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十五年帝国寿命在落幕前赌上“国运”的一场决战,“战神”项羽七年战斗生涯中的一次巅峰之作,就此开始吧!
我们先来把战场环境看个明白——
“绞肉机”或是“鱼饵”巨鹿城里是赵国最后的武装力量,由赵军统帅陈余咬牙硬扛着。在巨鹿的东北方向是燕国的援军;巨鹿被秦将“官三代”王离的十万兵死死围着,在王离的南边是三十万大秦主力,由“三军统帅”、“三个半天才”之一的章邯率领;章邯的西边是魏国援军、东边是齐国援军,他的南边是并不算宽、也不湍急的漳水;漳水的南岸也就是章邯的东南方向是楚国十万援军,这支部队由同样也是“三个半天才“之一的项羽统领;漳水的南岸、章邯的西南方向是楚国和韩国的一支联合武装,这支部队在函谷关外徘徊,由楚将刘邦和韩相张良联合指挥。
我们再来把章邯的战役部署看个明白——
整个战场其实是由三个“战区”组成的:陈余和王离在巨鹿城的搏杀为“第一战区”,王离抽出来了一支兵马北上阻击着燕国援军;章邯的三十万“打援”部队在漳水北岸“以逸待劳”,这里就是“第二战区”。章邯又分出来了两支部队,一支在西边看着魏军、一支在东边盯着齐军。他的主力在等待着“六国盟军最高总司令”项羽的到来,“擒贼先擒王”、挑最狠最冒尖儿的敌人打是章邯一贯保持的战术风格。曾经最嚣张的陈胜和项梁都死在了他手里,现在狂的没边儿的项羽就是下一个!
函谷关是战场的“第三战区”,楚韩联军作为一支偏师在函谷关外自由自在地遨游着。看似不重要,但是这支武装在章邯眼里却最像根“刺儿“!这支部队的安排实在是毒辣,既能阻击自己西退又能威胁帝国的首都咸阳。咸阳城里的达官贵族们现在可是”一日三惊“,如果函谷关被楚韩联军打掉,首都就真的只能靠脸来挡刀兵了。万一皇帝陛下再有点儿什么闪失,哎......自己哪怕把六国联军全屠了也弥补不了这场大罪!
操持者”第二战区“打援决战的章邯,一只眼珠子还得死死盯着函谷关外的”第三战区“!忧心忡忡的他现在真是有些心烦意乱、坐立难安了,他只能每天祈祷着”第三战区“能够风平浪静、楚韩联军突然大脑短路只会混吃等死、守军”战神“灵魂附体人人都能以一当百......哎,老章有些懊恼了:真不该脑袋一热玩儿这一出”围点打援“,要是坚持按着原来的作战计划稳扎稳打,现在能少操多少心啊。
我们最后再把项羽的作战计划看个明白——
”六国盟军最高总司令“项羽压根儿就信不过其他几国援军的实力,他们的存在意义也就是牵制下章邯的注意力、”诱使“秦军能分散出来点儿兵力。指望他们能灵光突闪、同仇敌忾、英勇作战?算了吧,这笑话好冷......更重要的一点是——那几国压根就瞧不起他项羽,在他们眼里自己也就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娃娃“,是靠着自己二叔项梁才爬上来的,没啥本事。他们绝不会发自真心的听他项羽话,只会”隔岸观火“等着小项同志出丑卖乖!
”总参谋长“范增之前在”六国集团首脑峰会“上策划了个”七伤拳“战法,没成想被那几国给坑惨了,还搭进去了总司令项梁。这回寒了心的老范也支持着项羽的想法,求人不如求己啊。所以项羽和范增这次向其他几国下达的作战命令十分简单:出兵!燕魏齐三军向巨鹿压过去!韩军协同楚军偏师向函谷关压过去!赵军死守巨鹿!
看着这么草率的作战命令,赵国也就苦笑一声,反正已经扛了这么久了,也不差这几天了,接着抗吧;其他四国更是都没什么话说。反正还是老一套呗,你牛你上,我这边把场面和声势给你整起来就行了,出工不出力!这就像极了打群架,你看着对面”方阵“人山人海、气焰得瑟的很,其实真打起来也就是挑事儿的那几个敢冲在前头,大部分人只是跟在他们屁股后头瞎喊乱叫的。警察一来,那些冲前头的”出头鸟“目标明显铁定被抓,其他跟着瞎起哄的肯定如鸟兽散、跑得比兔子还快;你这边儿虽然人不多,但是都是练过功夫的。打起架来心黑手狠、就盯着对方”带头“的照死里弄......谁胜谁负?我想这个答案是很一目了然的。这个道理如果用到战场上,那就是”兵贵精不贵多“!历史上那么多场以少胜多的名仗,之所以能打赢就是因为统帅明白这个道理:针很细,却能轻易将布匹穿透,这是针的力量。其全部奥秘在于针把浑身力量都集中到一点上!
六国最狠最猛的就是楚国,楚国最能打的兵都在项羽的手上!现在项羽统帅着的兵就像是一根针,但是这根针应该往哪个地方扎呢?
项羽、”四大天王“、范增在帅帐里不断的”头脑风暴“,标注着地理和军队配置的沙盘都快被他们盯烂了,这个出个谋划那个立刻就唇枪舌剑的反驳下去、这边有个策略那边就把各种”风险“分析的头头是道。一天过去了,他们还是没能敲定个准主意......
