞职跟着离开了,离开时我们一起照了合照。还记得上传到空间时,一位认识的同学看见了我们老师,还问我那是谁,叫我介绍给他,对我们老师有意思。我那时候的回答是:“可以呀!那也得她离开老公,抛弃孩子才行啊!”当他知道那是我们老师并且孩子都五六岁时,一脸的不相信。
每天都和英语打交道的我们,最期待的就是上体育课,那是唯一可以放松的课程。有时候体育课对我来讲是轻松的,有时候就是阴影。体育老师是一位男老师,他的心理年龄却和我们差不多,十分的幽默。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还没有到,他就问大家这位女生去哪里了。一位同学用方言说:“在挪点儿!”,他听不懂,就幽默的说:“学英语的果然不一样,随时随地都在秀英语。不过挪点儿是什么意思?”我们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于是告诉了他挪点儿就是那里的意思。除了软排是我的强项,基本上每个项目都是满分之外,篮球那些对我来讲就是阴影。老师教我们“三步跨栏”时,我和我另一个好朋友总是协调性不好,投不上篮。叫我俩练习做体操,由于紧张,竟然出现了同手同脚。
有时候上英语课会有一点福利,可以观看一些英语电影。我记得我们看的第一部英语电影就是《歌舞青春》,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英语:喜欢听英语歌,喜欢看美剧。以前很不理解表哥看英语电影,那时候他爱看《侏罗纪公园》、《外星人ET》,我听不懂上面的话语,又不会欣赏西方人的面貌,所以对于他的喜好很是费解。后来的我明白了,一旦喜欢上了,所有的都是优点,就连里面的的男、女主角都觉得格外的帅气、漂亮。老师还给我们讲诉了她的大学时光。话说她们可是相当的勤奋,每天睡前都会设定好闹钟,坚持六点钟起床,以致于到后面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到五六点就会自动苏醒,简直比闹钟还管用。每天她们早起除了小小的晨跑一下,还会在晨跑时收听英语广播或者是自己下载的英语版音频,还会坐在凉亭里默默地背诵单词,但自己熟记之后便会大声地朗读出来。老师说那个时候她们从来不会担心自己是否发音地道,是否会被其他口语极好的学生嘲笑,因为像她这种的人多了去了。那凉亭里、草地上到处都是“早起的鸟儿”,就像是热闹的集市。想想这时的我们真的是比如老师那一代人了,真的是印证了“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我们这一代人缺少了勤奋,有的是懒惰的借口,仿佛上大学就是之前上学受了罪,来大学享受的,有点”颐养天年“的既视感。大多数的学生下课后就是窝在宿舍里打游戏,要是没课都不会出去一步,吃饭都是叫宿舍里最勤奋的人给顺带回来。遇上周末,那可是宅出了一种境界。白天一整天睡大觉,晚上就精神抖擞地打游戏、看电影。因为是校园网,晚上大家都入睡了,网速就十分的理想,就是夜猫子出行的最佳时间段。
她们那时候的通讯就是一整栋宿舍就一部公用电话,有时候急需打电话就得排队等候。当有宿管老师要喝到自己去接听电话时,那速度简直比百米冲刺还快,有时候顾不上自己披头散发,穿着拖鞋的形象,就奔放地跑下去了。她们那个年代思想比较封闭,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在校谈恋爱,有的是家里不允应,有的是为了前程,自己不愿意,无论是哪种条件,她们都选择专心学习。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会恋爱,我们老师那时候早恋了,不过还在家里人不反对,让她们自己掌控。那时候老师就和自己的对象写情书,通常都是写一封信件邮寄后,得等到一周后才能收到对方的回复。虽然等待是磨炼人的意志的,但是那等待时的期许也是耐人寻味的,那是一种对恋人的思念、和对未知恢复的期望,有时候自己还会傻傻地猜想对方给自己回复的话语,有时候甚至会走着走着就傻傻地咧开嘴笑了,在别人眼中笑得莫名其妙,就如同傻子一样,那也不在乎。那种单纯、美好的恋爱恐怕现在已经被通讯的便利给代替了。那时候的我们似乎因为老师的一席话语,开始对爱情有了几许期许,但是接下来老师的一番讲诉又让我们对爱情有了一种恐惧。老师的那段爱情经营的很顺利,她们最后组成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可是在迎接她们爱情结晶的时候,在产房大出血,以致于差点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难怪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从她们身上割下来的肉,是为了孩子,母亲会和阎王打交道的。这种生命的危险感,又让我们感到了害怕。
大一的时候,我们还会和室友一起爬爬山、泡泡温泉、上上网,参加一些社团活动等,因为那时候都是一些不太难的基础知识,学习生活还是比较多姿多彩的。空闲之余我参加了一个英语协会,每周定期还有英语角主题活动。我们协会的负责老师,是我们新来的那位口语老师。虽然每次考试我都是排第二,但是他觉得我的口语还不错,有时候会带着我去观看其他学校的《经典影视配音大赛》,让我多学习、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我一直很感谢威廉老师,因为他的看重,我变得更加的勤奋,不想让恩师感到失望。记得最初同学们第一次去考英语四级,出成绩的那一天,他问我们的辅导员我通过没有,当知道我过了四级后,我看到了老师脸上欣慰的表情,仿佛在说我果然是他的得意门生。
我们那时候是住在女生三舍的,宿舍还有一个优雅的名字——博雅苑。宿舍条件算是不错的吧,有电脑柜、衣柜、热水器、饮水机、空调、电视机等。那时候大家还没有电脑,就围在一起看电视,讨论电视里面的情节,也是很有趣的。那时候我是有电脑的,只是没有联网。我们的电脑都是学校发的,虽然对我们说是因为学专业要用,都是免费发放的,但是却在每年交学费时都多收了一千元,其实也就差不多是自己花钱买的。而且电脑还是配置很不好的那种联想电脑,后来大家都发到电脑并联网后,一起看电视节目的情境就没有了,看到的都是自己对着自己电脑上傻笑,谁也不知道干嘛,那时候感觉很不像是在读书,感觉是在休闲度假。寝室里有一两个恋爱了,周末就出去约会了,单身。我们就显得格外的懒惰,不想出门,一整天、一整天的穿着睡衣在寝室里活动。那时候还没有流行点餐送外卖,肚子饿了的时候就在寝室一楼的小卖部,买上一点面包、茶叶蛋就敷衍着充饥了,实在饿得受不了的时候,就悄悄的用大家筹钱买来的电饭锅煮小火锅吃。由于规定了不能在宿舍煮任何食物吃,小火锅的味道让目标就太明显了,被宿管老师发现后直接没收了电饭锅。
每个周末就是我们生物钟打乱的时候,有的室友晚上看电视,白天睡觉,精神也能依然很好。侨情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去外面的楼阁上吹吹风、赏赏月。看着月亮在夜晚到来时悄悄地爬上天空,将自己的光华透过树林地枝叶,斑斑驳驳地折射在水池里。
大二之后就是专业知识了,平时的玩耍时间就只能拿来跑图书馆了。一边要学习专业知识,一边还要考相关的证书,所以必须努力了。也正因为如此,每学期也就可以拿到少许学校发的奖学金补贴零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