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张梁战死,战局并没有因为皇甫嵩的胜利而发生太大的转变。因为惨胜的皇甫嵩已经没有了支援围攻阳城张宝的朱儁的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如果某一支从张梁军中溃败的黄巾军又重新集结,回过头来再次攻击皇甫嵩,那么皇甫嵩必败无疑。
所信的是,黄巾军们逃跑的逃跑,撤退的撤退,皇甫嵩也能松了一口气。这下,黄巾军中仅仅只剩下人公将军张宝。只要张宝一死,黄巾之乱也算是平定了,就算各处任有黄巾余孽,那也是海里的虾米——掀不起大浪。
现在,除了自行招兵的地方州牧外,朝廷中唯一一支还有战斗力的部队就只剩下了朱儁部。黄巾军中也只剩下了唯一的指挥着张宝。现在朱儁与张宝的决战也将决定了是大汉平乱成功,亦或者是黄巾死灰复燃。
接到皇甫嵩的战报后,朱儁脸上并没有喜悦。现在他知道,胜负的天平掌握在了自己手上。虽然现在自己已经将张宝重重围困在阳城之中,好像已经胜局已定。其实他心里清楚,在张梁兵败后,一定会有败兵前来投靠张宝。这样一来,只要败军接近阳城,张宝定然率部出击,本来的包饺子就会变成中心开花。不要说张宝能冲破朱儁的埋伏,就是将朱儁兵团全部吃掉也不在话下。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张宝的援军到来之前,攻破阳城杀死张宝,这样黄巾群龙无首,定然不战自溃。可是要攻破阳城又谈何容易。
自古以来,只要是义军坚守的城池都很难被正面攻破,这是有道理的。但凡是义军,基本上是农民居多,而农民嘛,就是大道理没有,但是鬼点子特多。守城中,撒石灰粉啊,泼烧开的粪便啊这些阴损的招式基本上都属于人民的智慧。这样,上有重兵守城下有阴招乱使,这样的城池哪能说攻下就攻下的。
但是事已至此,朱儁没有更好的选择,自己不可能解除重兵围困而撤退的,要想撤退必然会被张宝率部追击,途中又会与原来的张梁的败军相遇,腹背受敌之下,必败。继续围而不攻也没什么用,张宝援军一到,同样也是腹背受敌,必败。唯一的办法就是猛烈攻城,在黄巾援军到来之前击杀张宝,到时候张宝一死,援军必然溃散。但是黄巾援军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到来,所以必须要做两手打算。
战局千变万化,多耽搁一刻,就多一分危险,朱儁心中已有打算。便对着卫兵说道“把田盛将军唤来。”卫兵领命告退,不一会儿功夫,一个魁梧大汉走进了中军大帐,此人就是朱儁口中的田盛。田盛告礼朱儁“大帅召唤末将,不知所谓何事?”
“田盛,不久前在颍川围攻黄巾军时,我便看出了你在攻城方面具有非凡的造诣。如今事态危急,必须在张梁的败军与阳城里的张宝军汇合之前攻下阳城。如若不然,我军将会腹背受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田盛心想,你这样说肯定是要我来指挥攻城了,建功的时候终于来了,但是必要的话还是要说的,便装傻回答:“那么将军,你的意思是?”“现在攻城军械已经准备完成,你即刻下去准备,从明日起你指挥全军猛攻阳城。在黄巾败军溃退到阳城之前,你若攻下阳城就是大功一件。如果在败军到达你还未攻下阳城,你也不用提头来见了,自会死于乱军之中。”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以现在敌我双方兵力勉强接近一比一,严格比较起来还是阳城里的张宝军人数多一点。以均势而攻城,这样的非常之战必要非常之人。当前的田盛就是非常之人,昔日颍川就是用了田盛之计,围城、断粮、绝盟友汉军几乎不费兵力就攻下了颍川。
为了保证田盛这次攻城指挥的权威性,朱儁立即召唤所有将士,并且当众将象征着指挥权的剑和信印交于田盛。由此一来,在朱儁没有收回指挥权之前,田盛就是货真价实的最高指挥官,全军上至朱儁本人,下至火夫都要唯田盛之命是从。
既然指挥之事已定,田盛表态:“是,有末将指挥,将军坐镇定能攻下阳城。”“不!这次我不在军中,我率领军中的三千骑兵挡住张梁的败军,与你争取时间。如果有一个黄巾军出现在我军后方,那么就说明我已力战而死。”这句话说出来不得了啊,所有将领都知道这次朱儁老将军是豁出命来了。当下也全部跪下“末将定然全力死战。”
其实朱儁说出这番话只是为了激励士气,蝼蚁尚且贪生,打不过就跑咯,怎么会去死磕,但是所有将领都信以为真。其实在军中,老将都是很有威信的。所谓不怒自威多数就是用来形容老当益壮之人,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冥冥之中就算获得别人的尊重,就算是开个玩笑,别人都会以为老将军说一不二、信以为真。眼下,朱儁现在就被众将抬上了。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现在也只有期盼田盛早日攻下阳城,不然自己真的就只能战死沙场。
现在将不畏死,兵不惜命,朱儁军士气高涨,正是攻城的好时机。