”三个半天才”之一的项羽被后世人描绘成了一个武夫,孔武有力的他似乎除了”猛“也就没别的优点了。这完全就是扯淡!一个率领十万将士南征北战的统帅只会嗷嗷叫的砍人?别逗了,那种莽夫只能被乱箭射死。猛男张飞同志在演义中还被颂为”粗中有细“呢,但他的能力跟项羽差了好几个档次!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在班上是小组长,那就管着十几个人吧,这个不交作业了、那个值日偷懒了,你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让大家支持你的工作、别跟自己为难,容易吗?你要是班长,那就得管着五六十个人了,这几个旷课去网吧了、那几个又打架斗殴了,你又得照顾同学情谊又得哄着老师开心,容易吗?你要是学生会会长就有可能管着好几千个学生,你得顶着各种尔虞我诈、抢班夺权的人把权利保护好,还得干出成绩政绩,还得拉人情、玩关系让人家下回还选你,还要跟校方领导吃吃喝喝、争取各种支持,容易吗?再看看人家项羽,他可管着十几万人呢,所有人把命都交给他了、他还要带着他们走向胜利,容易吗......
此时项羽将一封军报甩到了众人面前,看似并不起眼的文字里却包藏着那个苦苦追寻的”点“——胜机!
这封军报在讲述这么一个情况:王离兵团的粮草都是由章邯大营供给的,章邯每天都会运送一批粮草,不多不少也就刚好......这封看起来有些无厘头的军报,里面其实水很深。王离瞧不起章邯,章邯也信不过王离,对于王离这种不听话的”刺儿头“,章邯就用了这招”御下之术“——军队的命脉就是粮草,章邯牢牢的控制着配给:你王离每天要吃多少用多少,”老会计“章邯又是要预算又是排计划的。你王离敢不听话?我就减你的粮!你王离敢整些小动作?我就断你的粮!这就是”釜底抽薪“的策略......你王离带着一群吃不饱饭的兵还能干啥?无论你是想打、想守、还是想走,前提就是先要有粮。章邯就是靠粮草才将”官三代“王离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被掐着命门的王离虽然恼恨却又毫无办法。
此时三块儿战区、这么大一片战场的信息量真的是很多很杂乱,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匆匆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但是项羽却能无视所有的无效信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或者叫”问题的根本“——自己不可能一次性的完全歼灭四十万秦军,那么自己这一次的战役目标就是救巨鹿并且尽量多的杀伤秦军!巨鹿保下来,那就是一针”强心剂“,从没败过的章邯败在了自己手上,自己就真的可以一次打出”威名“,从而”威服“六国。最后再名正言顺的统领六国武装与章邯进行最终决战;
但是想要救巨鹿就一定要打掉王离的包围;想要打掉王离就必须先得击溃眼前的章邯。在这片战场上的秦军就像是一只老虎,而王离和章邯就是两只虎爪!自己要来一招”黑虎掏心“,一战就先要挖掉秦军的心脏——王离和章邯间的粮道!这个粮道不仅是王离的”生命线“,也是秦军互为”掎角之势“的关键点。没有粮食的王离那就是砧板上的肉,断掉联系的王离和章邯就不能再彼此呼应、互为救援了......
这就是名将、名帅们都一定要拥有和掌握的逻辑性!
看着眼前这群迷瞪的部下,项羽将自己脑海中的策略摆了出来:出一支奇兵偷渡漳水,掐断王离和章邯之间的粮道供应线,王离的兵一定会不战自乱。这只奇兵唯一的任务就是要钉死在那里,断掉王离与章邯间的联系;随后我军主力强渡漳水,与章邯展开决战。全军只带三天粮,渡过河后烧毁所有渡船,只许进不许退!就三天,三天打不赢就全死在北岸;击溃章邯后即刻北进与巨鹿城中的赵军里外夹击,全歼王离!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搞定了......
我最喜欢的一个词就是——”大道至简“。真正的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应该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而不是长篇累牍、穷经皓首。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二字!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完美的常常都是简单的......就像是互联网产品,老人小孩傻子都能玩儿明白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把事情搞的复杂繁琐往往就是因为智慧没有到位。蠢人才会把一个产品或服务搞的门槛儿和技术性都极为”高精尖“,似乎不这样做就凸显不出自己多牛X。这种产品老百姓会使吗?不会使就肯定不会为之消费喽。
再大的事情,“一分为二”之后就变得简单了,再难的事情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做成。有一句话就说的很好:”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
好了,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第一战——偷渡断粮道,让谁去?
这个人要猛、要彪悍、打仗的风格一定要够硬!既要掐断粮道还要能死死的钉在那里。这个人一定要狠,要能扛得住秦军可能发起的一拨拨攻击,秦军一定会不要命的打通粮道,这个人更得不要命的拼死堵住!
这么重要的任务、这么严苛的条件似乎也就项羽本人能符合条件了。但是所有人都看向了一个人,大家都相信只有这个人才能扛得起这份重担。如果说楚国第一猛男是项羽,那么第二猛男就一定是他!他就是楚军”四大天王“之一、之前露过一小脸儿的——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